书城养生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461300000016

第16章

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

《本草纲目》里说,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等。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害虫细菌也跟着活跃起来,身体此时处在阳气刚要生发之际,抵抗力较弱,稍不留神就会感冒生病,而大葱有杀菌、发汗的作用,切上数段葱白,加上几片姜片,以水熬成汤汁服用,再穿上保暖的衣物或是加盖棉被,就可以让身体发汗,达到祛寒散热、治疗伤风感冒的效果。

韭菜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肾壮阳、温中开胃、散淤活血之功效。春天气候渐暖,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这时候阳气还比较微弱需要保护,而韭菜性温,可祛阴散寒,是养阳的佳蔬良药,所以春天一定要多吃韭菜。此外,春天人体肝气易偏旺,从而影响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多吃韭菜可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对肝功能也有益处。

另外,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身体也会跟着生长,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补钙,而韭菜含钙高,最能补我们的骨架子。

至于三月姜,其实和上面我们谈到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个道理。三月份是春天向夏天过渡的时期,气温升高,细菌也活跃起来,这时候吃点姜可以有效杀菌防感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吃姜的时间不要选择晚上,民间有“早吃生姜赛参汤,晚吃生姜变砒霜”的说法,这是因为,早上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在冬天的早晨,适当吃点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比如萝卜,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就会“上火”。

另外,生姜性属微温,过量食用会伤阴助阳,因此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因此千万不能食用。

晨起含姜片与喝生姜大枣汤都是不错的吃姜方法:

1.早晨起床后,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烫一下,再将姜片放入嘴里含10~30分钟,咀嚼。坚持食用,可预防感冒。

2.早晨取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可有效改善冬季手脚冰凉。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我国民间养生是很注重吃豆的,还有人把豆类与豆制品称为“人类的健康之友”,这是有道理的。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

豆子的种类非常多,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各不相同。

1.豇豆:健脾和胃

豇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李时珍曾称赞它能够“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所谓“营卫”,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卫二气,调整好了,可充分保证人的睡眠质量。此外,多吃豇豆还能治疗呕吐、打嗝等不适。小孩食积、气胀的时候,用生豇豆适量,细嚼后咽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毛豆:降血脂

毛豆是未成熟的黄豆,而且是老少咸宜的“零嘴”。毛豆含有的植物性蛋白质量多质高,足以与动物蛋白质媲美。毛豆中的皂素能排除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所以,常吃毛豆可使血脂降低,有利于健康。

3.蚕豆:健脾利湿

蚕豆,又叫胡豆,蚕豆性味甘平,特别适合脾虚腹泻者食用。蚕豆还可以作为低热量食物,对需要减肥以及患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是一种良好的食品。但蚕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胀。

4.芸豆:利减肥

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温,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

芸豆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吃芸豆对皮肤、头发大有好处,可以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排毒,令肌肤永葆青春。想减肥者多吃芸豆一定会达到轻身的目的。但必须煮熟、煮透,否则会引起中毒。

5.豌豆:下乳

中医认为,豌豆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利小便的功效,是脱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症状的食疗佳品。中医典籍《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记载,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点豌豆可增加奶量。此外,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润肤的作用,皮肤干燥者应该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胀,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日常生活中,只要每餐都吃些豆类食物,食足两周,人体便可增加纤维的吸收,减少体内脂肪,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特别是癌症)的几率。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这句谚语,形象地讲述了桃、杏和李子三种水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桃养人”,因为桃子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素有“天下第一果”的美誉。桃子性味平和,富含维生素、果酸、钾、铁、钙、磷等营养物质,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功能,对气血亏虚、缺铁性贫血、水肿等疾病疗效显著。同时,桃仁还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止咳、降压的功能,对于闭经、高血压、跌打损伤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其次,“杏伤人”,指过食杏会损害健康。杏,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容易引起胃病,而且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同时,鲜杏仁有苦、甜之分,其中苦味者因含“氢氰酸”,生食过量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最后,“李子树下埋死人”,指过食李子会严重损害健康。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若与雀肉、蜂蜜同食,会损五脏,严重者可致命。此外,未熟透的李子果酸含量过高,伤脾胃,损齿,故食用熟透的李子为佳。

综上所述,虽然桃、杏、李富含维生素,都有美味的一面,但我们食用时也要掌握“度”,否则会损害健康。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现在每到冬季,一些年轻的父母就忙着给孩子加衣,里三层外三层的,家里还要紧闭门窗,生怕孩子冻着。一些孩子就因为生长在这种“温室”的环境里,体温不断上升,甚至大冬天的也会“中暑”。

但是,孩子穿得再多,也还是要有脱的时候,谁敢保证孩子每一秒都待在暖和的地方?很可能就在脱衣服的瞬间,孩子的毛孔因为过度温暖而张开着,寒气直接就进去了,接着就是感冒发烧。家长以为孩子感冒就是“冻”的,还接着给孩子加衣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体质慢慢就不行了。其实,小孩本身阳气充足,没有大人们想象的那么怕冷,家长应该经常让孩子保持“三分寒”,锻炼他的抗寒能力。

再一点是要孩子“三分饥”,即吃七分饱就可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独生子女又比较多,爱吃什么就往饱处吃,尤其是吃些不易消化的肉食。孩子吃多了一是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久之导致营养不良;二是造成胃肠食积。中医认为,“久积化热”选择内热,有内热容易导致外感,易生感冒等疾病。

再有些家长,孩子不吃饭总是追着喂,殊不知这会给孩子们造成了挑食和厌食的坏习惯。孩子不吃饭是因为不饿,饿了自然吵着要吃,所以家长要知道“三分饥”的喂养经验。

孩子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自然习性,父母不能一相情愿地给孩子穿暖穿厚、吃这吃那,而要“三分饥和寒”,这样孩子自会平安长大。

孩子穿衣讲究“三分寒”,是从宏观上讲的,而不是说让孩子全身都要“寒”,正确的做法是“三暖三凉”。

1.三暖是:背暖、肚暖、足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减少感冒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湿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兜肚,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3.三凉是:头凉、心胸凉、下身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顺畅。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所以,应该保证孩子的“心胸凉”,胸部不能穿得过多。

孩子在10岁之前,血气都很旺盛,但是阴气不足,此时他们下身的衣服宜薄不宜厚,如果下身过于温暖,则有碍于阴气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