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475500000006

第6章 修身精要:赢天下先做好自己 (1)

由勤生明,助人出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曾语良言

曾国藩非常重视“勤”字,他晚年在家训四条中,关于勤劳的阐述最为详备。他说喜欢安逸、厌恶劳作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如果能战胜惰性,每天所用衣食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当,那么自然会得到旁人乃至鬼神的认可。古代贤者的言行,体现了勤劳的两种境界:对于自己来说,通过劳动培养了一技之长,增长才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能够体会到别人的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

他在信中写道,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勉。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的明君贤臣,无不是勤勉有才能够治理天下。曾国藩认为要增长见识,不被埋没在平庸的众生之中,必须日夜操练,时刻学习。

他对自己的弟弟说: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勤奋,想要做成事业是万万不可能的:“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奸雄也是出类拔萃之人,他们同样需要经过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历史所承认,更何况是英雄呢?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统领湘、淮两军,全权处理攻打太平军、捻军事务的时候,还要兼顾江南数省军政,公务极其繁忙,但是他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奏章、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定,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他写的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据《曾国藩全集》统计,从1840年至1871年32年间,他共写了1459封家书,约110万字。平均每年73封,最多的一年是1861年,共235封。他真正写过的家书,比这还要多出好几倍。

勤劳是所有人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人们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荣誉拒之门外。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计划读《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四五十万字不可能一下子读完的,他就把这个巨大的任务分解,规定每天熟读300字,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曾撰写一副对联以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供后人景仰的人物,即便是有超人的天赋,如果没有辛勤地雕琢自己,那么只能是埋没于山石中的璞玉而已。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芸芸众生,我们也许没有雄鹰般的天赋,如果能像蜗牛一样勤奋,面壁十年定能破壁见宝剑。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人攻我短

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出。

盖天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曾语良言

但凡拥有权位的人,时刻要与官场上阿谀奉承的溢美之词打交道。在赞美声中,人很容易自我膨胀,变得轻飘飘起来。

曾国藩对这种官场游戏心知肚明,也时刻警惕着,防止自己被污染,所以他一再告诫自己和亲友说: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不特吾之言当细心寻绎,凡外间有逆耳之言,皆当平心考究一番。

君子是他寻求到达之境。空穴方能来风,已经装满的水,要是再加进去就溢出来了;想要学习新的东西,唯有虚心二字。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弟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七,故特作书戒之。

曾国藩说科考之中有文章不好而侥幸胜出的,而没有文章好而被埋没的。他自谦说自己文章做得不过尔尔,以此激励弟弟认真虚心地学习,不要因几次考试成绩不佳而激愤乃至惫懒。

不仅在学习上如此,曾国藩在治国方略上同样也能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经验。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开始,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曾国藩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曾国藩最初几次造船试验都没能成功,他从中清楚地看到了建造轮船、制造军火的重要性和向西方看齐的必要性。他采取了容闳的建议:在轮船制造局设立翻译学官,专门翻译有关制造机械船炮的西方图书,还设立兵工学堂,学习西方先进的机械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培养青年人才。

他作为“天朝上国”之臣,能在西方先进的科技面前放低姿势?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得中国脱胎换骨与西方各国并驾齐驱,但是至少是一次进步,是中国社会向前迈的一大步。

曾国藩既然推崇“谦虚”之道,自然就看不惯那些那些骄矜之徒。他说: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曾国藩在1866年调任两江总督时,题楹联悬挂于总督府衙:“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上联是希望各位同僚多讲真话,多进忠言,揭自己的短处;下联则是说所有部属都与我如同师兄师弟,能使大家有好的德行和名声,方算尽了我这个为师兄的心意。忠言逆耳利于行,曾国藩虚怀若谷,才能听得进忠言,然后提升自己。

只有井底之蛙才会自以为天空都是自己的。只有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才知道自己还要走很长的路,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拙在形,诚在心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二者不能兼有之,宁用庸人而不用小人。

——曾语良言

要在官场中做到游刃有余,权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于世故,就会圆滑甚至是奸猾。曾国藩认为这样的人将来难有大的作为,因为他们的原则是看别人脸色和好恶行事,他们的行为就是跟着别人转的。“侍君不以忠,但以巧”之人,虽然能富贵荣华一时,却不会得势一世。只有心底诚实者才能得人信任,脚踏实地成就大事。

曾国藩向来就不喜欢投机取巧的行为,他推崇的是“拙”。他认为厚道实诚的人不会去欺诈他人,值得被信任。拙不是愚笨,而是一种大巧若拙,舍弃小聪明,追求大智慧的境界。

曾国藩认为,对那种对自己不太友好甚至怀有敌意的人,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讨好或者是同样以敌意相对,令对方难堪,而是从自己做起,以诚感人就可以了。既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而是以直报怨。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他人而低声下气,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