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462600000005

第5章 卓越就是树立一个纯粹的目标 (1)

许三多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的通病: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目标的缺失和不专一,让人们长期陷于焦虑烦躁当中。如果说许三多的成长轨迹是一条写满“目标”的由低到高的斜线,那么,在他缓步爬行的过程中,踏实、坚定、勇气和纯粹就是他的代名词。唯有稳步践行者,才能如许三多一般,达到人生的巅峰。

浮躁——目标缺失带来的恶果

五个人的队形倒拉了有半公里长。

老马终于满头大汗地在山顶上停下了步子,拼命让自己的呼吸平和下来。

许三多几乎是立刻跟着他赶到。李梦几个跌跌撞撞赶了过来,立刻在草地上连滚带爬地瘫了一地。

远处的天际终于透出些旭光,老马看看表,看看天,又看看他的这班孬兵,“集合!”

这根本是不成形的一支队伍,老魏扶着腰,薛林往李梦身上靠,李梦跑散了背包,牵肠挂肚地拖着几根背带,随手把薛林推得靠在许三多身上。

看着他们,老马开始了训话:

“我只想知道,当兵的不干兵事,你们来这里穷混什么?做一天人,尽一天人事,好吗?

“我看你们着急,就像看我自己着急。我不想你们几年兵下来,口才见了长,牢骚飞了天,异想天开是一绝,愤世嫉俗是特点……今天要好好观摩学习,导弹打靶机是很牛气的事情!是先进科技!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做的事情!

“我只是想跟你们说,别废了你们在这的日子,做人作出点目标感……”

老马很激动,因为他曾经是红三连最好的班长,来到草原五班一年半后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老马一样,包括李梦、薛林、老魏在内的三个普通士兵更是落拓得不成兵样,终日无所事事,不干“兵事”,整天窝在“狗窝”里玩斗地主。

事实上,来到草原五班,他们就失去了人生目标,开始混日子,整天处于浮躁状态,是许三多让他们学会了思考。身为班长的老马最先觉悟,用他自己的话说:“等来个新兵蛋子,来了这把我们几个老兵油子给教育了。”他不再沉迷牌局、碌碌无为,开始像班长那样监督内务,带领四个兵进行日常训练。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这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一句至理名言。法国作家蒙田说:“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像无根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正是因为目标的缺失。

在大学里,有的大学生摆脱了“高考”重压之后,迫不及待地在大学里尽情挥霍青春,他们在网吧通宵达旦,他们逃课游山玩水,他们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唯独没有给自己树立目标。毕业前夕,有人忧愁,责备自己大学期间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有人焦虑,开始担心拿到一纸文凭后的去向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大学期间没给自己做好人生规划所种下的恶果。

在职场上,很多上班族整天处于焦头烂额的恶性循环中。如果被问到:“你有职场目标吗?”他们大多会发愣:“目标,我的职场目标是什么?”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好不容易获得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但是他们只囿于眼前的小圈子,关心如何和同事打成一片,如何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关于未来,他们没有作太多的考虑,这也是导致他们整天焦虑的原因。

目标的确立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清晰的长远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无论我们是年轻还是年老,目标对我们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安利公司创始人之一、拥有200万员工的跨国企业领袖理查·狄维士先生说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设定了目标,我们才能克服浮躁,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事情。

专注的蚂蚁比两头蛇走得更远

对许三多来说,班长史今对他有莫大的恩情,因为班长的酒后“应许”,他才得以进入新兵连;因为班长的耐心与宽容,他才能在七连三班留有一席之地;因为班长的帮助,他才彻底从“龟儿子”的怯懦中摆脱出来,一步步成为兵王。

许三多从草原五班进入“对敌人是尖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的钢七连时,因为害怕与不自信,非常焦躁不安,耍了几次“小聪明”:为了让被子叠得更平整,提高内务成绩,他给自己盖的被子“洒水”;考核时怀揣两个鸡蛋给班长当早餐,结果害得三班在演习伊始就暴露了目标……那时,许三多几乎成了钢七连的公敌。后来,当许三多知道自己的成绩关乎班长的去留时,他痛下决心改变自己。

成熟起来的许三多安稳了,也踏实了,他没有投机取巧、偷奸耍滑,他那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再做孬兵,要把班长留下!他做这件事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所有的能量和精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结果他由见到自家坦克车就投降的“孬兵”,到钢七连的守护者,再到老A特种部队的战斗精英,最后成长为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许三多这种为了达到目标而集中全部精力的精神是他完成新兵到兵王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可以把字典从头读到尾,把每一个稍息、立正的动作重复一百遍以上;可以一个人守着一个连队却做好每一件事。这样的人,我们会怀疑他成功的可能性吗?

一心一意关注自己的目标,是每个人克服浮躁不可或缺的品质。当你把所有精力、注意力聚焦到眼前的一件事情时,你还有时间去担心、去忧虑吗?你一心一意地做每一件事时,成功就会向你招手。下面老者捕蝉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逃脱;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

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开始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先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摒弃浮躁心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又快又好地达到目标。

凡是大学者、科学家,无一不是“聚焦”成功的。就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看到他仍然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想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由于他们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种技能也没学成。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赠尚子》一诗的描述非常相似:“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去学习击剑。如此浮躁,时光匆匆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白发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