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468100000066

第66章 直逼建康

近海的汉人等各民族的加入,使得原先基本不懂使船、完全没有水战能力的金人,有了和宋军在水面上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兀术的建议下,大金仿原辽制度,在汉人占优势的地区实行汉法,任用了一大批汉族士大夫,改革旧制,加强中央集权;并在此地区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实行军民屯田。

绍兴四年六月,金主合剌在靠近大宋边境的地方设立了行营,以利于全面指挥对宋作战。

由于金朝此时已经基本稳定了原辽国的统治区域,故除女真人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强大骑兵外,还调集了其他各族共计20余万精兵参战,再加上骑兵15万多,总兵力接近40万,号称80万大军准备南下灭宋。

这个时候的大宋朝廷还没反应过来,这次金人是在玩真的,是下了决心要彻底解决大宋,还以为金人又只是掠夺一二。

为了不激怒金人,秦桧居然向天子建议,弃淮守江、放弃所有长江以北的土地,天子赵构还同意了。

七月,金军虽然还没有完全做好南征的准备,但却发现南宋正在收缩防线,自动让出了从淮河到长江之间的缓冲地带。

金主果断决定:乘南宋正在调整长江下游防御、军队部署尚未完全到位的时机,以兀术为南征统帅,从江淮地区向南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以撕里忽为首的西路军,步兵10万、骑兵5万共计15万左右,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南宋守军,搭起浮桥,大军自湖北黄州附近渡江,横扫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几乎没遇到任何阻碍。

越国王兀术亲自率领东路军进占安徽和州,后从马家渡渡江,直逼建康。

金东路军的精锐骑兵由长江两岸向前推进,往来冲击。宋军望风披靡,一触即溃,在金兵的猛烈攻击下纷纷逃跑。金兵追杀100余里,俘获了大批战舰、士兵和物资。并于八月九日轻松攻克建康。

撤守长江的恶果现在体现出来了:金兵大军直逼长江边,分兵两路准备夹击江南。由于长江下游的防守尚未完全调整到位,长江防线就如同不设防一般,金兵轻易渡江。开战不过才一个月,金兵的两路大军已经在江南纵横驰骋了。

在金兵大军全面压上的态势下,临安城内的宋朝君臣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片混乱。

秦桧等人建议高宗赵构放弃临安出逃,但被部分坚决要求保家卫国的大臣谏阻。

欲战、欲逃两派在朝堂上吵做一团,隆佑孟太后拒绝移宫出逃,亲自上殿面君,哭着表示愿意和臣民一起死在临安。

部分理智一些的大臣眼看金兵步步逼近,临安却仍然没能做好防卫的准备,朝廷到现在是战是逃都无法决定,索性请求皇室出走海上,自已留下组织军民拼死守城,孟太后仍然不许,执意要留在临安。

最后,急欲逃命的高宗赵构只好下旨,封自己的养子赵昚为皇太子,以监国的身份留守临安,并下旨一切军国之事全由太子处置。皇帝赵构本人则带上隆佑孟太后和一部分妃嫔、大臣,乘船逃往温州沿海地区。

太子随后下令,恢复了在临安居住的韩世忠和张俊的军职,让他们到外面以朝廷的名义收拢军队,保卫国家,而且也按他们的建议,起用了一批被撤职的将领。

为了尽快拿下大宋如今的国都,彻底摧毁宋朝军民的抵抗,八月二十日,越国王兀术兵分3路,分别自建康、江阴出师,会攻大宋都城临安。

左路军由大金南征左副元帅宗维率步、骑兵共6万,号称10万人,自建康出发,经溧阳、广德进攻独松关。

大将娄室、阿鲁补率右路军号称10万,经江阴、许浦,向澉浦进发;

兀术与军师哈迷蚩率中路步、骑军向镇江进发,并节制诸军,按计划将于11月底一同会师临安。

镇江,是长江防线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当初韩世忠将军战胜兀术的地方。为了保卫国土、保住城中军民,知州王躞、通判陈奕等在兀术率军围城时率大家竭力固守。

周围各府得到急报,知道镇江危急,各遣守将率兵救援。援军在中途遭金兵阻击,各部与其力战,由于双方兵力和战斗力都相去甚远,金兵以骑兵肆意砍杀,援军大败。

溃军争相逃命,不少人泅水过河救生,金兵弓弩手对准河面放箭,致使许多士卒受伤后溺死水中,河面上浮尸数十里,血红一片。最后,各部援军都仅有数百人脱险,其他全部战死。

此战断绝了所有增援的希望,镇江最终成为一座孤城。

谁都知道,镇江一旦失守,临安就失去了外围屏障,将直面金人铁骑的威胁!

可是,由于朝廷实行的投降政策,根本不重视战备,镇江的城墙早已残破不堪,虽然守城的士兵进行了抢修,也不过是勉强看的过去;城里的存粮本来就不是很多,金兵围城前又有了不少难民逃进城来,已快吃光了。

镇江城的防守已经陷入绝望,破城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军民依然要坚守到底,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拖延金军前进的步伐,为京师临安争取到加强守卫的时间,哪怕能多出一天也好!

正在金兵得意洋洋的横扫江南、连战皆胜,自以为再无对手,宋朝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抵抗的时候,一条震惊天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已经消声匿迹近十年的虞允文虞大人,日前突然在临安现身!

