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461600000019

第19章 四肢如何拉响疾病警报(3)

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多是肢端动脉痉挛症。

白色:多见于低色素性贫血症。呈毛玻璃样白色,甚至连指甲根部的淡色半圆形部分也分不清,或在指甲远端部横贯一粉红色线条,可见于肝硬化患者。

温馨小纸条:如何保护你的指甲

1.尽量减少直接用指甲接触东西,或将指甲当做工具来使用,以指腹代替指甲,减少伤及指甲的机会。

2.保持手部干燥,在干燥的情况下病菌不易生长,感染的机会就会减少。

3.减少接触各种刺激物,如肥皂、有机溶剂等。如果必须要接触刺激物,尽可能戴保护性的手套。

手臂痛多由心脏疾病引起

手臂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出现,引起手臂痛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骨折引起的手臂痛,非常剧烈并会出现手臂畸形。当然也有可能是该部位的肌肉或韧带受到了损伤。

心绞痛引起的手臂痛一般发生在活动之后,休息数分钟后消失。有时伴有胸痛。

风湿性心脏病会引起手臂疼痛,一般伴有高烧,全身有不适感。女性较男性多,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活动后可出现心慌、咯血、咳嗽,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足部

从足部异常看各种疾病

正常的趾甲光滑、半透明、亮泽,略呈弧形,足趾红润饱满,有弹性。足部有病不但影响全身健康,身体其他部位有病也会反映到足部,呈现异常现象。

如果一个人的趾甲变得不平,薄软,有纵沟,甚至剥落,说明此人营养不良。趾甲苍白则为贫血。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说明患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

趾甲凹凸不平时,应检查一下肝、肾有无慢性疾患。足踝部水肿为心肾疾病的表现,有凹陷则可能为肝硬化或肝癌。

当循环系统出现障碍时,趾甲常会有变青紫现象;第四趾侧苍白、水肿者可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趾甲麻木为心血管疾病的表现。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为高血压的象征。患糖尿病时,大脚趾经常肿胀。

如果右足第二与第三趾间有鸡眼,则表明右眼有视力障碍;如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往往伴有眼底病。

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常表示患有盆腔炎或胸膜炎。足背部出现隆起多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有妇科疾病的人内踝常会出现紫色斑点。

踝部肿胀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踝部肿胀分为单侧与双侧踝部肿胀,一般由以下两种疾病引起:

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踝部肿胀多见于女性,常为多关节病变,呈游走性,好发于手、足等小关节。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肿胀明显而不能活动。

踝部疼痛并肿胀,有时疼痛出现在一侧,该侧小腿部有肿胀及压痛感。老弱者易患此病,起病初期仅有足踝部水肿,小腿后疼痛,压小腿肌肉的两侧可引起小腿剧烈疼痛。上述症状多由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心气候原因导致手足皲裂

在冬季,许多成年人的手、足部皮肤由于皮肤干燥和线状裂隙而出现皲裂。手掌、指屈面、足跟、足外侧及足底等经常受摩擦和牵引处为好发部位,皮肤病损为深浅、长短不一的裂口,与皮纹方向一致,甚至会出血,常有疼痛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找出导致手足皲裂的原因,以减少疼痛。

在气候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尤其是清洁工人、农民,经常受到机械摩擦的机械工人、搬运工人等容易发生手部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再加上冬季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失去滋润,当局部活动牵拉时,就会导致皮肤皲裂。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较厚的皮肤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其拉破而发生皲裂。刺激也易发生皲裂,如经常接触酸、碱的工人就容易出现该症。

一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温馨小纸条:如何对付手足皲裂

1.如果已出现手足皲裂,可用温水浸泡后,擦上油脂性润肤品,然后用保鲜膜粘贴患处,并注意防冻。

2.取新鲜香蕉皮,用内面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5~15分钟。

3.取鲜嫩的芦荟叶适量,洗净,绞汁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4.取芹菜叶适量,水煎取浓汁,趁热敷患处,每日3次。

