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476000000065

第65章 收放货币流量,应对经济变化 (3)

费雪方程式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因此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

在某种经济制度下,实际利率往往是不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于是,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银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会随之而变化。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费雪效应又可分为长期费雪效应和短期费雪效应。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利率之间存在近似一对一的调整关系表明高的名义利率反映存在高的预期通胀率,并不反映货币政策的实质内容,通货膨胀上升多少,名义利率就上升多少,因此货币政策可能影响通胀率,但却并不影响实际利率。同时,短期费雪效应成立说明即使在短期中名义利率的变化也主要反映预期通胀而不是实际利率的变化。

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名义利率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都没有得到反映。既然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应供求紧变化,也就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一特殊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存贷款利率没有市场化,受政府及央行管制,因此缺乏一个灵敏、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另一方面在于利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主要被政府用来控制通胀。

【知识链接】费雪生平

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生于纽约州的少格拉斯。1890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数学教师,18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转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35年。1926年开始在雷明顿、兰德公司任董事等职。1929年,与熊彼特、丁伯根等发起并成立计量经济学会,1931~1933年任该学会会长。1919年7月15日,埃米尔·费雪由于患癌症在柏林去世,享年67岁。

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M0、M1、M2

按照货币形态流动性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随着流动性的降低,货币层次呈递增的趋势。就出现了M0、M1、M2、M3、M4……等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关于货币量层次划分,各国划分不同,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划分方法也不一样。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也不一样

1美国现行货币量层次

M1=现金①+活期存款②+其他支票存款③+旅行支票。

M2=M1+由商业银行发行隔夜回购协议(RP)+隔夜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MMMF)+在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④+在所有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⑤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⑥+定期回购协议和定期欧洲美元+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机构)

M4=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日本现行货币层次

Ml=现金+活期存款(现金指银行券发行额和辅币之和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后的余额;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款和纳税准备金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CD是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M3+CD”加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3我国现行的货币层次

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权威性,其划分方法是: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他是这样区分的

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M1和M2的背离反映了什么

由于活期存款主要指企业存款,而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幅较往年并无明显增加,基本可以否定企业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替代使得M1与M2产生背离的可能性。M1和M2的背离说明,居民的货币资产存量增速大于企业的货币资产存量的增速。

消费增速下降与居民储蓄增速加快并存。居民的收入,一方面用于消费,一方面用于储蓄,而储蓄的方式,可以选择货币资产(主要体现形式为定期储蓄),也可以选择金融资产,如股票或者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从居民收入及分配去向看,居民储蓄(特别是定期储蓄)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收入增加、消费减少、其他金融资产的减少。由于缺乏收入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数据,我们很难确定,居民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那个方面。

但是,有这样一个事实值得注意。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后,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上升。而且,定期储蓄涨幅更大,与此相对应,社会消费增长幅度05年有所下降(我们这里的分析都是以货币来度量,不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从时间上看,居民定期储蓄增幅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的提高(当然还有物价的走低),与此相对应的是05年消费增速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在当前CPI涨幅较低的情况下,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已使得居民选择更多的储蓄,这对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问题是不利的,消费的增长不甚乐观。

调整货币,盘活经济——货币政策

有这样一则新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两个“喷嚏”竟引起中国期货市场震荡,成批富豪破产。

4月20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声称美元已走出通货紧缩。他“金口”一开,全球股市、期市立马“跌”声一片。由于市场预期美元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会加息,因此直接导致国内铜铝胶等期货品种21日至22日两天连续跌停。

4月23日铜、铝等品种继续大跌。金属期货多头一年多来的收益三天内损失殆尽,许多百万富翁一夜破产。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在三天内跌去223点。

22日,格林斯潘又声称,“美联储不急于加息”。美股、港股随即大反弹。短短三四天内,全球股市“玩”了一次大蹦极。

格林斯潘是谁?他是美联储的前任“掌门人”。1987年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一直到2005年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白宫工作18年,历经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位总统任期,成为美国史上任期时间最长的联储局主席。

对中央银行的掌门人,美国金融界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Reserve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ReserveAct)于1913年成立的,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

格林斯潘之所以“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在于他是美国中央银行的掌门人,手握重要法宝——货币政策。早在l993年7月,格林斯潘就曾突然宣布,今后以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流动资金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被打破,因此以“中性”的货币政策促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在增长率在低通胀预期下增长。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法宝,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政策犹如一只“大手”,不断地矫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对国家的货币政策有个清晰而深入的了解,对于我们判断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链接】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一般来说,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银行放出贷款对经济的影响——存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