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465000000002

第2章 在平凡岗位上成就梦想 (1)

【章前小语】

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蒙迪·斯泰尔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生活中的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的时候,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积累很多经验,就可以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快乐,实现个人的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工作态度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最终的结果非常明确,只会让你工作上的日渐平庸、停滞不前,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只是损失一些金钱或者是时间,可是对你的一生会留下许多无法挽回的遗憾。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而轻视它,那么他绝对不会尊重自己。因为他看不起他所做的这份工作,所以总是感觉在工作中非常艰辛、烦闷,自然而然也不会把工作做好。最后只能沦为平庸。只有你尊重工作,认真地对待它,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才能获得工作给予你的回报,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发祥——“采煤大王”井下奋斗20年

【事迹回放】

“李发祥跟别人就是不一样。矿上有几千人,但一线采煤工能干上十几年的很少,可他却一口气干了将近20年,照样干得津津有味。”这是李发祥的老上级对他最普通的描述,但话语中却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兢兢业业,在一线岗位上奋斗成长的劳动者形象。

李发祥是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的一名采煤工人,1966年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李龙香也是贵州火铺矿的一位老工人。1986年,时年19岁的李发祥高中毕业,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来到了矿上成为了一名采煤工。

一线采煤是个重体力活,刚刚毕业初到矿上的李发祥看起来异常瘦小,同在矿上工作的亲友想着给他找一个地面上的工作,然而李发祥却拒绝了。他说年轻人就应该到井下锻炼锻炼,可谁能想到李发祥这一“锻炼”就是20年!

当初刚下井时,师傅看着瘦小的李发祥担心地说:“你这个身板儿,怕是吃不了采煤这个苦啊。”可是李发祥就有这么一股子执拗劲儿,他向师傅保证说:“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把工作干好,绝不给师傅丢脸。”李发祥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师傅的承诺,一边在工作中虚心向师傅学习技术并加以实践,一边又在下工后自学专业书籍,把实践经验和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短短一个月后,李发祥已经精通了打柱、挂梁、移溜、回柱等一线采煤的全套工序,实现了从不会到会再到精通的“三级跳”。

下井工作一年以后,李发祥已经可以带徒弟了,而他的师傅也是欣慰地对他说:“小李啊,你真行!没给师傅我丢脸啊。以后也要好好干。”李发祥记住了自己对师傅的承诺也记住了师傅对自己的嘱托,20年里兢兢业业,他带出的徒弟一茬又一茬,矿上的人只要看到优秀的年轻人总会问上一句:“这人是李发祥的徒弟吧!”

李发祥不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在业务技能上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矿上实行炮采时,李发祥是公认的“采煤大王”;后来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李发祥又很快成为公认的“综采能手”。2004年,李发祥所在的采区成立技术创新小组,李发祥凭着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这个小组的骨干成员。李发祥提出的改进井下液压支架的方案,为矿上创造了上百万元的价值。

20年来李发祥每年出勤都在310天以上,2005年更是年出勤率百分之百。20年来李发祥没有出过一次工伤。20年来李发祥没有一次“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记录。是位名副其实的令人信服的在井下奋斗20年的“采煤大王”。

【职场感言】

一个人是否能够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成长,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现在的表现,凡事都只做到“差不多”或者“将就”的程度,那我们永远不会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在企业中的地位永远都不可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作出重要的成绩。当企业赋予你一项重任时,一定要超越企业、超越他人对你的期待,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要做就做得更好。在追求进步方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识能力方面,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才能成为企业发展天平上更重的一个砝码。

如果你能在规定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任务;如果你能把上级交代的事情做得既周到又完美;如果你能把每一件普通的小事处理得漂亮至极;如果你能把那些别人可以做到合格的事情做到优秀,把别人可以做到优秀的事情做到卓越;如果你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再替上级、替企业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你能把一件超乎想象的重任做得恰到好处……

这些“如果”你能做到不止一项,那么你就已经通过工作得到了成长,你就体现了自己的重要价值。这些“如果”你能做到的越多,你也就能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获得成长。一个总能把工作做得比预期更好的员工,将会在职场中不断取得进步,一步步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优秀员工。