5.取土豆一个,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干净瓶内,每日涂1~2次,效果显著。

告别步态异常,走近健康

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有人走路异常,除了故意和先天性因素以外,步态异常说明一些疾病正在吞噬着身体的健康。学会从步态上看出疾病的影子,尽早发现疾病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走路像鸭子一样,步行时挺腰,腹部前挺而躯干后仰,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走路。这是营养不良的征象。

如果一个人走路时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抬脚缓慢,犹如醉汉。这是由于小脑疾病、酒精中毒等因素导致身体平衡功能下降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向前走时总是向病侧倾斜,此为前庭病变的步态,见于前庭神经细胞炎。

在走路时出现两脚向内交叉,状如剪刀,两膝相碰,步幅短小,足尖常踏地而行的情况。该步态常为脑部疾患所致,是大脑性瘫痪或脊髓疾病引起的不全瘫痪的一种表现。

如果一个人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动作缓慢,落地如踩脚,呈小碎步样,后逐步加快,头与躯干前屈,膝关节稍屈曲,缺乏上肢的动作协调,似前冲状态,难于立即止步,其状如逃跑。这是震颤麻痹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以震颤麻痹综合征以及弥漫性脑动脉硬化为特征的疾病表现。

步行时病侧上肢屈曲,大腿与小腿均伸直,摆动动作消失,患脚向外抛,呈画圆弧状,每步均不超越健肢落足点,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病症。

步行时双目注视地面,步幅宽大,举足过高,踏地有声。自觉两脚落地如踩在棉花上,鞋子掉了也觉察不到,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或不能行走。这多为脊髓疾病所致。

有人因下肢无力,足尖垂下,因而走路时为使足尖离地必须抬高下肢,犹如涉水状,这是患多发性神经炎的表征。

外八字步是指站立时两下肢轻度外旋,双足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蹒跚,尤其快走或跑步时,则呈跳跃状,酷似舞台上那怪模怪样的“卓别林步态”,看上去很滑稽。此症状多由长期肌肉注射导致臀肌挛缩症引起。

腿痛与静脉紧密相关

不管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的腿部疼痛,都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的:

如果感觉小腿部肿胀并有压痛,髋部疼痛且有同侧体部僵硬。初起时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小腿后方疼痛,足踝部水肿,压迫小腿两侧肌肉,可引起小腿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是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产生的。

如果腿部静脉明显异常,腿久站后感觉疼痛,自觉小腿沉重发胀,容易疲劳,但有的病人并无症状,只是可见到明显的静脉血管。这样的症状是由下肢静脉曲张产生的。

如果只有一条静脉表面发红并出现炎症反应,患病部位可突然出现跳动性疼痛,皮肤发红,有局限性皮肤下水肿,多伴有全身不适、脉率加速、体温升高等,那就要考虑血栓性静脉炎了。

除此之外,在未发生损伤的情况下,咳嗽时疼痛向腿背部放射,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肌肉疲劳或腿部骨折会造成行走时腿疼。

足跟痛,痛在什么病

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病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认识鸡眼

鸡眼指足生老茧,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妨碍行走,又称“肉刺”,多因穿窄鞋远行,或走崎岖道路伤及血脉所致。擦伤在足跟旁的,形似枣栗,肿起色亮、化脓,称作“土栗”,多因擦伤后风热邪毒外袭所致。

鸡眼多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觉疼痛。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嵌甲的护理

有的人的趾甲(一般是拇指)前端两角或两边向肉内生长,插入两侧的皮肤内,引起嵌入两侧的皮肤处发炎,趾甲的两侧缘也会出现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叫嵌甲。出现嵌甲的原因除了鞋子太紧,还有细菌感染。

为了预防嵌甲的发生,可以在趾甲前端中央处剪一个V形型的切口,来减轻趾甲两端插进皮内的压力。拿小块纱布浸入酒精后,塞在趾甲角下,每天两次即可。

另外,平时剪趾甲应横平剪,不要穿太紧的鞋,不要挖趾甲两侧等。如果患处化脓或出血,在家护理无效,可求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