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智慧
463000000007

第7章 求职路上点亮智慧导航灯 (7)

在面试过程中,哪些方面进行得相当顺利?哪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你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而责备你,而是确保你可以继续发扬优势,同时也要注意不断修正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保证在下一次面试中获得成功。

5)再修改你的简历

面试主考官提了一些你本可以在简历中加以说明的问题吗?你发现自己谈到了一些忘了在简历中列出的成果吗?如果有的话,现在正是你修改你的简历的好时机——在你再一次把它投寄出去以前。

6)不时保持联络

在美国的一些公司里,录用员工的过程可能会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通常而言,公司规模越大,速度就会越慢。因此,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过去了而你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时,你也不要感到惊慌。没有消息可能就是好消息。如果接下来你还是没有得到答复,那你可以打个电话去问问他们是否已经录用了别人。同时,还要再一次提醒雇主你对该项工作的浓厚兴趣以及你本身的资质。

7)接受——考虑你自己的时间和条件

在雇主表示愿意录用你时,一定不要马上接受这份工作,告诉对方你什么时候会给他一个答复。你需要花一两天的时间慎重考虑一下。如果你决定拒绝这份工作,要礼貌地向雇主解释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它。

8)为自己庆贺

你成功地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专家。现在,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关于薪酬

“您目前的薪酬情况怎样?”

“您的期望月薪大概多少?”

……

这一类问题在应聘或面试时总是必答的问题之一,缺乏经验的求职者很可能不小心栽进主考官精心设计的陷阱,或因定位不准、处理不当而影响将来的收入,甚至失去工作机会。虽然薪酬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但个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产生影响的。究竟怎样就薪酬问题巧妙与老板周旋呢?

1薪酬——一个敏感的问题

有人说公司的薪酬就像女人的年龄,问不得;即使问了也没有正确的答案;问得不好,反而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后悔不迭。

举一实例,某公司数次参与薪资行情调查,但该公司每次所提供的数据均离真实数据有相当大的距离。与笔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该公司员工收入相比,可以发现其真实收入数与公开的数字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达数倍之巨。

类似上述薪资调查过程中所出现的“打埋伏”现象,其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目前的工资尚未完全市场化。同一职位的工资可以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背景的公司中,其工资也可相差几倍。金桥开发区某跨国公司一位人事经理“跳槽”至相距仅500米的另一跨国公司,工资一下子翻了一倍多!可见,市场上的人才价格还没有一条基准线。

其次,某些公司的“工资”概念十分模糊。一般说来,多数公司的“年工资补充”(AnnualWageSupple)为一个月,或称“年终双薪”,但有些公司的年工资补充为固定的三个月薪水,即全年固定拿十五个月薪水。还有些公司出于“规避”税收的需要,将工资切割成几个板块,一部分进入个人名下的信用卡,一部分以现金发放,这种做法,在薪资调查时也会导致数据的误差。

再次,“打擦边球”的需要。某些公司的“三金”并未足额缴交,相当部分的公司将员工收入“三七开”,仅将员工收入的70%作为缴交基数,这当然是不合法规的。但公司为“节流”、降低劳动力成本,仍“冒险行事”。这部分公司,不可能在薪酬市场调查中如实填报员工薪酬数。

总之,不少公司目前尚处于“模糊工资”阶段,员工收入尚有许多不公平之处。再加上市场经济多元结构的影响,薪酬不可能完全归入一个模式之下。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工资”只能是“跟着感觉走”,所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2求职巧问薪酬

目前有一种说法,即在择业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问自己的薪酬,否则可能引起招聘者的反感。有的人事经理甚至更加绝对地说:如果应聘者主动问薪酬,我肯定让他走人。(这样“牛”的企业,不去也罢。)

这就给应聘者出了一个道难题:主动问吧,怕被人看成斤斤计较,弄的不好还要得罪招聘者;“打闷包”吧,心又不甘,况且万一“开宝”开出个低得自己难以接受的价,岂不是自己给自己吃药?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该不该问薪酬,而在于你问这个问题的时机。

在人才交流会上,当你递交应聘资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问一声:这个岗位的收入大约是多少?由于交流会人多嘴杂,招聘者忙得焦头烂额,很可能在不经意中透露出真相。如果他不愿回答甚至有些反感,由于此时乱哄哄的,他也不大可能耿耿于,怀记住你的名字,再“秋后算账”。

面试时,在谈到你的工作经历时,招聘者往往会问你现在的收入情况。你可以在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后,反问一句:这个标准与贵公司相比有多少差距?当然老练的招聘者不会回答准确数字,但是因为有了参照物,他的回答也许会含蓄些。比如,“不会低于过去的收入”或“目前我们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差距不会很大”之类。通过这些回答,你可以推算出新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即使对方不作正面回答,或对这个问题有反感,但由于这个问题是“承前启后”的,所以他也无法过分怪罪于你。

