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475500000031

第31章 藏势方法:动即是不动,不动即是动 (2)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几百年,有几个商人有能力有胆识与洋人打交道呢?那时的商人这种活动不多,因为时机未到。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唯有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去改造自己才能够成功。对于商人来说,应该把握每次时事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步伐,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买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注之前,随时找寻商机

天变了,人应变。

——胡氏警训

无论何时,商机都是和形势、政局密切相关的,随着时局的变化或隐或显。在一个外行人看来,事态纷杂错乱,一片浑浊,精明的商人却随时可以发现不同的机遇。虽然在事态的变幻之中,他的投资有些冒险,但是有哪桩生意是万无一失的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有可能获取利益,就应该考虑要不要投资。

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胡雪岩帮着朝廷转运粮食,购买运输枪支弹药,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知道这不是亏本生意,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为朝廷打败太平军出过力的,公家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给你以方便。你想想看,这还能不发达?”当时的胡雪岩就一直在投资,他知道这笔钱虽然暂时不能收回来,但是不论是三年还是五年,终有一天会给他带来大的利益。

而当官军势如破竹之时,胡雪岩又接受太平天国兵家的存款。他接受这些存款同样不是仅仅把它们放在钱庄里而已,而是用来放债,主要是投资在调补升迁的官员和逃难到上海的乡绅身上。

在战乱年代,这两类人一路艰难跋涉到目的地,需要大量的银两来安家落户。官员们在外面的时候要向京打点活动,上任后又要制备公馆马车等,这些事物都需要花钱。他们手头较紧,所以在上任前一般都要借款,到任后再还;而乡绅们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到了上海之后依然如故,但是又没有随身携带那么多的财物,也需要借大笔的钱财。这些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某一个地方活动得很开。胡雪岩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自然会心存感激。到了目的地之后,如果胡雪岩需要相应的帮忙,也就好说话多了。

对于胡雪岩来说,把宝押在他们身上,毫不吃亏。因为对于官员来说,一来有京官做担保,二来也有借据在手。他们如果敢赖账,只要把借据递送到都察院,查明事实后,那个人就得丢官,所以谅他们也不敢。此外,这些官员如愿到任之后一般都会极力搜刮当地的财物,不会没有能力来偿还。

而对于乡绅,他们带到上海的财物可能会坐吃山空,看似无力偿还,但是他们在家乡多半是有声望的人,不会做这种赖账的事情;就算现在没有现金,但是放眼看去,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在家乡的田产随着官军收复江浙一带,回到他们手中也是指日可待的。

事实证明,胡雪岩的压宝是极为成功的。

胡雪岩的压宝并不是盲目的,他的那双眼睛不只是盯着钱财,同时还在观察着产生商机的缘由,看那个缘由是否按着预料中的情况在向前发展,而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押对宝的胜算。

不捅则不破,先把场面撑圆

圆融乃人生的处世智慧。

——胡氏警训

很多东西虽然众所周知,但是只要没有人把真相说破,大家表面上都会装作不知道,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一样,照旧过自己的日子。但是一旦有人说破,把并不好看的背后真相捅到了台面上来,那么很快就会有人认为自己有责任或者义务出来做些什么,维护社会的风气。这种事情在社会上很多,比如老百姓平时也知道有官商勾结、高官腐败等事情,但是一有曝光的话还是会群情激奋。所以身居高位者更要小心低调,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不要为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愚笨的人才会自己主动把该藏的事情摆到台面上来。

胡雪岩对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他经营生意不可能不借用官场的力量,但是他尽量与那些可能有利益抵触的人避开正面冲突,不把实情捅破,这样才能把场面撑得更圆。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而被钱庄辞退,王有龄当官后,就成了胡雪岩的靠山。

胡雪岩想要筹办自己的钱庄,虽然他还身无分文,但他认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就可以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这样可以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用公家的银子无须付利息,这等于是白借本钱。当然前提条件是王有龄必须得有一个署理州、县的实缺。

当时王有龄刚入仕途,还没有能力给胡雪岩提供这么多的公家银子,再则他自己也需要胡雪岩的支持,而且他和胡雪岩的交情很深,因此他希望等他真正在官场立足之后再着手于胡雪岩的钱庄。按照当时的官场通例,即便他让胡雪岩的钱庄代理官库的银子也是小事一桩。所以他劝胡雪岩用不着这么急着开办钱庄。

