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48

第48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经济学(3)

通过所得税的征收,更可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格局,客观上也影响纳税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调节目的,导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尤其对社会分配不公、收入相差悬殊的现象,所得税更能扮演财富分配的“利器”的重要角色。

而个人所得税更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有必要重点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的办法。个人所得税在名义上一般累进征收,即税率随个人收入增加而递增,低收入者使用低边际税率,而高收入者使用高边际税率;又实行标准扣除和单项扣除,扣除随个人收入增加而递减,低收入者扣除占收入比例高,高收入者扣除占收入比例低。这样通过累进税率和标准扣除,达到累进征收、缩小个人税后收入差距的目的。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税免征额将从1600元/月上调至2000元/月。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5%,共9级。

例如小孟7月份取得工资收入为3500元,那么他应该纳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3500-2000=1500(元)

应纳税额=500×5%+(1500-500)×10%=125(元)

(2)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特高的,除按20%征税外,还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以保护合理的收入和限制不合理的收入。

例如王教授出版一部专著,一次性获得稿酬20000元,那么他应纳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20000×(1-20%)=16000(元)

应纳税额=16000×(1-30%)×20%=2240(元)

你在为谁买单,做个明白的纳税人

古时候,胡子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埃及法老的人造胡子体现了他们的身份;波斯君主也喜欢蓄浓密卷曲的胡子,并用指甲花精心染过,香气扑鼻。

在俄罗斯,彼得大帝登上王位之前,蓄大胡子意味着对俄罗斯悠久文化和习俗的尊重,并且能将俄罗斯人与拉丁人、东正教徒与主教徒区分开来。伊凡雷帝时代,教会要给剪短和剃掉胡子者定罪。

但是彼得大帝并不喜欢胡子,于是以国家的名义,一个新的税种“胡子税”出现了。1705年,彼得大帝要求国民剃须,并向那些拒不从命者征收每年的蓄须税。据当时的典籍记载,税额在30~100卢布不等,这是来源稳定的税种。看来,忤逆王意者大有人在。当时规定:按时足额缴纳者可以拿到一枚正面印有胡子的铜章。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这一概念的要点可以表述为五点: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是用法律建立起来的分配关系;税收采取实物或货币两种征收形式;税收具备强制性、无偿性和相对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种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是人民依法向征税机关缴纳一定的财产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使国家得以具备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活动。”

在宏观经济中,税收的作用不容小觑,具体表现为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合理调节分配等。税收具有以下的基本职能:

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的一种分配形式。

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税收的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税收需要制定一定的税率收取。如美国的吃饭税:公款请客吃饭,要按饭金的50%交税,并在饭后两小时内向税务局缴纳税款。50%就是税率。税率是指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税率一般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为纳税的绝对额的税率形式,适用于从量征收的税种。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税比例的税率。流转税一般都实行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又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前者指一种税只设置一种比例税率,所有纳税人都按同一税率纳税;后者指一种税设两种或以上的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又称累进税制,指随同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大,征税比例随之提高的税率,被称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一般适用于收益、财产征税。它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此外,由于计税依据、减税免税、加成征税、加倍征税、偷税漏税等原因造成纳税人的实际税率与税法所规定的税率即名义税率不相等

合理避税,优化你的纳税方案

一提到避税,你可能会问:“纳税是不可推脱的责任,怎么又要说合理避税了?”“避税不是违法犯罪的事么?我们怎么能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避税和逃税不同,避税是在合理的方式下,减少税务支出,而逃税是在必须纳税的项目上不纳。

合理避税也称为节税或税务筹划,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

合理避税有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等特点。要想合理避税,下面还有些高招,可以让读者借鉴。

1.报酬分批次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提供劳动服务的人群,他们在业余时间做兼职,然后收取报酬。如果你的报酬是一次性付清,你最好分批次申报,分批次上银行领取。

小李空余时间为某单位提供电脑技术培训,该公司每半年或者一年给小李报酬,大约7万元。这时候,如果他按照一次的收入申报,那大约要缴纳税款1万多元,而若按分批次后申报纳税(每个月的平均收入几千元来申报),他就可以少纳税税5000多元,减少了不少开支。

看来,一划分了次数,纳税的数额就降低了,所以纳税的次数就变得非常重要。

2.奖金分批领

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得了年终奖,看着大笔的数额,心里终于有了些欣慰。可是当你看到大笔的钱又进入了税务机关的手里时,你可能就觉得舍不得了。那该怎么合理策划,才能使年终奖不会大幅度的缩水呢?

同样的,对于年终奖,我们也可以分批进行领取。你可以向公司申请,让年终奖分批发放,这样在银行的工资卡里,你的钱就平摊在每个月了,可以减少所要纳的税款了。同理,其他奖金也可以这样领取。

3.多缴公积金

这是一个合理利用政策的好办法,因为按照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公民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因此,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公积金来免税。多缴点公积金,少纳点税,十分划算!

你所喜欢的拉弗曲线

《论语》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大意如下:

哀公:“今年荒年收成不大好,国库又不足,该怎么办呢?”

有若:“能否将老百姓的赋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务,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岂不是更糟吗?”

有若:“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实施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其实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由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上面故事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对于“拉弗曲线”理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卢周来先生在其《游戏着经济学》一书中这样阐述: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积极性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而“拉弗曲线”就是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其横轴是税率,纵轴是国家总税收收入。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国家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优税率点;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超过最优税率点,国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100%,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为零,此时人都活不下去,还交得起税吗?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就是“拉弗曲线”。

再看《论语》中劝哀公减税的有若,他的想法是:荒年农民收入本来就不好,如果国家想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充实国库,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只会使农民更加贫困,而且农民想着一年到头干得那么辛苦,却都在给国家干,谁还愿意干活呢?这样下去,会使国库将因无税可征更加空虚。而如果此时减税,表面上看,国家能征到的税少了,但农民却因此而休养生息了。一旦农民重新缓过气,整个国家重新富裕起来,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率低一点,国家照样能征到更多的税,还会发愁国库里没有钱吗?

由此看来,有若的想法其实与“拉弗曲线”理论不谋而合。而不同的是,有若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而拉弗是在晚于有若近两千年后的美国才提出这样的理论。因此,中国古人体现出的经济学智慧的确值得我们骄傲。

“拉弗曲线”理论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特别流行,“供给学派”也由此在经济学界名噪一时。这又有一个故事:

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拉弗曲线”理论。当拉弗说到“税率高于某一值,人们就不愿意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对!就是这样。二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曾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于是,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

正因为里根本人的经历与“供给学派”提供给他的理论如此契合,所以,他一主政,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从而也使得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而且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类似思想的“拉弗曲线”理论登上了经济学主流的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