还有一些招聘的公司在面试时会主动问:你期望的薪酬大约是多少?此时,你可以以退为进提出反问: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薪酬标准,不知按规定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是多少?这样,你不但没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能摸清了对方的底。如果你对对方的标准很满意,那么双方可能一拍即合。

其实,要打听应聘岗位的薪酬,不但可以直接从招聘者口中问到,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间接打听到你应聘公司、应聘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要提醒的是,根据一般心理,间接打听到的数字往往会比实际水平低,因此,如果你对打听到的数字能接受的话,那么,你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

3薪酬问题巧回答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都标明“薪水面议”。许多求职者被问及期望工资多少时,有的由于道听途说,感觉良好,盲目抬高身价;有的由于不谙行情,把价位压得过低,一旦被录用后便觉吃亏。因此在求职中要知己知彼,巧答薪酬问题。

问题一:你要求的工资待遇是什么?

首先你应该对该种职位工资的市场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如果你不清楚你所在地区或行业的薪金的上限和下限,那最好先做一些调查。要确认你调查得到的数据是单纯的薪金数额还是一揽子报酬计划——包括保险、退休保障项目和其他补充性的货币福利。

如果你是一位女性,那就要查清楚干同样工作的男性员工的薪金水平为多少。你没有义务去谴责其中的不公平之处,但你可以请求与男性相同的工资水平,而不管你的前任女职员的报酬如何。

当被专业的人事经理问及此问题时,比较艺术的方法是避免正面回答,采取“旁敲侧击”法。先不急于报“实价”,以免今后没有迂回或进一步解释的余地,而是可以先简单向对方解释一下目前的薪资结构,如可以说:“我现在的收入除了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奖金、房贴、车贴,等等”,然后顺带说到某几个部分具体是多少,这样一来,即便没有直截了当地报出身价,对方简单一估算,也能大致明了。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特别告诫求职者,报价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期望通过抬高目前的薪资来“抬身价”,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要求求职者提供薪资证明,如过去一年的工资条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价“掺水”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反丢了个人信誉。

准确定位“期望月薪”也是求职者的必答题之一,并且恰恰也是他们比较头疼的难题。在面试中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求职者最好先自己权衡一下,对方是在试探你还是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了。一些人事部经理会拿这个问题作为对应聘人进行考察的一种手段,对付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一些“外交辞令”,如回答:“薪酬不是我的首要考虑因素,我更看重的是在贵公司的发展前景”,等等。而如果是经过几轮面试,双方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这时就应当抓紧机会,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期望值,如果再拖泥带水、遮遮掩掩就会错失良机。

那么怎样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薪酬期望值呢?按照目前的行情,拥有3~6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跳槽后薪酬增加的幅度一般在20%左右,过去IT业技术人才每跳一次槽薪酬涨幅达50%以上,甚至100%,这样的情况近两年来已经很少见了。

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要支付给你那么多钱?

比那些协商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对你的自身价值充满信心。你一直都努力地使面试主考官相信你是最好的工作候选人,而当他被你说服了之后,你也可以适时地提醒他已经做出了的决定是什么。

求职者哈雷,他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工作候选人,而且是一个进行工资谈判的高手。

当某公司的一个招聘人员打电话给哈雷,表示有一个非常适合他的职位空缺时——但年薪只有40000美元——哈雷告诉他:“我希望得到这份工作,让我参加面试吧。招聘人员与我面谈之后,会同意支付给我我所想要的薪水的。”

这听起来有些过于傲慢了,但哈雷知道他在干什么。在面试的过程中,他谨慎地回避了有关工资的问题。当最后面试主考官问道:“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愿意到这里上班?”哈雷这时才亮出了他的底牌。

“我听说了这个职位最高年薪是40000美元,”他说。当面试主考官点头时,他又说道:“好的,我需要的比这个多。我来这儿的原因是这份工作听起来非常不错。事实上,格莱特先生给我的工作说明和你刚才对工作的描述已经将写有我名字的标签贴在了该职位上。”

长话短说,哈雷最终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工资水平。因为他事先已经成功地将自己推销出去了。如果他在面试的早期就提到他的工资要求,那他肯定会被逐出竞争队列。

提醒面试主考官,如果你赢得该职位的话,可能为公司节约的开支或者能给他们带来那些令他们感兴趣的利益。如果需要的话,再一次强调你的专业素质。例如,你可以说:“我有能力通过加强对客户的谈判来节约较之前任10%的运营费用。我想这足以弥补我所要求的额外的工资数额。”

你能通过这种方法最后达成协议,这也是你开始新的工作之前的最后一项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