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17

第17章 居者有其屋:住房经济学(1)

拼房,恼人房租的最优解决方案

李梅在银行工作,每月工资可观,与身边迫不及待的买房同事相比,她倒显得不紧不慢。她在市中心地段一个幽静雅致的高档社区与人合租了一套精装修的两居房子。来她家里玩的朋友,无一例外地注意到了李梅在外旅游的照片。在大家的羡慕声中,李梅不无得意地说这是休假时拍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打死也不做“房奴”,年轻时的生活不能只为还贷,应该“不辜负自己”去享受生活。

她的父母亲常为一个月的房租心疼不已,说都抵得上买房的月供了,劝李梅贷款买房。李梅的观点是:“几十年背着还贷的压力过活太累了,还不如把那些钱拿来旅游,四处走走,开阔眼界,或者多给自己添些漂亮的衣服,也不负青春年华。所以,买房不如租房,个人空间、自由时光、有钱心态、安居之所,照样都不少。”

事实上,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未必比租房好。买房有利有弊,利好是让人有稳定感,弊端是资金套牢,房子容易成为包袱。就国外的一些城市而言,20多岁就买房的年轻人也非常少。为了减少自身压力,即便要结婚成家的年轻人也还是先租房为上策。

当下至少对于三类人来说,租房是最理性的选择,即: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收入不够稳定的人、工作流动性较大的人。这些人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一味盲目贷款买房,不仅会出现难以还贷的情况,且还有可能因无法还贷而使房产被银行没收。而对于其中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担心房租不好分配的话,那么这里为你提供一个恼人房租的最优解决方案,能助你一臂之力。

假设你和其他5个人准备合租一套有6间卧室的公寓,每个人居住在其中的一间卧室。但是,这套公寓中的卧室大小不一,房东要求你们每个月支付总额5000元。如何分配卧室和租金呢?想必你和室友们一定感到很难办,因为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想住更大、更好的卧室,同时希望自己尽可能少地承担房租。

如果你去请教经济学家的话,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已经解决了类似的多人房租的问题,那就是采用“同时上升拍卖”的方法。

先去掉最差的那间卧室,所有人对剩余的5间卧室开始竞价。在第一轮,每个人都可以选择5间卧室中的一间,报出自己愿意支付的房租。例如你对A卧室报出了800元的价格后,没有人和你争抢此卧室,那么交易就达成了。

如果有另外的人也看中了A卧室,出价和你竞争,那么你们就要竞价了。谁出的价格高,谁就住进A卧室。不过,这样一来,就会有人竞争A卧室失败,假如对方出价900元,而你觉得这间卧室不值得你出更高的价格,从性价比考虑,其他房间更有吸引力,你放弃了继续竞争。不过没有关系,第一轮竞价没能获得房间的人将开始第二轮竞价,目标是去掉最差的那间卧室、也去掉第一轮达成交易的卧室后剩余的卧室。最终,五间卧室都有了各自的主人。

其实,这正是经济学中的“同时上升拍卖”机制,这可以有效解决多人之间的交易问题,而且能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并很有效率。下一次在你和朋友租房的时候遇到分配问题,不妨用“同时上升拍卖”来解决,相信大家都会满意的。

对保障性住房认识有多少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于是,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老人所住的房子也用不上了,因此他宣布出售这幢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民以食为先,家以居为先”。住房,是生活的一项基本需求,住房问题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但是,对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买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实在是生活中的一大负担,房价节节攀高,要想在大城市买房更是黄粱美梦,不少人甚至沦为“房奴”。商品性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就不可能把“保障性”作为它的主要作用。保障性住房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它覆盖了商品性住房市场中的空白,即为那些购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给以各种住房保障,属于政府公共福利。

作为保障性住房,不能像商品房那样可以在市场上随意购买,它是一种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住房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比商品房市场价格低,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其低价格是通过土地划拨供应、免除有关税费、规定开发商的利润上限等来实现。

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对启动内需、平抑房价以及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并受到中低收入者的普遍欢迎。但经济适用房在现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经济适用房规模过大、销售对象界定不清、区位选择上的局限以及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标准过高,使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并未真正惠及中低收入阶层,同时又加重了政府负担。

此外,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设部分别于1999年4月22日颁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3年11月15日颁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管理办法》,向最低收入群体提供租金低廉的廉租住房。廉租住房由于其保障的范围较小,在执行过程中总的情况比较好。

但现今廉租住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廉租房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关于廉租房的适用对象,目前只局限于具有“非农业长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从现实情况而言,有三类群体未纳入廉租住房政策的适用对象中:收入处于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收入水平以上的家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单亲家庭以及日益增多的老龄群体中的空巢家庭。这些群体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的申请标准,被称为“夹心层”。

政策性租赁住房即政府为解决这类人群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新房的方式进行。政策性租赁房的租金,按照房屋成本进行测算,通常为成本价再加上适当的管理费,就是成本租金的价格。

虽然现在房价一路走高,购房压力越来越大。但了解了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合理选择,还是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的愿望的。

房价为什么会居高不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良好愿望。有个“家”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共同愿望,人人都希望自己至少能有“安身立命”之地。

然而,自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以来,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开始了奥运撑竿跳,频频刷新最高纪录。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房价沉寂了一段时间后,2009年底复又强势反弹,年青一代工薪的购房梦想又归于渺茫。

为什么房价会居高不下?仔细分析起来,而今的高房价,是“众力”合推的结果。

其一,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置产的习惯和偏好。房屋作为最好的财富持有方式,持久、耐用,还可以作为家族文化和荣耀传承的载体,传给下一代。虽然现代社会体现财富的方式已经多样化,但是,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固定的住房,成了许多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最大愿望。

正是这种观念,使多数中国人对买房拥有持之以恒的热情,他们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就是为自己、为儿女购置家产。

其二,老百姓缺乏社会保障和安全感。国家的保障机制也不是很健全,社会安全网仍有很大的漏洞,大多数老百姓都缺乏保障和足够的安全感。而住房的特点既能有保障功能,又能增加人们的安全感。所以,老百姓宁愿牺牲其他消费也要买房。

其三,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发展中谋得的好处。地方政府热衷房地产的目的,在于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因为政府垄断城镇的土地资源。正是在这种体制和机制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拼命地炒高地价,绞尽脑汁使商业用地价值最大化。由于房地产业对地方政府的GDP和财税收入的贡献巨大,作为地方政府而言,从心底里根本不愿意房价下跌。

其四,房地产暴利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追求最高利润是资本运营的唯一秘密,房地产商为保持高利润,通过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积压闲置土地,控制房源供给,联手哄抬房价,从而达到榨取购房者最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