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孩子出现攀比心理说明他上进心,家长要引导孩子向积极正面的地方攀比,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切勿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最后,要杜绝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就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表“谁不如谁”、“谁有××而谁就没有”之类对比的言论,避免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心理影响。
宝贝好像得了“红眼病”
火火和邻居家的芊芊一直特别要好,两个孩子从小就在一个幼儿园,上小学以后还经常在一起写作业。但是最近,火火妈发现,当自己提起芊芊的时候,火火总是一脸的不高兴,有时还气鼓鼓的,在楼道里看见芊芊也不理不睬。
“两个小家伙是不是闹别扭了?”火火妈决定问问儿子。
原来,芊芊成为班里第一批的少先队员,而且还评上了一年级文明小标兵和优秀班干部。芊芊的这些成绩,令火火有些不平衡了。“切,她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家伙虽然嘴上不屑,但是言语中明显透露着一丝丝的“醋意”。
“这小东西,嫉妒人的毛病是从哪学来的?”火火妈突然发现,儿子最近添了一些“坏毛病”,于是连忙给张老师打了个电话,询问了火火最近在学校的表现。
张老师的回答有些令火火妈意外,因为张老师说,班里不少孩子都有嫉妒他人的情绪,相对而言,火火算“症状”较轻的,但必须尽早杜绝,以防“后患”。
【家长备课】割掉孩子心中嫉妒的毒瘤
张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知识浅薄、眼界狭小、虚荣心强,有的孩子比较敏感,发现自己不如人,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恐惧与担心,他们想的不是如何通过正当手段超过别人,而是希望看到对方退步,这就是一种嫉妒心理。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说一些触发孩子虚荣心的话,将社会竞争灌输给孩子,把孩子的进退荣辱与别的孩子比较:例如“你们在一个教室里,人家每次考试都比你好”、“老师表扬了这么多同学,就没有你”,家长或许是想激励孩子,但是这些话却往往让孩子感觉,正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强了,才受到家长的斥责,别人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往往是惩罚,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班里同学学习成绩比自己好、受到了老师的称赞和表扬、获得了某个荣誉、在班里特别受欢迎都会令一年级的孩子产生嫉妒心,此外,认为某个同学备受老师的重视和喜欢,看到别人有好的衣服、文具等,也会令孩子产生嫉妒心。
虽然嫉妒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但是火火妈很清楚嫉妒心对一年级孩子的危害:首先,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阻碍。其次,嫉妒心强的人,常常会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所以,对于孩子的嫉妒心理,必须要及早消除。
经过一番查阅研究,火火妈就“如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列了以下几个着手点:
1.不要总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对比,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如人,也不能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的办法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会导致孩子过多地去看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当孩子处于劣势时,要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积极进取赢得进步,而不是寄希望于对手退步。诸如“
2.可以就孩子嫉妒的问题跟孩子谈谈心,让他站到被嫉妒的孩子角度考虑,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那个被嫉妒的小朋友,受到这样的嫉妒,是不是非常委屈。通过让孩子换位思考,令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让孩子明白,嫉妒是于事无补的,要想自己赶上别人,就要靠自己的奋进努力。
4.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
5.多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玩,增长他的见识,培养他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让他陶醉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知不觉地忘记与他人作比较。
妈妈相信你能行
今天,火火妈到学校里参加了一场名为《相信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家长讨论会。会上,张老师先给家长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一般,唯有物理相当出色。原来,他曾从同学那里听说物理老师对其他教师说他懂事、做事稳妥。为了保住自己在物理老师心目中的好印象,也为了报答物理老师对他的爱意,他从此在物理课上表现得积极主动,回到家后首先完成的是物理作业。
听完了故事,众家长纷纷陷入了思考,火火妈的眼睛一直盯着黑板上“相信”两个字。
张老师要家长谈谈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一位家长感触地说:“人的期望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人在一种良好的期望中生活,经常听到的是期望的语言,就会变得非常自信,这时候心理、生理上会调整到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真的能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达到一个个目标。因此,每位家长对孩子都要有一个好的期望,而且要通过言谈举止让孩子感到你的期望。”
另一位家长接着说:“人的期望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着偏见,孩子就会缺乏自知和自控的能力。”
“这两家长说得很好,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求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好的期望。说到这,就不得不谈到‘期望效应’。”
【家长备课】利用“期望效应”培养自信心
张老师先给家长们讲了“期望效应”的来历——
在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具有很高造诣的雕塑家。有一天,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少女,每天都守着少女的雕塑,觉得她如果活在现实中,一定是一个最美的女人,并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
后来,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她给了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的幻象也变成了现实,从此世界上就有了塞浦路斯人。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典型的心理效应,揭示了期望心理对人们行为的巨大作用。”张老师解释说,“简单来说,孩子的成长方向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个家长举手说道:“我在书上看过一个例子,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小学的某个班里,列了一份‘最有发展潜力’孩子的名单,结果过了几个月,他发现名单上的孩子进步飞速,但没在名单上的孩子成绩却平平。而实际上,这份名单只是他随手乱填上去的。这说的也是‘期望效应’吧?”
“没错,”张老师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借用期望效应,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他能行。当孩子付出努力时,要不失时机地多给予他肯定和赞扬。而且,在赞扬孩子的时候,要就具体某件事情而赞扬,赞扬的话也要具体,比如说在赞扬孩子学习认真时,不能只跟他说‘你学得真好’,而是要告诉孩子‘今天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习了两个半小时。’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这就会使他从心底得到鼓舞,也更利于形成自信。”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利用‘期望效应’多多暗示鼓励。”火火妈在下面一边听,一边举一反三地记录着,“不要总是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大胆激励;在家中设计一些孩子通过努力就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在心里感知自己是行的……”
每个孩子都能没来由的快乐
火火妈到学校接火火放学,看见一个个孩子陆陆续续地从校门口走出来,有的疯跑着奔向来接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的则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走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从火火妈眼前经过。不一会儿,就看见儿子蹦蹦跳跳地朝自己走过来。
回家的路上,小家伙不停地和妈妈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说到高兴的地方还手舞足蹈起来,还要给妈妈来个“现场表演”。火火妈爱怜地望着儿子因为兴奋而变得红扑扑的小脸蛋,不由得从心底滋生出一丝羡慕的情绪来——少年不识愁滋味,能如此简单地快乐着,真好!
晚上,火火妈写了几句简单的日记:“每个孩子都能没来由地快乐,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快乐显得弥足珍贵,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看着儿子快乐地笑、快乐地闹,突然很想回到小时候……”
写好日记打开电脑,火火妈看到了下面一段话:
“快乐的情绪可以使人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找到快乐,可以令人轻松地化解一些尴尬,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快乐的人,不单自己快乐,还会将这种良好的情绪传染给周围身边的人,使别人同样感受到快乐。可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给孩子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或是忽视孩子心灵的丰腴。因此,很多孩子便提前进入了心事重重的年纪,有些则显出超乎年龄的成熟、沧桑感,完全没了童真和童趣。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把快乐的情绪、乐观的心态还给孩子。”
【家长备课】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呢?
火火妈把此疑问“扔”到了常去的论坛里,等着“不劳而获”地收集大家的点子。自然,热心的家长网友是不会令火火妈失望的。
“因为孩子的情绪受父母的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应以身作则,或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尽量保持乐观自信,做个乐观豁达的人。”
“乐观的心态跟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但还是可以培养的,尤其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家长无论多忙,都要留足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他自然就能有个乐观的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