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脏地密码
461400000015

第15章 七情关乎五内,养生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

七情事关五内,过喜过悲皆不宜

晚饭后,明明捧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他边指着书边惊奇道:“这怎么可能嘛!太夸张了!”爷爷听到后走过来一看,原来明明正在读“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历史故事。这故事说的是金国元帅兀术兵败落荒而逃,被宋军大将牛皋赶上。兀术慌忙中失足落马,牛皋骑到兀术背上,大笑道:“兀术,你也有被俺擒住之日?”兀术回转头来,看着牛皋,两眼一瞪,怒气满胸,大吼一声:“气死我也!”口吐鲜血而死。牛皋见此哈哈大笑,快乐极了,不料一口气没接上来,笑死在兀术身上。一个大活人居然能气死、笑死,这让明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但爷爷却对他说,这是完全可能的,兀术之死,是狂怒所致;牛皋之死,则是狂喜所致。两人一怒一喜,均因情绪太过致死。人过分高兴、激动或过度生气、发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都容易发生意外,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人的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念中早有论述。

人们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称为七情,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又不能适应时,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周瑜、程咬金、林黛玉等,或气死,或笑死,或忧死,无不和情绪太过有关。

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表明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内伤七情具体来说就是:

1.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所以,大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遇到烦恼时,一定要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将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也会冷静下来。

3.思伤脾胃。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如果你是个心思比较重的人,那么我劝你找个倾诉的对象,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就对他倾诉一番。

4.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关联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

5.惊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甚至可致人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把人吓死的已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心理、精神状态对于人的气血和五脏六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养生之道中绝不可缺失了关于情志养生的部分。

万病从气生,生气最伤身

邻居张婶,因为儿子和儿媳妇不孝顺,经常生气,丈夫早逝,她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前不久去医院检查,结果患了乳腺癌,大家说起她的时候,都惋惜地叹道:“她的病都是给气出来的啊!”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患癌症同生气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黄帝内经》中有“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人在生气、动怒时,呼吸加快,肺泡扩张,耗氧量加大,肝糖原大量损失,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周身都会处于正常生理机能的失控状态。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了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也会生气,动物生气之后接下来就是打斗,因此生气是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动作。身体将许多资源进行调整,让身体的配置进入战斗的预备状态,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因此,生气就像国家的战争一样,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

人在发脾气时,肝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头。严重的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吐出来的血是肝里的血,程度轻一点的,则出血留在肝内,一段时间形成血瘤。

有些闷在心里的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使气在胸腹腔中形成“横逆”的气滞。像刚才说到的张婶,她患乳腺癌很可能就是生闷气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形是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这种人外表看起来很有修养,好像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理经常处于生气或着急的状态,这种人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

既然生气这么危害人体的健康,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生气呢?

事实上,遇事不生气的人少之又少,做到不生气需要日常保养,需要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找一种宗教信仰。当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把生气的念头消灭掉。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环境经常会使你生气,那就换一个环境。

不过,这种修炼需要日积月累,还有一个应急的措施就是按摩太冲穴。当你生气后,立刻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可以让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这时这个穴位会很痛,必须反复按摩,直到这个穴位按起来不再痛为止。或者吃一些可以疏泄肺气的食物,如陈皮、山药等,也很有帮助。最简单的消气办法则是用热水泡脚,水温控制在40~42℃,泡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最好泡到肩、背出汗,有的人需要半小时,血气低的人有时需要泡两个小时。

《黄帝内经》特别贡献:情志生克养生法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会对“范进中举”这一事例印象深刻。范进投身科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直到头发都白了才终于中了举人。范进喜极而狂,满街乱跑,心神全散了。无奈之下,只好找来他往常最害怕的岳父大人胡屠户,胡屠户壮起胆子一巴掌就把范进给扇清醒了。

这种“以恐胜喜”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就是《黄帝内经》情志生克法的具体运用。前文中我们讲到了七情对五脏六腑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才能保持各种生理机能平衡,才能减少疾病,才能延缓衰老。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恰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至于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伤身体,《黄帝内经》也给出了办法,那就是:情志生克法,实际上也是五行理论在养生上的运用。情志生克法具体的内容就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