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俞敏洪俞敏洪曾经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地球是运动的,所以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这让人想起了他在北大的“被迫跳槽”:俞敏洪因为在外面办的培训班风头太劲,北大校方以打着北大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教学秩序为理由,给了俞敏洪一个严重处分。后来,俞敏洪就从北大跳槽了,大家都认为处分对俞敏洪而言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令俞敏洪很难堪的却是处分之前校方事先并没有和俞敏洪作过任何沟通,他没有作好心理准备。当时北大曾经有过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予公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是尊严。而北大却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这个处分决定在广播里连续播了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续播了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消息集散地“着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所以,俞敏洪当时的跳槽还是属于“被迫”的,他曾经坦言,当时自己充满了怨恨,当然现在的俞敏洪对此充满了感激。他后来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一直在北大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俞敏洪可以很释然地看待自己当年的心态,但在当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却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毕竟,在那个时代,作出辞职决定并不像今天这样容易,尤其是高校教师,那在当时绝对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铁饭碗”。有人对俞敏洪的辞职感到不解,在他们看来,俞敏洪完全可以忍气吞声地在北大继续待下去。但是俞敏洪却选择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开始走上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路。也许,他已经坚信了自己的希望,最终选择辞职是因为办培训班的经历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了在做培训和教师之间,前者的发展机会无疑更多一些,至少在收入上如此。当时俞敏洪的月工资不过120元,而在外讲课的收入却远远高于工资,两者之间高下立分。对于办培训班这样一个看似困难重重、实际上前途无限的机会,已经认准了这条路的俞敏洪已经选择了迎接挑战。当然,道路曾经是曲折的,为了招生,不管天气有多冷,俞敏洪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刷广告。手冻麻了,依然只有自己焐暖自己的双手。以至于多年后,新东方人还会谈到俞敏洪有电线杆情结,因为新东方是靠他在电线杆上一张一张贴广告贴出来的。后来,曾经因为市政建设,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俞敏洪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7万元才保下那两根电线杆。所以,对于很多在跳槽中迷茫的职场人来说,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应该放弃希望。当然,也不要让自己的坎坷浪费掉,一定要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马上步入正轨,找到属于自己的辉煌。两次酒会让严黎明“间接失业”了。一次是他给公司其他部门同事敬酒,说了一句“我代表人力资源部……”当时严黎明没有注意到背后的那双眼睛,他的女领导站在严黎明的背后,拉长着脸说:“你都能代表人力资源部了,我就不用发言了。”当时的严黎明当作了一句玩笑话,没有注意到领导给他的暗示。后来还有一次酒会,女领导带他见客户,可是客户往往会把那个女领导当成严黎明的下属,而严黎明往往也不主动解释,让女领导很尴尬。果然,几次的经历,让女领导决意要撤换他。严黎明从边缘化走到了自动辞职的地步。严黎明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公共场所一定要维护领导的面子,不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搞坏自己和领导的关系。后来,他经过辗转找到了一家公司做助理,这一次,他还是给一个女领导做助理。有一天,他按女领导的要求给另一位领导送资料,结果资料送错了,女领导一反常态,对他大发雷霆。如果是曾经的他,一定会拍案而起,但是他没有。后来,他慢慢懂得了其中的奥妙,接收材料的领导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如果等到他再算回头账,那自己可能就要吃大苦头了。而女领导趁他还在气头上,当面又责又骂,那位领导反而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上一次的跳槽,让他懂得了公众场合尊重领导的同时,也收获了敏锐的职场触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