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477700000025

第25章 米格-25效应—合理搭配的管理效果 (1)

【米格-25效应】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经典诠释】最成功的管理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行业带头人,但一定是最优秀的中间协调员。

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斗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起降、速度、快速反应等诸方面超越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战斗机。

米格-25飞机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具体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将米格-25效应引用到管理中来,也就是我们在管理学中通常所说的协调管理。一家经营最成功的企业未必拥有素质最高、最优秀的员工,但一定具备最完善的协调机制,最合理的操作系统和最和谐的工作气氛。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例子,与米格-25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骑术不精但纪律很强的法国兵,与善于格斗但纪律涣散的马木留克兵作战。若分散而战,三个法兵打不过两个马木留克兵;若百人相对,则势均力敌;而千名法国骑兵能击败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

实际上,恩格斯讲述的就是协调作战、协调管理的重要性。类似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虽然田忌的三匹马比齐王的都稍逊一筹,由于孙膑所配置的比赛顺序不同,结果转败为胜。孙膑也因此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得到更宽广的用武之地。可见,合理配置资源,权衡取舍的协调智慧对作战来说多么重要。

管理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管理者不可能保证每个员工都是最优秀的,但要保证所有的员工是齐心协力的,企业这个有机体是协调的、顺畅的,而不是几股力量在纠缠,抵消了大部分人的功劳。

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协调管理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无论多么努力和勤奋,发挥出来的也只是微小的个体力量。靠一己之力,只能成就一些小事情,无法完成大事业。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要想使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懂得发挥他人的力量,团结他人,集合众智,凝聚合力。

组织中的人员搭配是影响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应为组织的每个职位或岗位配备适当的员工,不仅要考虑满足组织任务目标的需要,还要关注员工个人的特点、爱好、能力,以便为每一个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让每一名员工在合理搭配、分工合作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能量。

合理搭配,组建完美团队

管理者不仅要看到单个人才的能力和作用,还要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组合体,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合理的搭配,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唐太宗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人才数量上的高峰,关键是有唐太宗这个伯乐识得千里马。唐太宗的人才观是:人心难测,人才更是拥有千百种性情,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识人、驭人,组建优势组合的团队结构是领导者用人成功的关键。

“房谋杜断”就是唐太宗这一人才观的典型体现。

房玄龄辅佐唐太宗31年,是贞观时期的第一名相,但在史书上几乎看不到记录他政绩的文字。原因是房玄龄属于谋臣型,在唐太宗的人才库中,他精于谋略,总是低头默默行事,从不会主动张扬自己的功劳,甚至连进谏时也要与人谦让一番,把自己所有的功劳全部归于皇帝。房玄龄这种性格的人,喜欢掩饰自己的欲望,做事追求十全十美,遇到需要拿主意的问题时,容易犹豫不决。因此,在谋划安邦定国之策时,房玄龄见解精辟,一般会很快就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但是,他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善于整理,总是很难决定采用哪一个办法。针对房玄龄这种个性特征,唐太宗就找来另一位名相杜如晦与他做搭档。杜如晦虽不善于思考问题,但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成为有执行力的政策。

世界上没有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我们日常所说的“全才”,也只是相对而言。人才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进行合理的优势组合,是管理者发挥每一个人才应有作用、发挥团队最大效益的关键管理要素。

人力资源专家顾家栋。他把企业员工分为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执行力强的人,他们遇到事情往往直接去做,从不考虑后果,也不会考虑办不成该怎么办;第二种人是空想家,他们永远在衡量得失,就是不实施行动;第三种人则既不执行也不谋划,但他们往往对企业内部消息、人际关系特别在意,也喜欢四处散播消息。对第一种人,顾家栋形容其为“没脑子”——不可以用,第二种人是“胆小鬼”——也不可以用,至于第三种人,更是被批评为游手好闲。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顾家栋的想法有些极端,不禁要问: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就这三种人存在,这三种人又都不能用,那企业还怎么用人呢?对此,顾家栋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之所以觉得人才难得,主要不是因为人才不可以用,而是管理者缺乏识人和团队组合的意识。试想一下,如果让第一种人去策划部门工作,那么企业战略的行动细节他很有可能会理不清楚,让第二种人到第一线去做销售,他的执行能力很有可能让他完不成任务,但是把两者组合起来用,让他们的位置互换,那么工作效果肯定会很不一样。至于第三种人,可以让他们负责企业的沟通部门,成为管理者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渠道。

总之,管理者用人不仅表现在人才数量的多少上,还在于对人才的优势组合与搭配上。在一个拥有众多人才的企业中,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占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优秀的管理者不苛求全才,他们尽力去做的是将一个有效的人才群体,通过合理的优势组合,使其迸发出巨大的集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