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463300000018

第18章 经济市场化与民营化 (4)

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的总体特征。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尽管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新的发展,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之一,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世界分工中取得区域发展优势、获取比较利益。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为中国发挥后发优势,在技术跨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顺应潮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应该成为坚定不移的理念。

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策

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十六大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继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加快公有制经济改革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艰难、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环。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坚持这个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关键就要看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发展;不仅能够发展,而且能够影响全局。因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应该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得到的认识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与形式作了科学的辩证的分析,指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同时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姓“公”还是姓“私”的,可以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们要以股份制为载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五,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必须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必须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从不能正确对待到能够比较重视,从比较重视到赋予它应该具有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后,到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又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改革开放是从搞活经济的要求出发的,最初是让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土地上成长起来。后来,雇工问题就发生了,最著名的是“傻子瓜子”事件,那时候党内外舆论大哗,邓小平的态度是,放一放再说,不能因此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全局。

这一放就放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这个时候就不止一个“傻子瓜子”了,而是出现了一批民营企业家,他们活跃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1989年不到1%,发展到2002年已占20%以上,主要是这13年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来,势必涉及对这个经济成分怎么看,对于与这个经济成分相联系的新的社会阶层怎么看的问题。这是个很尖锐的政治问题,也是个很深刻的理论问题。中共中央经过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联系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为了使全党能更好地接受这个道理,十六大又进一步从劳动和财富两个方面作了论证。一是强调私营企业家原本就在从事劳动,成为私营企业主以后他们仍然在从事经营管理劳动。民营科技企业的业主,还从事科技劳动。这些都是创造很大价值的复杂劳动,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二是强调财富是劳动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所允许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富,有多少财富来评判他们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而要根据财富是哪里来的,是怎么使用的,是不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来评判他们的先进和落后。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问题。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市场监督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放开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培育信用体制。首先应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其次必须强化产权保护。再次要强化信用的有关法制建设。最后要发挥中介机构信息传递的作用。

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当前,要大力加强机关建设,进一步深化“五项工程”,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以转变职能、规范审批、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效能监督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四型机关”建设,塑造党政机关廉洁、高效、公正的良好形象。加快中介组织和社团组织的培育,承接一部分政府职能。

其次,十六大报告描绘的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要通过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潜力,完善社保机制,努力增加就业特别是再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再次,完善计划和各项经济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最后,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理顺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除了劳动以外,资本、管理、技术这些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

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要在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第三,解决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阶段全面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十分艰难,尚不具备条件。应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办法应通过试点,让农民自愿交一点,集体经济或者社区进行辅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要研究制定适合于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其他农村人口。

6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