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缺陷管理
475300000042

第42章 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及完善 (1)

斯蒂芬·柯维指出:“如果我们不注重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增长获取对我们有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之中,这样一来,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但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潮流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以往商品供应是从一个或几个中心输往世界各地市场;现在则变为全球化生产和供应,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信息化潮流给广大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尽管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时代契机,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渠道依然偏于传统形式。调查显示,企业信息来源24%靠买方提供,171%靠与同业人员交谈获得,15%靠阅读报纸杂志,其他靠看电视、听广播(134%)和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114%)。

信息化:一个时代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的电脑网络的应用,正在诠释着一场网络革命。世界上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信息化改造的浪潮,信息化浪潮开始席卷全球,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经济模式层出不穷,由此而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因而人们惊呼,信息时代到来了。

信息化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商业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领导者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清楚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企业发展依靠的是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因而对企业来说,怎样比对手早一步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显得尤其关键,而这一点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企业通过信息化,对外可通过在因特网上设立站点,跨越传统的中间商环节,直接面对顾客,从而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服务质量赢得市场;对内可通过使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信息化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

据统计,在生产制造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生产制造出错率从手工加工制造时的5%降低到1%,其工效提高6~8倍,投资至少节省2%~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1/2。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极大地降低了扩展竞争空间的费用,企业利用因特网可以方便地获得国际商贸机会,并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丰富的服务。

“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信息就失去一切。”信息是企业无形的财富资源。进入到21世纪之后,信息竞争更加激烈,信息系统已不再只是帮助管理与决策,它本身就是管理与决策,是覆盖生产自动控制、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无所不包的网络。在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完善的信息系统都是其基础管理设施的重要部分,一些顶级企业每年的信息处理费甚至高达数亿美元。

在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网络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的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管理等级链、矩阵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信息的收集、挑选和转发的“中转站”,这就是管理组织中存在大量“岗位”的原因。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减小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就可提高效率。所以这些工作由信息系统来承担,会更快、更准、更全面。一些专家认为,企业中可程序化的决策与无法程序化的决策比值约为4:1。这就说明企业中的大部分数据和信息是可以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数据终端设备进行集中处理的。另据调查数据显示,管理工作中有72%的工作具有规律性。这些规律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信息系统进行程序化处理,以使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无法程序化的决策上。随着信息处理条件的改善,决策者可以亲自对其决策加以控制,减少中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促进以监督为主要职能的管理层次和部门实现精减。信息化将使企业管理组织体现出既高度集中又机动灵活的柔性特征。

信息化是CI战略的基石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在信息大环境中,一切组织和活动都与信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I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信息活动的基础上的。

1没有充分的信息就无法形成准确的形象定位

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战略,CI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对企业内外各种信息的管理。实施CI的第一个步骤便是调查,真正的CI从产品还未产生出来就已经开始。因为生产什么,产品的类型、档次、形式等,都是由CI来决定的,这就是形象定位。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准确的形象定位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是CI战略成功与否的基础,信息贯穿于CI的整个实施过程。

2信息是产品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建立与维护产品形象的有力法宝,惟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信息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和文献索取两个方面。

3信息是高品质服务的保证

产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售后服务上,现代信息技术为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提供了有力保证。

4有利于把握企业宣传的时机

对外宣传,是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影响、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与大众传媒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注重收集新闻界的各种动态信息,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时机、展示风采。同时,能够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巩固他们心目中的企业形象。

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智能化

企业智能是用来分析、评测企业能多大程度地共享信息和分享思想,是一个有关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企业智能来自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交流,也包括历史和现有知识的作用。

知识管理也是最近兴起的一个概念,它的作用在于管理企业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给需要它的人,以便他们对信息迅速采取行动。其基本思路是员工通过各种内外部的信息库来获取知识,形成思想;然后经过员工之间,尤其是项目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实现知识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并将新知识存储在企业信息库中供其他员工学习和利用。企业信息化对知识管理的基础作用在于员工的有效交流依赖于网络的通畅,知识的存储与获取则依托于数据库(信息库)的完备。

