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前小语】
何谓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其含义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并能超越对手的独特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在如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原因正在于核心竞争力极其维持。比如1896年被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选作首批成分股的12家享有盛名的公司如今只剩下GE一家,再如曾经在国内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飞龙集团、亚细亚集团、秦池集团等如今都已销声匿迹……谁也不会怀疑它们曾经拥有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由盛而衰只是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或“得而复失”。因此维持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可以买到,人才可以引进,品牌可以塑造,管理可以学习,服务可以照搬,甚至有了人才,知识产权可以重新申请,可见,这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纵观那些基业常青的企业,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始终有一种精神力量做支撑,这种精神首要的就是凝聚力,也就是团队精神。正是这种团队精神让这些企业一次次安全渡过险滩,安全无虞。因此,只有团队精神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许振超团队:咱们工人是码头的脊梁
【事迹回放】
清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仍然一派繁忙,桥吊司机赵显新和工友们一起,把一个个集装箱准确而平稳地装卸到拖车上。赵显新有个“绝活儿”叫“显新穿针”,他能够在1分30秒内从40多米的高空将固定在桥吊吊具上的钢筋插入地面上的矿泉水瓶口中,毫厘不差。赵显新说,这离不开许振超的帮助,在他的眼中许队长在队里起着先导模范的作用,“是我们的带头人”。
2005年初,青岛港集团引进了两台世界先进水平的75吨双吊具、双小车大型集装箱桥吊。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许振超和他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制订了周密的调试方案,对所有项目一丝不苟地进行调试。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原设计的新桥吊门架吊具,严重影响司机的操作视线,不仅不能提高装卸效率,还直接影响安全生产。于是,他们立即着手研究,大胆提出改造方案,经厂家充分论证和实验,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对吊具进行了改进。
在许振超带动下,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80%以上的工人都能熟练掌握许振超的绝活,许多工人还掌握了新的绝活,世界纪录也因此不断被刷新。翻开振超团队的档案:2005年以来,团队先后获得过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服务品牌、山东省青年突击队、全国用户满意明星班组、马士基世界码头操作龙虎榜冠军等荣誉称号;在班组513名员工中,有多名员工获得过全国优秀青年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还涌现出“桥吊专家”“电器专家”“刘洋神绳”“浩然神功”等员工品牌;十几名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被部门选拔到维修指导岗位上。振超团队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使得青岛港出现了一种“振超效应”。
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亚欧航线核心班轮曾要求各挂靠港6小时内必须完成装船,这些班轮都是载箱量达7600箱的大船,6小时保班的难度相当大。而许振超的“冠军团队”却不断创造着奇迹,从5.6小时,到5小时,再到3.7小时,不但船船保班,而且效率越来越高。
马士基公司算了这样一笔账:一艘第五代集装箱船提前1小时离港能产生1.5万美元的效益,“振超效率”为他们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此,他们接连给青岛港发出三封感谢信: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振超效率”做不到的,中国人了不起!
【职场感言】
许振超团队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亚欧航线核心班轮所要求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本就在于在压力面前,团队上下能团结一致,获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对于一个团队来讲,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碰到各种复杂的困难和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团队中的成员更要团结一致,化压力为动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闯过难关。
一个团队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每个人和团队都是一种生死与共的关系。团队如果在风浪中倾倒了,所有的成员都要受损失,因为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位老板这样形象地说:“员工和我们企业主走到了同一条船上,大家都一起担负着与船共存亡的责任。沉船之中岂有完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上了同一条船,就好像桃园三结义一样,那就可能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了。因此,如果我们的员工与舵手齐心合力,向一个方向划,哪里漏了我们赶快补,我想我们就能够绕过险滩暗礁,走到光明的彼岸。”
一位著名学者在分析到群体凝聚力时说,在一定程度上,一个群体凝聚力的大小是与它所受的外部压力成正比的。压力和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群体的凝聚力。这里的压力可分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前者如自然灾害、形势恶化等。后者如各种精神压力、危机感、忧患意识等。当群体成员受到外部压力时,求生的本能会使成员之间频繁沟通、交往,导致关系密切和增强,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共度危机。