虞允文临危受命,接受了大宋朝廷授予的军政大权,传号令于天下:号召大宋臣民组织义军,反抗金人的侵略。

这个消息如石破天惊一般,使得大宋臣民振奋、金人惊惧不安,所有人都在关心这条消息是不是真的?

直到金兵的前锋在无锡附近与打着“虞”字大旗的宋军相遇,劣势宋军拚命作战,气势与之前大不同的宋军居然击退了占优势的金军。

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虞允文重现消息的金人,这才最终确认:虞允文的确再度现身了!

可虞允文不是已经病故了吗?怎么又活过来了?这就得从虞水灵身上说起了。

回到唐家的虞水灵并没有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中,她仍然关心着金宋之间的消息。看到坻报中金国政变、金人的行动变化,非常担心一场大战已经近在咫尺,可朝廷所做的准备居然是从淮河流域撤兵!把缓冲地带完全丢给了金人,使得金人的兵锋可以直逼长江防线,实在是荒唐透顶。

而且,天子赵构在杀害岳飞的同时,为了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把战斗力较强的五路兵马全部拆开来,并在打乱后分散到各地驻防,将各级将领撤的撤、换的换。没有了这些百战出来的强悍军队和善战的将领们,万一金兵打过长江,就靠现在这些兵,能抵挡的了吗?

出于担心,虞水灵没再留在山阴唐府,而是带上景儿,两人装扮成了男子,前往临安。可是,她刚刚走到临安边上的永江镇的时候,金兵已经渡江并迅速攻占了健康,随后向临安扑了过来。

天子赵构逃跑之后,整个临安附近已经乱成了一团糟,稍有战斗力的部队都被赵构作为护卫给带走了。现在,临安只留下了一些杂牌军和从前线刚刚败退的残兵败将,根本无力守住城池。

看着这种混乱的情况,虞水灵终于下了决心,她不能眼看着大宋的京师再次失陷,不能看着汴京的悲剧在临安重演。于是,她叫来了景儿,把自己的身世合盘托出。

景儿听完小姐的介绍,顿时惊的呆掉了,虞大人父女的故事早已传扬天下,谁不佩服他们的忠肝义胆。没想到,这几年朝夕相处的小姐,居然就是小小年纪已经名传天下的虞水灵。

水灵看着呆愣的景儿,摇摇头:“爹爹早已过世,可现在为了保住临安,我必须冒用他的名字。景儿,你肯帮我吗?“

“小姐,要我做什么?尽管说,为了小姐,要我去死都行。“

“傻丫头,我干嘛要你死啊。“水灵笑了笑,仔细观察了景儿的面相:“还好,我们脸盘长的差别不是很大,你冒充我不容易被人看出来。“

“小姐,干嘛要我冒充你啊?“景儿不解的问道。

“我要扮演我爹,而大家都知道我们父女是不会分开的。要是我爹出现了,却没有了我,别人会相信吗?而且,我爹已经有快十年没露面了,必须有个我陪着他。“

“可小姐,你精通医术,我只会个皮毛,万一被别人拆穿了怎么办?“

“我会帮助你的,反正我们父女一直都会随影随形,不会分开。而且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我的医术水平有多高,最多是知道我会照顾人而已。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把话编的圆满,要骗人首先自己要能够相信才行。“

绍兴四年八月十六日,临安皇宫的大殿上,气氛压仰。

虽然大殿上足足有上百人,但却没有一丝声响,刚刚接手城防的太尉李纲大人才把临安现在的状况介绍完毕。要兵无兵、要将无将、要粮无粮,临安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请太子殿下放心,老臣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李纲忍不住咳了一声,他现在也已经有五十岁,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如果不是临安实在找不出可以统筹全局的将领,他也不会再出来执掌兵权的。如今,只有拚了这把老骨头了。

“李卿千万要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太子赵昚连忙解劝。他的心里也十分的不安,身为养子、还是皇帝的收养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君主的养子,他一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候,临安的局势却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时刻。做为监国的皇太子,他也只有下决心和临安共存亡了。

正在这个时候,宫门前突然有了一阵躁动,等大殿上的君臣们发现情况有异常的时候,外面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响彻了皇宫,然后向整个临安扩展开去。

不等惊讶的君臣派人出去查看,激动到不能自制的传唤小黄门已经冲到了大殿门口,一进门他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却还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太子赵昚惊讶的问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虞……虞……虞允文大人已经到了宫门口,正在请求殿下接见。“小黄门吭吭了好一会儿,才把话说了出来。

“你说什么?“旁边的门下侍郎李若水年纪虽大,但手脚还很灵活,首先冲到小黄门的身边,一把扯住他追问:“你说的是真的?虞大人回朝了?“

“是,他和女儿刚刚到宫门口,现在正在外面等候传见。“

“都这个时候了,还讲什么虚礼!“太子高兴的一挥手:“还不快快请他进来。“

当虞允文由女儿虞水灵扶着出现在大殿台阶上的时候,迎出大殿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明显苍老了很多,早已不复年轻时的俊逸和潇洒,头发花白、肤色暗淡,脸上已是皱纹遍布;背已经有些驼,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但那种稳重、脱俗的感觉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