胡雪岩却不同意。

胡雪岩认为钱庄开办前后的时间不同,给人带来的印象就不同。既然已经有了代理道库、县库的筹划,就可以先把门户立起来。因为王有龄此时入仕途,知道的人并不多,这时候把钱庄办起来,重要的是要让人从外面看来热热闹闹的,里面是一个空架子也无所谓。等王有龄放了州县,由胡雪岩的钱庄代理公库,公款源源而来,再把空架子填满就行了,外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区别。如果等到王有龄放了州县得了实缺再搭架子,那时恐怕浙江官、商两界都知道有个王有龄,也都知道他们之间的交情了。虽然钱庄一样能够得到的代理官库的好处,但是外人的印象和议论却会大不相同。一些对胡雪岩和王有龄不满的人很可能借机去追查他们的事情,虽然未必会构成威胁,但也是一桩麻烦的事情。

所以,胡雪岩认为,虽然很多人对他依靠与王有龄的交情维系着钱庄、对王有龄动用公款交给他办钱庄的事情心知肚明,但是只要他们没有摆到台面上来,那么谁也不会主动去追查,所以无论如何,应该早点把台面撑起来。简而言之,胡雪岩就是希望能够低调行事,尽量把事情做得不留痕迹,不给别人留下话柄。这是胡雪岩真正创业起步时对自己言行的注意,在后来事业的发展中,他也同样小心谨慎。

以退为进,先定大局

与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撤退,倒不如主动进行战略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图在其他方面谋发展。

——胡氏警训

很多时候,往后退一步,自己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行动也能更加游刃有余。向前一步,看似堵住别人的入口,其实也堵住了自己的出路,所以才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从整个大局来看,暂时的、部分的让步类似于象棋上弃卒保车的方法,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而付出的必要代价。

在生意场上,如果只为了一些蝇头微利费心费力,就只能得到蝇头微利,不可能做成大事。想要把生意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把目光放长远,看到眼前的牺牲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如此才能有魄力去作出决断。

胡雪岩在上海做生意时,上海并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小刀会起义后,洋人曾经对他们进行过接济,因此租界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但是很多县城被占领了,因此清廷对洋人更为不满;另一方面,洋人曾经与太平军从事过军火交易,因此朝廷很恼怒,决定在上海设立内地海关,增加关税,对他们在上海的生意采取限制措施,颁布了禁止丝茶运往上海的禁令。

洋人和朝廷的关系很僵,但双方又不愿意如此一直僵持下去。因为这种局面下,洋人在上海的生意将会全面受影响,而朝廷也就少了一道财源。胡雪岩既然想要让上海的市面活泛起来,自然想要把他们的关系打理顺当。于是他做了两件事情。

为了缓和洋人的态度,他决定把自己囤积的生丝尽快脱手。这些丝本来是他用来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的,在这个时候脱手,他之前的心思就白费了,但他现在并不去计较这些小利益,而是在向洋人发出一个友好信号。在中国做生意的洋人通常也比较重视中国商人的态度。同时,胡雪岩还去苏州拜见时任苏州学台的何桂清,因为他自己并不能代表朝廷,还是需要官场中的人出来与洋人进行调停。

在胡雪岩这个中间人的费心努力下,两者果然休战言和,上海的市面又安定繁荣了起来。在这样安定的局面下,胡雪岩才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否则的话,无论是开米行,还是开戏院、茶楼等,若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洋人和官场达到了相互信任,胡雪岩既获得了洋人的信任,做生意多了财源,又赢得了朝廷的好感,在上海更能游刃有余。

有些人认为如果要成就大事,就要锱铢必较,每一分每一厘都要赚个干干净净,却不知道这样做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原来的时局下,胡雪岩纵然有再好的经商能力也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他说:“与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撤退,倒不如主动进行战略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图在其他方面谋发展。”他确实做到了。

胡雪岩在调停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很多人认为他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胡雪岩清楚,这件事情并非与他无关。时局不安定,对于小商小贩来说是小损失,对于做大生意的他来说是大损失。因此,他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投入不少,但是他原本所追求的就不是这些小钱,而是想用小钱来换取以后事业的长足发展,胡雪岩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个多么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