对于企业也一样,当危机或者压力来临时,凭借个人能力往往很难完成艰巨的任务。这个时候,每个个体都倾向于团结周围的同伴,与同伴一起迎接困难的挑战。所以,适当的压力不仅可以挖掘出我们自身的潜力,还会让我们更加团结。
【劳动者语录】
团结一致,才能打胜仗。国企干部,就是给职工打工和服务。好的风气带出好人,差的风气,好人变坏。
——许振超
龙庆所:人人出手过得硬
【事迹回放】
在每个季节变化之时,在长假来临之际,大庆龙南地区居民小区的用户都会收到一张“温馨提示卡”,上面写着一些温馨的话语,提醒大家按季节变化健康饮水、经济用水,节日外出期间注意交通安全及用水、用电、防盗安全。
把这种细心的关怀散播到用户身边的就是大庆油田供水公司龙庆收费管理所。这个2001年新组建的小队级单位,主要担负大庆龙南地区8个居民小区17000多用户的供水服务、收费服务及维修服务任务。
龙庆所有100名职工,大部分是营销员和维修工,工作性质大多属于“单兵作战”。为此,龙庆所提出了“一人如百人,百人像一人”的团队理念,激励大家“一人服务优,带动百人优;一人技能精,促进百人精;一人作风强,引领百人强。百人团结协作像一人;百人行为规范像一人;百人技能精湛像一人”。同时,突出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给职工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激励。通过读精品书、上文化早课,引导职工忠诚企业、忠诚岗位,勇于负责。通过为每名职工过生日、做“工间操”,使职工愉悦身心,健康体魄;通过设立“心理调节室”、“形象美化室”,给职工解压力、舒心情;通过拓展培训、头脑风暴,给每一个职工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通过这些具体措施,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千方百计练技能,原来学不会的技术现在学得专,原来已掌握的技术现在练得精。全所职工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人人都把“掌握一项硬技术、练就一手绝技绝活、精通一门专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营销员夏颖有一次,她到居民小区去抄表收费,遇到一个外地人找不到亲戚家,那人说出名字后,夏颖随口就说出那位用户家的门牌号、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让那个外地人感慨不已,连说“了不得!了不得!”
千方百计服好务,原来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主动干,原来做不好的事情现在能做好。营销收费是一个辛苦而繁琐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营销员平均每天要爬100多层楼房,重复几百遍规范用语。为了让用户满意,龙庆所坚持始终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监督制度化。每个营销员、维修工都制作了业务联系卡送给用户,用户有事随叫随到。同时,龙庆所里组成了三个特殊用户服务小组,定期到辖区内的17户孤寡、残疾和特困户家中帮助做家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五年来,他们共为用户义务做好事7000多件。仅2006年以来,龙庆所就接到报修热线2600多条,维修处理及时率达100%,服务满意率达到98%以上。
【职场感言】
任何一支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不胜。因为一个团队行动的速度有多快,并不是取决于团队中走得最快的那个人,而是走得最慢的那个人。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包括“向心力”和“内部团结”两层含义。当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团队队员资格对成员个人和对团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时,我们就说这是个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
高凝聚力的团队具有以下特征:团队成员归属感强,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利益和荣誉;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快,互相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民主气氛。
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团队就像一盘散沙,这个团队就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其成员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
当今的时代又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优秀团队间的竞争。单个的人才好比一粒晶莹圆润的珍珠,对于一个团队来讲当然是上乘的珍珠越多越好,而如果这些珍珠不能有效地被一条线穿起来成为项链,终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多大价值。只有团队成员们提高各自的团队合作能力,紧密团结,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人才优势,才能为企业构筑起一道攻不破的防线。
【劳动者语录】
一人服务优,带动百人优;一人技能精,促进百人精;一人作风强,引领百人强。百人行为规范像一人;百人团结协作像一人;百人技能精湛像一人。——龙庆所
袁政海班组:新时代的蓝领群英
【事迹回放】
有这样一个班组,他们在模具的世界里搏击,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创新的天空里翱翔,他们是激情与智慧的青春组合,这就是新时代的蓝领群英——江铃集团模具厂“袁政海班组”。
2000年的炎夏,日本专家在江铃调试全顺车模具,模具冲出来的前门内板不吻合,必须打磨模具型面。按常规要两天时间,但他们可用的时间只有一天。
正在日本专家着急之时,模具班班长袁政海自信地站出来:我来试试!他从容地拿起了风动打磨机。时间一点点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打磨飞溅的铁屑和砂轮灰。近40度高温下,戴着口罩、眼罩不停地打磨,连呼吸都很困难,头上的汗滴连成了线。“不能停!”袁政海心里憋着一股子劲,“一定要为中国工人争口气!”
3个多小时过去了,袁政海摘下口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两天的活儿,半天完成。日本专家摸摸打磨过的模具,脸上神情从怀疑变成了惊讶,又从惊讶变成了兴奋。他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袁政海能赢得日本专家由衷的赞叹,就在于他平时勤学苦练。
“袁政海班组”有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动手能力互相学,理论知识向设计人员、向书本学。每个月都要开两三次学习碰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