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462800000032

第32章 主持人职称评定与业务科研 (3)

1资料的获取

由于研究和论文写作所涉及的主要是间接资料,所以,这里谈的资料的获取主要是指间接资料的获取,间接资料的获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沟通交流

交流是通过谈话而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资料的一种方式。采取这种方式时,要注意这样一些事项:第一,要准备好交谈的话题,即要带着问题去与人交谈。而且在交谈开始 时,要主动表明自己的来意,提出问题。如果在交谈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不断提问。第二, 要选择好交谈的对象。选择理想的交谈对象是提高交谈质量、通过交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 关键一环。所谓理想的交谈对象是指对自己所要问的问题能够回答或回答得好的、在某一方 面学有专长或具有一定研究造诣的教师、专家、学长等。

2学术讨论

参加学术讨论也是获取非文献类信息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讨论是指由若干个专业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人士参加的、就某一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争论的集体性认识活动。由于参加学术讨论会的人多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学有专长的人,而且 讨论会的这种特点,不仅能向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还有可能帮助我们梳理已掌握的资料,提炼出一种理想的观点。

搜集非文献类资料信息,除了交谈、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等方式以外,还有听学术报告会或学术讲座等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将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为主持人的论文写作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行文思路。

2资料的分类

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这些资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就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资料大致分为三类:原始资料和研究资料,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触发性资料和灵感性资料。

1原始资料和研究资料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只反映研究客体的实际状况而不反映人们对研究客体的认识利用情况的资料。

原始资料的形态多样,其来源也十分广泛。如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所得到的资料,大部分都是原始资料;当然,相当多的文献资料也属于原始资料

学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今人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的。这表明,写作论文,除了利用原始文献资料以外,还要参考利用研究资料。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充分地占有研究资料,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就如同登高之博见,是我们进行研究并完成科研论文的必备条件。

由于研究资料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先见性”,容易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框子之中,严重束缚我们的思路。那么,如何打破这种研究写作中的“困境”呢?对此,不妨采用“分阶段搜集资料法”。所谓“分阶段搜集资料法”,是指所有的研究资料最好不要一下子全部查阅完,而是首先查阅一部分如五篇或八篇文献资料,在研究消化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立看法(观点、角度、结构等),并拟制出写作提纲甚至写出文章第一稿,之后,再去搜集查阅更多的资料,这时的资料搜集就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当文章进入修改阶段后,还应有针对性地去搜集一部分资料,以利文章的修改定稿。可见,采用“分阶段搜集资料法”,是要在一开始就将“我”的思维引人资料的搜集工作中,使“我”的思路起主导支配作用。这既能摆脱自己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的困境,又能使自己很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2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

我们把资料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主要着眼于资料的搜集方式和资料自身形态的不同。

直接资料是研究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所获取的资料,是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直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这类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它不依靠任何媒介,不需要任何传输手段,就可以被研究者的感官直接感知到。

所谓间接资料,是指研究者通过特定的情报传递渠道得到的资料,是具有固定的载体形式的资料。或者说,间接资料是研究者从阅读文献、书籍、报章杂志等方面获得的材料。这是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又称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3触发性知识资料或灵感性知识资料。及时捕捉触发性的资料,往往是产生新的观点,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重要契机。有时,研究者或写作者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作了充分的研究,但对究竟如何排列资料,哪些资料之间有联系,从资料中能提炼出什么样的观点等,却可能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偶尔接触到的一点资料,也许会同原有的资料在头脑中相碰撞,骤然闪出灵感的火花,于是,事物间的联系清晰起来,新的见解产生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触发性资料或信息呢?关键是要多读、多想。因为只有多想,才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灶,使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临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头脑中原来掌握的资料信息之间就会容易沟通碰撞并产生灵感,或者新掌握的资料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资料相碰撞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当然,要捕捉这种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灵感”或“火花”,最好随身准备一个笔记本,以便能及时迅速地将其记录下来。

充分的占有资料,是主持人写出优秀论文必不可缺的条件,有了好的选题,有了充分的资料,头脑中才会有一条清晰而明朗的写作思路。这样的论文写作才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只有这样的论文才能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大发展。

三 主持人如何写出优秀的论文

1 掌握方法

主持人论文的写作条理要清楚,但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表述的直陈化、思路的明析化、及内涵的理性化等方法,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涵的理性化。主持人内涵的理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对主持工作的性质、使命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二是对传播内容有全面的、深刻的把握。

大众传播应是理性的传播,是以科学理性为指针的。对传播内容作深入的理性思考,是多位作者论及的话题。许多广受称道的作品,正是以对社会有深入的观察分析见长。作者从实践升华,论有所依,特别服人。

