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66

第66章 影响决策的筹码:信息经济学(3)

赌博,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游戏

明朝时期,缙云县有个特别好赌的县令。因为嗜好赌博,他被乡邻控告并丢了官职。但秉性未改,连病重时,也用手臂拍击床沿,口中发出大声呼喝,一副赌徒神情。身边的小妾看到后,凄凄哭道:“都这样了还惦记着赌博,大呼大喝地劳神,何苦啊!”

县令说:“我并非一人胡闹,现在,我面前正有几个赌友,在床前同我一起掷骰子,只是你没看见罢了!”说完,就一口气顶了过去,没了气息。

小妾吓得连声大呼,痛哭起来。半晌后,县令又悠悠睁开眼睛,对小妾说:“要想救我,就快烧纸钱,替我还赌债!”小妾说:“这是什么救法?”他解释道:“我刚才在阴间与赌鬼赌博,输了钱。那赢我的是管理阴间的头目,只要你们替我还了赌债,他就放我回阳间。”

听他这么一说,小妾赶忙烧了一大堆纸钱。不想,县令看到后,竟露出了笑容,安然地闭上眼,死了。此时,小妾突然想通了什么,大声哭道:“你这个赌棍,这回骗得赌本,可以放心去阴间大赌一场,定然不会回到人间来啦!”

县令临死前都不忘记赌钱,实在令人叹绝。赌钱能赌到如此痴迷的程度,的确不易。为什么赌博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为什么人们要赌博呢?

那是因为,赌博同其他事务相比有收益率优势。

收益率优势是赌博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优势,倘若赌博没有这点吸引人,它也就不得一提了。所谓英雄难过美女关,赌客难过贪婪关。收益率优势无意中暴露出了赌博者的贪婪本性,让他们卷入无尽的赌局中。

刚开始,赌博者只是新手,只为好奇、好玩,不会患得患失。一旦他赌赢了,那种轻松赢钱的给他带来的效应,会让他食之有味。他将不停地增加自己获胜的预期,尽管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愿望,但足以让赌博者常驻赌桌,迷失其中。

有的经济学家说,这样合理。因为作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正常的。问题就在于,赌桌上的人,总是在赢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该如何解释有的人在输了之后,还会继续不停地赌,甚至赌得一无所有呢?

按照逻辑,这是同经济学中的理性论相违背的。根据理性人的分析,人们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都倾向于规避风险。为何赌徒偏偏不理性呢?此时,个别经济学家借机向传统理论发难了。以色列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韦尔斯基提出,在赌博中,输钱赌徒的行为恰恰是不理性的,也不总是在回避风险。举例来说:

赌客面前有两个选择,A和B。

假如:

选择A:70%机会赢10000块,30%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选择B:直接提供8000块。

经过测试,80%的赌客选择B,选择理由:它既可以规避风险,又能得到钱。

再假如:

选择A:70%机会损失10000块,30%机会不损失甚至会获得更多的钱。。

选择B:直接损失8000块。

经过测试,90%的赌客选择A,因为在面对损失时,人们更寄希望于那30%的风险收益。人们不甘心直接接受自己的损失,于是开始追逐风险。

两个小例子,就解释了为什么赌徒输了钱,仍会继续赌博。因为从心理上看,人们在面对损失时,总是不情愿的,人们厌恶损失。所以,在赌钱的时候,赢钱走比较容易,输钱走就比较困难了。赌客在决策时,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输的时候总觉得“背”劲该过去了,而没考虑到接下来风险出现的概率,从而失去理智,最终越输越多。

卡尼曼教授也曾用更详细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名赌客去赌场。他身上有5000美元。第一次,赌客赢了300美元。

此时,让他离开,赌客可以很轻松地走开。如果第一次,赌客是输掉了300美元。同样的要求,很可能就被赌客拒绝。

尽管同他的5000美元相比,300美元不算什么,但是,这让赌客变得十分敏感,尤其是他输掉了钱的痛苦,让他无法忽视。所以赌客会继续赌一把,倾向于把钱赢回来。

基于上面的分析,卡尼曼教授提出了预期理论和“损失厌恶”这一概念。

预期理论是指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并不完全取决于结果本身而是结果与设想的差距。也就是说,人们在决策时,总是会以自己的视角或参考标准来衡量,以此来决定决策的取舍。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所以赌客在赌输的时候,会比赌赢的时候,更舍不得离开赌桌。

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赌客来说,输了10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要比赢了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也就是说,每个赌客都是厌恶损失的。这就解释了,赌客为什么会在赌输的时候,想竭力避免损失,抱着捞回本钱的希望,抓住失利的赌局不放。越是这样,赌客越会输。

损失厌恶是每个赌客的弱点。赢的时候,绝不手软,输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任何时候,赌客都应当适时地调整对输赢的预期,不能盲目地赌下去。原本赌场之中,输输赢赢是免不了的。如果你已经开始输了,就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加大注码以报复赌场,结局往往是小输变大输。所以,应当在连输的时候,调整心态,承受小输。

当然,想随时在赌场上喊停,绝没有说得这么容易。赌客往往都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十分自信,没有理由不再多赌一把。心理学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投资者过度频繁交易。实际上,赌场上每个人都是受到过度自信影响的主体,那怎么可能肯定下一个赢的一定是你呢?所以,接下来输和赢的几率是一样的,不要心存妄想。归根到底,赌客最怕就是输掉自己曾经拥有和得到的,但“已失去”的就让它“失去”,不应让它继续变成“更多失去”。适时止损,才是明智之举。

冰山理论,挖掘更珍贵的信息

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经济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工程师某天独自徜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啦,卖猫啦!”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售,以换取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镶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经济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

经济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经济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

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经济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黑铁猫。”

经济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俨然一只铁猫。

看过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人对电影中的冰山,应该都记忆犹新。冰山之所以如此壮观并不是因为它显露在海上的一角,而在于沉没于海中的庞大底部。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也曾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如同故事中的经济学家,看到工程师买到了珍珠猫眼料定那一尊黑猫不可能是铁铸成,而为自己取得了巨大收益。

在青年人经常遭遇的招聘过程中,冰山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很多问题。比如:

为什么有经验的“海归”大受欢迎?

为什么有外企背景的人找工作相对容易很多?

为什么有些人学历低收入却很高?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

相反地,我们再看看另一些问题

为什么许多企业明确界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为什么经历丰富的你,专业很好,求职却屡受打击?

为什么你总是得不到提升,也得不到高薪?

为什么你做事,老板总不满意?

如果我们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显性的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

这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外企背景的人找工作较受欢迎,工作环境和团队精神及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外企经常强调的,所以这些人的隐性素质就相对较高,发展前景也会比较好。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将这一部分的培养考虑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去,让冰山的支持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