【劳动者语录】

干采煤这一行,当不了专家也要做行家。

——李发祥

珠 桑——平凡岗位创大业

【事迹回放】

藏北草原的六月,夜晚依然是刺骨的寒冷。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索县亚拉村的一块草坝子上,珠桑一边放着“八荣八耻”的藏文幻灯片,一边拿着话筒向围坐在草场上的藏族百姓进行着讲解。为电影当“翻译”,珠桑已经做了17年。

出生于1970年的珠桑,1989年参加工作,1993年入党,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索县电影队的放映员,负责索县热瓦、若达和赤多三个乡镇28个放映点的电影放映工作。那曲地区的索县地处藏北高原和藏东谷地结合部怒江上游索曲河流域,平均海拔在4100米。这里江河交错,冬长夏短,交通极不便利。珠桑从事电影放映员近20年来,在这高山峡谷中已经累行走了近30万公里,每年为基层干部群众放映电影200多场次累计已经放映了4000多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电影珠桑”。

电影放映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高的技术,可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珠桑却做到了每场放映万无一失。为此,珠桑认真地学习电影放映知识以及设备操作、维护技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且在每场放映前都结合电影内容认真的调试设备,让放映能够顺利地进行。

由于当地农牧民中能识藏文、懂汉语的人不多,并且当地方言与拉萨话有一些差别、文化差异大。虽然很多电影都翻译成了藏语,但很多百姓对电影的内容还是较难理解,特别是一些科技知识。针对这种情况珠桑就开始了自己“翻译”电影的生涯,一边看电影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电影的内容。为了做好这个工作,珠桑自费买书买资料,通过自学基本上都对百姓的问题有问必答。当地百姓亲切地称珠桑为“咱们的翻译官”。

“放电影不仅是活跃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党的政策、把党的阳光送到农牧民的心坎里去。”珠桑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2005年9月21日中午,珠桑开车赶往70多公里以外的赤多乡放电影。在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雄硕雪山时,积雪已经覆盖了道路,车辆根本无法前行。珠桑独自一人拿着铁锹边铲雪边开车前进,当他把车开到山脚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当晚珠桑就在牧民家借宿,第二天早起继续赶路,直到晚上10点多才到达赤多乡放映点。这段70多公里的路程居然用了30多个小时!当人们看到疲惫不堪的珠桑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而珠桑却毫不在意地说:“为了农牧民,我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

“只要有人需要我,我愿意一辈子当电影放映员。”这就是珠桑,独行于雪山之上的电影放映员。

【职场感言】

常听很多到了中年的人慨叹道:“我的一生一无所获,事业一无所成。”一个人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折磨,莫过于到了一定的年纪对自己说:“我的事业一无所成。”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时候是你明明有十分的力气,却只用了一分;由于懒惰失去了成长的机会,最终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

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中得以成长,不在于所谓的客观条件,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怎样的成绩,不在于这个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于外界的环境是否优越,关键在于他是否竭尽全力。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即使他所从事的只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即使他的能力并不突出,即使外界条件并不优越,他仍然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仍然可以不断在工作中成长。

李嘉诚曾经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重要的是全力以赴。”被誉为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也说过:“干事业实际上并不依靠过人的智慧,关键在于你能否全心投入,并且不怕辛苦。实际上,经营一家企业不是一项脑力工作,而是体力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学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再高的学历也无法创造价值,再强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展现,你也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果你要在职场中做好自己,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很多人因为工作没有做好而遭到了批评,他们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已经尽力了啊!”殊不知,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不能仅仅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全力以赴。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尽善尽美,不给自己留丝毫松懈的余地,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身陷怎样的困境,处于怎样平凡的岗位,都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我们心态浮躁,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无须费力就能完成工作,从而用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获得机会的垂青,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最后只能是我们的工作乃至整个人生应付了我们自己。

【劳动者语录】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珠桑

杨红雷——精彩人生被焊花点亮

【事迹回放】

“这简直就是件工艺品!”这是挪威海德鲁卡塔尔铝业派来的检验焊接质量专家在看过中国长城铝业集团公司建设公司送检的工艺评定试件后发出的感叹。而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叫杨红雷。杨红雷是长城铝业公司建设公司焊工队队长,是公司技术工人的顶梁柱。他用自己的双手使公司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信誉度的国际综合排名由原来的第7位一跃升到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