了解到了主持人自身对媒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感受到主持人自身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和高尚的精神引导人的神圣职责。主持人应有的这种自觉性,不仅为国情所规定、个人良知所要求,也与主持人节目的特点相关。主持人既受信任、委托而自行把关,自当分外兢兢业业地工作。

理性是认识高级阶段的特征。主持人的论文写作只有进入了理性的层次,人的认知才可能是全面、深刻的,因而传播才是可靠的、负责任的。情感、技巧永远重要,它们仍是今天研究的热点,但广播电视既是有所为而为,它在传播中的情感施予或回应,自然也在理性的观照之下。就主持人节目来说,它们大多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所谓理性传播或传播的理性观照,当今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主持人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信守一定的社会公德,同时还要消除不利的物欲化倾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辨别真伪、分清良莠的能力,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这一点,主持人的论文写作才能更具深层的内涵。

2紧密结合广播电视的实际

主持人的论文写作在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方法以后,更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广播电视改革的实际,总结自己创造性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主持理论。

十几年前,当节目主持人在我国声屏诞生伊始的一段时期,不少研究文章动辄以西方主持人的标准作为参照来衡量评判中国节目主持人的优劣,以国外的理论观点来评判中国节目主持人研究的理论是非。

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借鉴和吸收国外主持人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有益的理论是完全有必要的,现在是,将来还是。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民情和节目主持的实际,不能拘泥于外国传播学者怎么讲的,外国著名主持人是怎么做的套式。目前我国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研究已经从外国传播学者和著名主持人的影子中走出来了。学者们的目光注视着国内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素质构成,研究他们的成长道路和主持的特色风格。

做为新时代的主持人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主持人理论研究的重任、意义,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适应新时期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发展,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持人节目理论积极探索,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持人节目,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持人节目理论体系做出新贡献。

3打好基础理论,注重应用理论

主持人要想写出让大家满意的论文,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就会直接的导致对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如关于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板块节目、杂志型栏目等的界定,对一些根本性的基础性问题内涵的研究也会在理解上大相径庭,比如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区别等。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影响到实际工作。因而消除浮躁,对基本概念重新梳理,给以科学界定,是主持人在写论文以前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理论研究不能停留在对实践的总结和简单提升层面,而应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起点,高瞻远瞩,指点迷津,令人醒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状况客观存在。凡此种种说明带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匮乏。注重理论研究,打好基础理论对今后的论文写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创新、创优与节目评奖

主持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创新。

主持人的创新是指用求异的思维来判断事物,不依现成的公式去找答案,不为现存的规律所局限,而是冲破习惯思考的羁绊,打开非习惯的思路,激发非习惯的联想,提出非习惯的见解,找到非习惯的做法,从而避免老套路,开拓新境界。各电视台在改版、扩版、推出名牌栏目的同时,打的都是主持人这张牌,用“名主持带动名栏目,名栏目带动全台节目”的招数,争取收视率是所有竞争者都在使用的“杀手锏”。在大家都认识到人才尤其是优秀主持人是竞争制高点的时候,名主持人自身所具备的素养和知识结构、个性特点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的个性、个人魅力、气质风度和独特而精深的知识层面,应变能力甚至包括阅历、视野、人文精神、幽默感都固然很重要,但主持人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创优并且有一个新的台阶的话,就必须节目的创新和自己的定位上狠下工夫。

主持人要想创新、创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精准的定位和不断的开拓是创新、创优的前提

在中国电视发展了几十年以后,随着大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腾飞,随着各级电视机构实力的增强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高科技的普遍采用,一场没有硝烟的电视大战正逐步拉开序幕。主持人是节目的最终操持者,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最终的播出效果。不同的主持人在性格、气质、文化修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主持人自身特点,为他们设计相应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可以使主持人操作节目得心应手,也可以使节目形象自然、持久、稳定。

当然,主持人节目定位所依据的标准不可能是唯一的,因而一档节目的最终定位也有多种选择。但是主持人节目定位成功的标准是唯一的,那就是定位最终要使节目形象鲜明、形态稳定、持久,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听群体和最大限度的受众好评率。

1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节目是节目主持人施展个人才华的园地,节目从选题、构思、采访、编辑、语言,直到制作播出,无不融进节目主持人的思想感情、认识见解、气质修养和采编技巧。节目是节目主持人的代表、心血,是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修养、水平的全面反映。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评价,若离开了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将无从谈起。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之间。具体地说有这样几层关系:

1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