不可回避的管理缺陷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然而,大多数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水平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两个公司的命运:忽视信息管理的沉重代价

1缺失信息管理的奥斯本公司

创建于1981年的奥斯本计算机有限公司,经过亚当·奥斯本的苦心经营,不到两年便迅速发展成为拥有4亿美元财产、在美国计算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业。

奥斯本是一位出色的技术专家,在创业时,他的技术和努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当其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后,其管理上的不足日益显露出来——这是导致其亏损乃至破产的先兆。

在管理上,奥斯本不懂得也不愿意花时间来建立健全的公司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处理信息技术的公司,却十分忽视信息管理工作,对市场行情、收支盈亏等方面的信息处理严重不足。建立信息管理的缺失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不堪,公司没有及时反映销售进度的报告制度和检验产品库存的有效手段;经理人员不知道公司有多少存货,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或需要花多少钱,账单不及时交给财务部门,以致有些债务竟然没有入账;总经理不掌握财务控制,以致公司预期的利润竟突然变成了灾难性的亏损,最终导致破产。

2信息不畅的克莱斯勒公司

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主管瓦尔物·克莱斯勒,于1920年离开通用公司,次年接管经营不善的麦克斯威尔公司,四年后将该公司改组为克莱斯勒公司。克莱斯勒经过不断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先后兼并了道奇、普利劳斯两家汽车公司,占有美国汽车市场25%的份额,成了位居通用汽车公司之下、福特汽车公司之上的世界第二汽车制造企业。

然而,由于利润都被迅速增加的成本额抵消掉了,克莱斯勒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带来的不是竞争实力的增长,却是内部机构的膨胀、混乱,致使政出多门,各部门都在为自己的部门利益而争斗。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克莱斯勒公司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信息传递渠道,也没有各部门负责人的联席会议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克莱斯勒公司呈现出的是一种无序、混乱、盲动、松散的状态。

由于信息不通、协调不灵,决策者的指令不能得到准确执行或是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上层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而其他部门还在那里盲目运转,以致设计出的图纸无法生产、生产出的汽车难以销售、销售出的汽车财务簿上没有反映,财务簿上的赤字及其原因决策者们不能及时获悉。信息不畅使克莱斯勒公司在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下风,这对该公司应该说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逃脱的结果。

发展的障碍:信息化程度滞后

许多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内部大量的繁杂的业务,诸如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管理、产品加工及统计报表分析等,都是用手工来完成的,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得这些企业与国外先进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

信息化程度如此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滞后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要求企业经营者用信息技术变革企业,以面向新市场。然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技术引发的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思考方式、崭新的市场、崭新的机会、崭新的运作方式等缺乏认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使用低成本的劳动力比使用高成本的信息工具更合算不愿意接受信息化,从而导致其思想不解放,不愿承担风险、改变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信息产业和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能否积极创新、解放思想,及时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实并提高自己,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基础较差

许多企业的基础结构距信息化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基本的自动化生产尚不健全、半自动,甚至落后的手工作业依然较普遍,同信息化具有较强烈的反差。

3人才短缺

企业信息化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人才的信息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需要自身的信息专业人才。具备了信息化的人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才能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企业信息化一般采用当今比较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相应的计算机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后继开发及应用就比较慢,系统效益也就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4投资不够

资金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再加上对信息化认识上的不足,所以企业为了进行信息化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有限,从而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其他问题而言,这一问题可能在企业发展中较易解决,但关键是看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认识,以及如何看待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带给他们的相应的回报。

过犹不及:强调信息管理的误区

1夸大计算机功能

计算机具有的强大的信息系统功能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者监督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能力,但这种正式的系统只是对管理者控制信息资源的一种增加而不是取代。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可避免地会接收到大量关于事情进展如何、有什么问题或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内容丰富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常常会比正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能更快地引起管理者对潜在问题的警觉。会议、短暂的会面、单独谈话、四处巡视、社交活动、电话交谈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仍然是管理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