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37

第37章 从摇篮到摇椅的幸福护照 (2)

保障性住房——安得广厦千万间

【经济学释义】

保障性住房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它覆盖了商品性住房市场中的空白,即为那些购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给以各种住房保障,属于政府公共福利。

【与读者侃经济】

住房,是生活的一项基本需求,住房问题是我国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但是,对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买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大负担,房价节节攀高,要想在大城市买房更是黄粱美梦,不少人甚至沦为“房奴”。

商品性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就不可能把保障性作为它的主要作用。保障性住房包括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房价格比商品房市场价格低,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其低价格是通过土地划拨供应、免除有关税费、规定开发商的利润上限等来实现。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实施,对启动内需、平抑房价以及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并受到中低收入者的普遍欢迎。

但经济适用住房在现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经济适用住房规模过大、销售对象界定不清、区位选择上的局限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面积过大、标准过高,使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并未真正惠及中低收入阶层,同时又加重了政府负担。

此外,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设部分别于1999年4月22日颁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3年11月15日颁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管理办法》,向最低收入群体提供租金低廉的廉租住房。廉租住房由于其保障的范围较小,在执行过程中总的情况比较好。

但廉租住房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廉租住房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关于廉租住房的适用对象,目前只局限于具有“非农业长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从现实情况而言,有三类群体未纳入廉租住房政策的适用对象中:收入处于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收入水平以上的家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单亲家庭以及日益增多的老龄群体中的空巢家庭。这些群体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的申请标准,被称为“夹心层”。

政策性租赁住房即政府为解决这类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新房的方式进行。政策性租赁房的租金,按照房屋成本进行测算,通常为成本价再加上适当的管理费,就是成本租金的价格。

无谓损失——被税收伤害的社会福利

【经济学释义】

由于政府的税收政策而扭曲激励(或称导向),从而引起的损失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无谓损失”。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把税收造成的总福利的减少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与读者侃经济】

拉弗曲线问世多年来,并没有多少国家的实践证明拉弗的这一假设,但经济学家们大都相信:税收会造成社会总经济福利的减少,过高的税率带给政府的很可能不是税收增加的美好前景。

经济学认为,政府向某一产品征税,不管这项税收是向生产者征收还是向消费者征收,最后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担的——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得到的价格上升,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由于这个楔子,这种产品的销售量低于没有税收时应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市场规模收缩了。由于市场规模收缩,生产者和消费者受到的福利损失之和要大于政府得到的税收。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总福利减少这样的无谓损失?这是因为,人们会对各种激励做出理性的反应。例如,税收会影响人们做出决策。如果政府对小麦课税,人们就会少吃小麦而多吃大米。如果政府对住房征税,人们就住较小的房子并把更多收入用于其他事情。如果政府对劳动收入征税,人们就会少工作而多享受闲暇。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所以引起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根据他们买卖的物品与劳务的真实成本与收益配置资源时税收引起的无效率。以汽车行业为例,某杂志的一篇购车记报道了税费和各种繁杂的手续对人们购车积极性的打击。

这篇购车记中引述了一个销售人员所做的一个自然人贷款买“桑塔拉”的详细报价:车价97800元,首付10%,分期5年,月还款1514元,车损保险1414元,第三者责任险1170元,盗抢险978元,自燃险392元,贷款额78240元,购置税8359元,验车500元,保证保险金1721元,管理费4900元,其他20元,首付合计29234元。

该文报道的收费项目,只是购车环节支付费用的一部分。购买一辆小汽车还要交纳停车泊位证明费、车船使用税……还有一笔费用是汽车生产厂家代消费者交纳的3%~8%的消费税。

而汽车厂家也有税费的苦衷,一个汽车厂家要负担17%的增值税。轿车成为国内税率最高的机电产品。

高税费使汽车的购买价格和使用价格居高不下,使巨大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人们空怀开上自己的车的强烈欲望却难圆轿车梦。与此相对应,汽车工业始终走不出价格高——市场小——规模小——价格高的恶性循环。最后,政府也不可能从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中拿到足够多的税收。

税收还导致边际买者和卖者离开市场,由于这些行为的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会使市场有多大变动。因此,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

当然,我们说税收会带来无谓损失,决不意味着主张取消税收。税收不仅是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必要动力,而且是通过再分配保持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但税收不是收得越多越好,税赋太重,会使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的动力,消费者缺少消费积极性,从而使整个经济收缩。因此,减税往往是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谁来关心弱势群体

【经济学释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与读者侃经济】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钱已经越来越多,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险、基本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发展,和世界水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几乎全部建立起“低保”制度。截至2008年9月底,城市居民低保覆盖人数为2273万人,将近1100万户家庭,月人均标准已提高到206.2元,实际补差额达月人均132元;农村低保覆盖人数已达3858万人,将近1800万户,月人均标准达81.5元,实际补差额月人均为43元。城市和农村低保每月支出合计近51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地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交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2.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社会福利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3.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4.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