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因此,春天养生应注意保护阳气。
在精神上,暴怒和忧郁都会伤身,因此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心境恬静的好心态。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些扶助阳气的食物,比如面粉、红枣、花生等辛温类食物,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可以补充维生素。酸性食物要少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最好不吃。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的食品。所以,虽然羊肉可以补阳气,但是容易过敏的人还是要少吃为妙。那么用什么来补阳气呢?韭菜其实就是这个季节最好的选择。
《本草纲目》中记载,韭菜辛、温、无毒,有健胃、温暖作用。常常用于补肾阳虚,精关不固等。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用韭菜熬粥,既暖脾胃,又可助阳。
韭菜粥
材料:新鲜韭菜、小米
制法:先煮熟小米粥,然后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除了食补养阳以外,春季要保持阳气生发,就要注意时刻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怎么“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些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要把握时机。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注意这样一个温度临界点——15℃。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春捂可结束了。
另外需要小心温差,当日夜温差大于8℃时,春捂就是必不可少的。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而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所以春捂7~14天比较合适。
冬天阳气要收藏,与太阳一起起床
冬三月,这个季节寒水结冰,地表干裂,一派生机闭塞之象。人在此时千万不要扰动阳气的收藏,起居应该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来活动,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而且早晨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也非常有益。
冬季属阴属水,要藏得住才能保证春季的生发。因此,冬季要收敛,澡都要少洗,每周一到两次,但可以每天用热水泡脚。这样才能养住体内已经收敛的阳气,所谓“无扰乎阳
衣服要穿暖,多晒太阳,冬天不宜洗冷水澡,也不提倡冬泳,以免阳气耗损太大;多吃温补性食物,这些食物能温暖人身,驱除寒邪。温热性食物主要指温热及养阳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冬天以炖食最好。其中,羊肉和鸡是冬天温补的主要肉食品,羊肉的膻味可用花椒、料酒及大蒜去除。鸡是中国传统的补品,俗话说:“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就是说要多吃鸡,冬天喝鸡汤最好。多吃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多吃黑色食品,因黑色入肾,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乌骨鸡等“黑色食品”都可补肾;多吃冬令节气菜,如萝卜,萝卜可顺气,还有抗癌作用;多吃养阴食物,如龟、鳖、鱼、海参、甲鱼等。
此外,由于冬天万物萧条,动物在这个季节大多数都冬眠了,人在这个季节的各种活动也减少了,难免有人会产生孤立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要像动物那样,寻求一种安静的精神状态,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注意调摄七情,这样才能潜藏阳气,养护阴精。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所以人易出现脾胃虚寒、腹泻、腹部疼痛等病症,因此要适当做好保暖工作:要添加衣服但不宜过厚,要升高室内温度但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感冒。此外,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疾病在这个季节易高发,对付它们的好办法就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人是有惰性的,谁也不愿意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跑步,但是养生贵在坚持,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则会前功尽弃。所以,在冬天也应坚持运动,滑雪、滑冰等都是较好的运动项目。但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待热后脱去一些衣服,再加大运动量。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干汗液,若内衣已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换上干衣服。
运动是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忽略,否则一冬天积攒下来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就会在来年春天凸显出来,把自己变成“温室中的花朵”,则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天就是小四季,每日养阳按时辰
古人认为,一天也是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是冬天,而这也正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同四季一样,一天当中,人体内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有同步的变化。如《黄帝内经》所言,清晨人体阳气开始发生;中午时分阳气升至顶点,呈现隆盛状态;傍晚黄昏时分则阳气渐趋于体内,阴气开始增长;到了夜晚,体表阳气已微,阴气渐增,至夜半增至顶点,呈现隆盛之态。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要跟着阳气的变化进行做好“生、长、收、藏”四项工作。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关系着一天的身体与精神状况。中医认为早上是阳气生发之际,阳气是什么,是动力,是力量源泉。所以,在阳气初生之际做好保养工作很重要。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吃早饭,多喝点粥、豆浆之类的流质食物,少吃饼干类的干食。
另外,早上尽量保持心情愉快,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早上起来时心情好,非常高兴,那么这一天也都会很高兴;相反,早上心情不好,挤公交车时跟人吵了一架,或者跟家人闹别扭了,心情郁闷,那么这一天你都高兴不起来,工作效率也提不上去。所以,早上一定要想法让自己高兴起来。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要急着洗脸,要对着镜子,向镜子里的你微笑。为什么要在起床的时候?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刚起床时是人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的分界线,是从潜意识到意识的过渡时刻,这个时候保持快乐的心态,或者经常鼓励自己,那么这一天你就可以变得很愉快,很快乐。
中午阳气达到顶点,这个时候建议大家睡个午觉。这也是古人说的子午觉。所谓子午,是子时和午时,即中午11点到1点,半夜11点到1点。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人的阳气来复了,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达到最盛。所以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需要我们保护它。
太阳西下时阳气渐虚,汗孔也随之闭密。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藏的时候,不要再扰动筋骨,不要受雾露的侵袭。到了深夜,阳气降到最低点,体内出现一片阴霾之气,这个时候就不要吃夜宵了,因为身体没有动力来消化它,不但不能吸收,还会影响睡眠。另外,晚上11点到1点的时间段内,如果你处在睡眠状态的话,阳气刚刚来复,它不会耗散掉,如果这时候你很好地睡觉了,高血脂、糖尿病发作几率就小。如果违反了阳气的这个时间的活动规律,那么形体就会受邪气的困扰而衰薄。
天人是相应的,自然界阴阳气交变动具有规律性,那么人体就应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做好一天内调养工作,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