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膳食革命
474100000034

第34章 聆听经典—历代名医关于膳食养生的精彩论述(1)

张仲景——养护体内津液,阻止外邪入侵

医圣张仲景认为,津液主要有3种功能:一是有固守机体、防御病邪入侵的功能,因为津液是人体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足则阳明固,而外邪无法侵入;二是在病邪侵入人体后,津液能驱逐病邪,阻拦病邪的侵入势头;三是津液可以修复由病邪造成的损伤,调和失衡的阴阳二气。

张仲景的观点强调了津液的重要性。津液为人体流质,指血液、汗液、唾液、泪液等而言,日常则习惯专指唾液为津液。

中医认为,津属阳,主表;液属阴,亦称阴液。津液与血、汗、小便、泪、涕、唾等都有密切关系。津液在经脉(经络、脉管)内,即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可转变为汗,可转变为小便,也可转变为唾液或泪液,如悲伤时号啕大哭之后,便会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就是津液已经大伤。

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伤了津液才出现的,即使不在炎热的夏季,出汗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可以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草各等量)沏水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如果体内的津液亏耗过多,就会致使气血两损;气血亏损,同样也可致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会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过,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所以中医自古就有“保津即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养生说。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并通过脾、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张仲景就在《伤寒论》提出“保胃气,存津液”的养生原则,传统养生中还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养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就是说每天坚持吞唾液,百日后就可使人容颜润泽。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四季的津液养生之道:

春季属阳,天气干燥,应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证水分的足量摄入。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损耗过多,应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分之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主要气候。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

另外,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因此,建议秋季早餐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天气寒冷,属阴,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反而会损耗津液伤身。

陶弘景——戒饱食,护脾胃,防早衰

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可是面对佳肴美食时,绝大多数的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大吃大喝之后,各种疾病就接踵而至了,如脾胃虚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和肥胖等,这些疾病都和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之寿夭莫不与之有密切的关系。脾胃强则气血旺而寿延,脾胃弱则气血衰而命促,所以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十分注意通过调理饮食来护养脾胃以求延年。他在《养生延命录》教诫篇中说:“百病横夭,多由饮食。”虽然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原料,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如不注意节制,其对脾胃的损伤就是经常性的。所以,陶弘景提倡力戒饱食,并说:“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谓杂食,是指膏粱厚味过多过杂,必然大伤脾胃,又使营养过剩,徒然成为致病的阶梯。他在食诫篇中又指出:“饮食即卧生百病,食不消化成积聚;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善于益寿的人,从来不等饿了再吃、渴了再喝,而是少食多餐,使脾胃始终保持一种不饥不饱的状态。饭后还要散散步,如果吃饱了马上就躺着睡觉,就会使人生病。另外,饱食之后也不宜立即洗澡、洗头发,否则就会引发头风等症,对健康非常不利。总之,要力戒过度饱食多饮,防止损伤脾胃,避免营养过剩。

除此之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饱食还会导致大脑早衰。这是因为,饱食后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加快脑细胞的衰老速度。有关学者还证实:饱食能诱发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饱腹后,它在大脑中的含量要比吃饭前增加数万倍,而且其数量的增长与食量成正比。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食不过饱”的饮食习惯,通过节制饮食来延缓人体的衰老。

葛洪——不同寻常的饥饿养生术:“辟谷”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但是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独辟蹊径,提出了“辟谷”的“饥饿养生法”。“辟谷”又称“却谷”、“断谷”、“休粮”、“绝粒”,即采用不食五谷杂粮的方式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正常人都要依靠进食饮水来维持生命,有几个小时不吃饭就会感觉饥饿,连续几天不进食就会导致肠胃涸绝而死,但葛洪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就会在肠中郁结成粪,产生秽气,这就妨碍了养生,而修炼“辟谷”的人能几个月或者几年不吃五谷杂粮,精神气力却能胜于常人。

因此,葛洪认为辟谷可令人耐毒,继而抗病。古人注重修炼长生之道,辟谷就是修炼时的必行方法,古人就认为“断谷有益于健康”,道书上说“要得长生,肠中当清,要得不死,肠中无屎”,这都是在说断谷。

即使是在现代,断食养生法也受到了推崇。有人还提出周际断食养生法,就是通过主动而有规律的断食,排出体内毒素和宿便,激活和调动自身机能,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一种自然养生方法。

1.周际断食养生法的机理

周际断食养生法的机理是通过一周一次连续空腹断食36小时,定期而有规律地断食、饮水、排尿、排汗,从而净化骨髓、肌肉、血液、器官;彻底清除一周内来自体内外积存的有毒有害物质,净化骨髓、肌肉、血液、器官;排出宿便,防患于未然;不断锻炼各个系统,激活生命细胞,给机体以极大的精力;调整平衡阴阳,促进气血通畅,保证生命处于良好的状态;磨砺意志,修养性情,领悟生命的真谛,实现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

周际断食养生法旨在培养自觉、主动的身体养护意识,发挥和调动自身潜在的功能和能量,积极主动地、彻底有效地排出体内毒素,消除各种病源,激发生命活力,保证机体处于一种整体协调、生机旺盛的生命状态,从根本上治病、防病、强身、益寿,是一种科学的养生方法。

2.周际断食养生法的操作

(1)从每周任何一天的晚餐起为第一天计算,直到第二天的晚上,连续四顿禁食任何充饥食物。第三天早上开始进食,共计36小时。

(2)在断食期间大量饮用白开水并频繁排尿,冲洗胃肠等内脏器官及整个机体。

(3)在第二天下午用1~1.5小时洗桑拿,大量排汗。

(4)排汗后继续补充水分,第三天早上开始正常用餐。

3.周际断食养生法注意事项

(1)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要心静。

(3)要呼吸新鲜氧气。

(4)要补充必要的物质。

(5)再进食要悉心。

(6)断食时间要固定。

孙思邈——安神的重要途径源自食补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补不如食补”,这些都是在讲饮食的重要性,食物中的营养可以防治各种疾病,食物的功效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想一下,我们每天通过吃东西就可以维持身体内部极为复杂周密的运转,食物应该具有怎样的神奇力量呢?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也认为:“安神之本,必资于食。”只有吃得好,才能强身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