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476000000011

第11章 看得见的价格,看不见的手 (3)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在一次到外地进货之前,不胜其烦的老板决定亏本处理掉这批绿松石。在出行前她给店员留下一张纸条:“所有绿松石珠宝,价格乘二分之一。”等她进货归来,那批绿松石全部售罄。店员兴奋地告诉她,自从提价以后,那批绿松石成了店里的招牌货。“提价?”老板瞪大了眼睛。原来,粗心的店员把纸条中的“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乘二”。

按照正常的供求规律,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为什么绿松石的价格贵了一倍,却为什么销售一空呢?原来供求关系也是有例外的。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上升的商品——吉芬商品。

单就一种现象而言,天底下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很多“北漂”的人们选择在北京城郊结合部租房子住,但是那里的居住环境比市区要差,交通也不太便利,其房屋的性价比也比较低,房屋一般比较简陋。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乡结合部,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虽然城乡结合部的租房价格不断上涨,但相比主城区而言价格还是比较便宜,对于刚刚在北京立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这里租房还能享受到相对便宜的房租,哪怕房子的性价比并不高。

可为什么有些东西越贵,人们越愿意去购买?经济学家认为,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们无法回避的。

例如:如果天降大雨,地铁口的雨伞尽管价格较平时上涨,但销量还在上升,我们分析关键原因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由于天空突降大雨,,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还不是高得离谱,人们就会购买。试想如果雨并不是很大,人们可以赶到商店再去购买的话,小贩们的高价雨伞自然就无人问津了。

其实,生活中的“吉芬现象”并不少见。最突出的就是这几年来的房市。房价涨得越来越快,而买房子的人却越来越多,许多没钱的人也在想方设法购买,借钱、按揭、攒钱……无不希望自己“有房一族”的美梦早日成真。

吉芬现象还常常被商家利用。为了迎合部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高价礼品,价格越高,越能够显出对送礼对象的高度重视。于是中秋节出现上万元一盒的月饼,饭店里出现数十万一桌的饭菜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链接】吉芬现象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灾荒,虽然土豆的价格在饥荒中急剧上涨,但爱尔兰农民反而增加了对土豆的消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吉芬,就把吉芬发现的这种价格升高而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叫做吉芬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越买越高。

青菜涨价,腌菜热销——替代效应

2009年岁末一场大范围降雪使得各地的青菜价格猛地涨了不少。细心的人会发现,青菜价格是涨了,但买的人也跟着少了。据卖菜的摊主说,虽然青菜价格涨势汹涌,但整体上还不如正常天气下卖菜赚的多。这是为什么?

随着鲜菜价格的大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们开始盯上了价格一向稳定的腌制蔬菜。“菜价涨得凶,只有腌菜价格没动。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很多消费者都这样想。于是,腌制的萝卜、雪菜、苋菜、霉干菜等,都卖得不错,风头明显超过了平时颇受青睐的新鲜蔬菜。不过,随着天气转好,鲜菜价格恢复平稳,鲜菜的销量也随之上升了,腌菜又重新回复“冷门”了。

这其实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替代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比如,你在市场买水果,一看到橙子降价了,而橘子的价格没有变化,在降价的橙子面前,橘子好像变贵了,这样你往往会多买橙子而不买橘子了。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替代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萝卜贵了多吃白菜,大米贵了多吃面条。一般来说,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价格越是高昂。比如,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价格就越高,因为高技术的产品只有高技术才能完成,替代性较低,而馒头谁都会做,所以价格极低。再如艺术品价格高昂,就是因为艺术品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物品,找不到替代品。王羲之的《兰亭序》价值连城,就是因为它只有一幅。

当2008年猪肉价格暴涨后,许多市民增加了其他涨价较少的肉类食品的消费比例,其实这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具有这样的智慧:当我们发现某种经常使用的消费品涨价后,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商品。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替代效应也是在发挥作用。那些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在企业里是香饽饽,老板见了既是加薪,又是笑脸,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很多,找一个能替代的人更是不容易。而普通员工,企业很容易从劳务市场上找到替代的人,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你不愿意干,想干的人多的是。对于别人的薪金比自己高,不要吃惊和不平,只要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自己的待遇自然会提上来。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认识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做一个聪明的经济人。

【知识链接】收入效应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买得起车,用不起油——互补品

20世纪60年代初,柯达公司意欲开辟胶卷市场,他们并不急于动手,因为他们深知要使新开发的胶卷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于是,在1963年开发大众化相机,并宣布其他厂家可以仿制,一时出现了自动相机热。相机的暴增,给胶卷带来广阔的市场,柯达公司乘机迅速推出胶卷,一时销路遍及全球。

柯达公司采用发展互补品的办法,用相机的热销来拉动胶卷的市场。所谓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在效用上是互相补充的,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共同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把这种需求叫做联合需求,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汽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买得起车,用不起油啊”。因为消费汽车的同时必须要消费汽油,如果汽车价格比较低,我们还要考虑汽油的价格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汽车和汽油就是“互补品”的关系。

也就是说,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所以,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如果一个产品与其互补产品都处在成熟的市场上,互补品所产生的互补效应恐怕不那么明显。众所周知,对于洗衣者来说,洗衣机与洗衣粉是典型的互补产品。今天的消费者倾向于对两者的购买独立决策,他们对洗衣机与洗衣粉都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偏好。这时候,厂家推荐的A牌洗衣机与B牌洗衣粉组合的方案就不一定能奏效了。

如果在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市场中,对产品信息了解不多的消费者占了绝大多数。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强化消费者对互补产品联系的主观感知,可能确立互补产品之间的战略重要性,微软推出的互补战略就是显证。反之,在一个较充分产品信息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的成熟市场中,互补产品之间的紧密联系则较难建立。

【知识链接】独立品

是指一种产品的销售状况不受其他产品销售变化的影响。假设存在两种产品A和B,那么,A是独立品的情形会有两种。一是A和B完全独立,不存在任何销售方面的相关关系,日光灯与空调机之间的关系就属此类;二是产品A的销售增长可能会引起产品B的销售增长,而产品B的销售变化决不会作用于产品A的销售状况。那么A相对B而言仍是独立品。

在售价之外,你注意到了什么——交易费用

《韩非子》里有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

有个郑国人,想要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早上在家里时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当他拿起鞋子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寓言意在讽刺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单从“郑人”买鞋的结果来看,他在集市与家之间往返两趟,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没有买到鞋子。用经济学的话来说,他的交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交易费用又称交易成本,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产生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交易行为,都要以不同的形式支付交易成本。对于每个不同的人来说,其自身的交易成本是不同的。在菜市场上可以看到不少老太太与小商贩为几毛钱的菜价而讨价还价。

这是因为,老太太已经退休,她用来讨价还价的时间并不能作他用,如果能买到便宜的蔬菜,就是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了。但是如果放到年轻人身上,贵几毛钱就是贵几毛钱吧,有讨价还价的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多挣钱。

【知识链接】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