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465200000005

第5章 少生并不生病,我们需要如何做 (2)

阴阳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也处处体现出阴阳观。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黄帝内经》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中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另外,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

阴阳运动不停地在保持平衡,《易经》中的太极图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它由阴鱼和阳鱼组成,表示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这种消长转化就是说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太极图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一分两半,而是用S线?这条S线就表明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

人体的阴阳如果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生命的活力一定很强,心理承受力强,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也好,而且耐受疲劳能力和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总而言之,就是正气充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阴阳失衡了,就容易引发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而形成正邪相争,这种相争的过程破坏了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或者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者使气血功能紊乱,或者使人体阴阳制约失衡,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

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个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总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和脏腑功能紊乱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阴阳之所以会失衡,是因为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如果有一方出现不足,或者有余,那么,另一方就会代偿弥补。假如人体代偿弥补失调,阳气和阴精就不能够维持正常的平衡,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种种健康问题。轻一点的如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再严重一些就会导致疾病、导致早衰,最常见的就是阳虚、阴虚。

人体就像自然界,无论体内阴气过盛还是阳气过盛,都会导致疾病,所以要想健康,阴阳调和就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把人体的阴阳调和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百病。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睡眠堪称是第一良方。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对生命的涵养储备。人类应该尽量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来调整阴阳。睡眠有几条原则如下:

1.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所谓子午觉,就是晚上子时(23时到凌晨1时)进入熟睡,白天在午时(11时到13时)午休。如此可提高睡眠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1)呼吸节奏慢了,心跳自然减慢,那么气血运行、生命活动都可以缓和下来,然后才能安然入睡。

2)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看慢节奏电视、听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

3.睡前吃养心阴食品,可帮助精神内守,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

4.睡前用温水泡脚,再辅以足部按摩,尤其是涌泉穴,效果最佳。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能达到最佳境界。

中医八大治法,祛除邪气各显神奇

传统中医有八大治法,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中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隔之上。而下法是通过泻下大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祛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则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段表述拖沓繁杂,需优化使其更加流畅)

列举这八大治法,可能一般读者会觉得略有些艰深难懂,其实很好理解。像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人们都会把它们当成敌人,欲除之而后快。但实际上它们有时却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驱除病邪的途径。

比如“汗”法,是通过发汗来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也是老百姓最常用的日常疗法。孩子发热,大人一般都会让他吃药后捂上被子发汗,汗发出来了,病邪一般也就出来了。

再比如“吐”法。呕吐可以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如果是单纯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还伴随有肠胃不适,就应在补水的同时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急着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另外,“下”法,也就是腹泻也是日常常见的症状。腹泻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比如有的人吃完羊肉串就会拉肚子,有的人却相安无事,这两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健康的,哪种是好现象呢?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不拉肚子的人身体好,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后,在肠道消化这些食物的时候,机体为保护自身可以通过分泌水分和加快肠道揉动来排出它所认为不好的肠内容物,就会促使肠道产生收缩、分泌液体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促进腐败的食物排出体外,这就会导致腹泻。凡是在吃完不干净的羊肉串后腹泻的,说明他们的肠胃是正常的,在吃进去不干净的食物后,身体马上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把它们排出去,如果身体的内部环境比那些不干净的食物还要脏,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腹泻的症状,所以说没有腹泻的人,他的肠胃才是最不好的。

因此,当腹泻来临时,千万不要走进“治疗”误区,如:有腹泻就用止泻药;认为腹泻就是炎症,该吃消炎药;吃去痛片缓解腹泻疼痛;严重时吃药,停止时就停药;腹泻时多喝水,补充丢失水分;腹泻时少吃,腹泻后多吃等。遇到腹泻时,应采取因势利导法,例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且出现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列举这些治疗方法是要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对身体有害,我们不能对于身体的种种不适必欲除之而后快,而是要正确认识它,利用它,以达到匡正祛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