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474000000121

第121章 做人做事中的方圆常识 (1)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2.在明处吃亏,在暗中得福

3.假扮受害,反戈一击

4.为绝后患,不要情面

5.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点破

6.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7.自圆其说,自得其利

1.内方外圆,圆内有方

常在报纸上见到穷凶极恶的罪犯,杀人越货、绑架无辜的时候,被害人先以圆滑诚恳的语言赢得罪犯的信任,然后伺机在罪犯不在意或误认为在他的胁迫下真的与其合作的时候,出其不意地逃脱报案或击败罪犯,这其实是外圆内方的最好案例。

试想,面对凶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加害于你才怪。只有把“方”用圆先掩盖起来、包藏起来,装出很诚实的样子,利用拙笨的诚实稳住对方,充分运用对方的怜悯之心,使对方不加害自己,才会为之后施展擒拿罪犯的计谋赢得时间和条件。

2.做事要方正,做人要圆滑

做事要方正,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中国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说的就是“方”这个道理。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不可逾越的行规。比如说做官就要绝对奉守清廉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八不得”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一样。如果一个人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以权谋私或权钱演变,那他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当不长了。

做人要圆融。这里说的圆融绝不是指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而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而让人感到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灵活的技巧。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待人处世时,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跟这种人多谈,所谓“多说无益”;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你只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说话时要把话分成几部分来讲。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某些时候这句话是含贬义的。但是有的时候,你说一句别人爱听的话,会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偏偏有人不这么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总是对别人说带刺的话,最终闹个不欢而散。

在历史上,往往那些君子大忠却似奸,他们说话疾言厉色,也是出自于苦口婆心,说话直截了当、显露山水,可是祸却从口出;而那些小人大奸却若忠,说话喜欢谄媚,拍别人马屁,其实他们内心非常可恶,计较利害,可是福却从口中来。因为他们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道理。说话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聪明人去慢慢理解。

4.放下身段,不做孤家寡人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封闭”,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和别人不一样”,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封闭也越厉害。

所以,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保姆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拿着“身段”做人,会让你越来越清高孤傲,越来越孤寂。

如果你想从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出来,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

不要总是过于自尊。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

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若让过分自尊的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严。因为过分自尊,也不愿与比自己“差”的人交往,觉得有失身份。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要想方圆做人,就要放下身段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走向圆满成功的人生。

《决定人一生成败的50条成功法则》

5.凡事留一手

“狡兔三窟”,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力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一手,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6.以人为师,少说为佳

以人为师,少说为佳,并不是不说话。你得说,投其所好,不懂就问;懂的,有时也要暂时装作不懂去问。你提问的方式,要能使对方口若悬河,使对方心里有一种满足感和被尊重感。这时再展露锋芒,也不会太引人注目,你的目的也就容易实现了。

7.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何等的冰雪聪明,简直就是女人中的精品,恐怕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笑里藏刀表面向你微笑,心里却在给你下套子。一个图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掉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至于王熙凤的能耐大得能登天,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无人不晓她琏二奶奶的。

可王熙凤却是一个精明过火的女人,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哪儿都落不下她,终于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

红学家们感慨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全在于她毕竟是一介女流,毕竟没有看透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难得糊涂。她被她的聪明、她的锋芒毕露给害了。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是卡耐基认为,做人还是“糊涂”一点好,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希望我们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