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寸河山一寸血2
605500000012

第12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

山居生活对爱说爱动的萧振瀛来说,实在有些郁闷。

突然有一天,宋哲元打电话来了,让他过去商议要事。

去了以后才知道,天下之势,或者说清楚一点,是反蒋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动向和变化。

这就是曾让病中的黄郛为之失态的两广事变。

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都磨刀霍霍,打着抗日的旗号,要造蒋介石的反。

两广说客再次出动,在北方竭力游说宋哲元和韩复榘。

说客登门,宋哲元反蒋的心又收不住了。

现在我不做头,有人做头了,我参加一下,从中分一杯羹总可以吧。

韩复榘发来邀请,要与他会个面。

去!

反正现在萧振瀛等于被关了起来,也没人能拦得了他。

宋哲元和韩复榘商量了半天,决定先中立,装和事佬,看看情况,然后再加入讨蒋阵营。

他们联名给南京政府和两广分别发了一份电报,说你们讲归讲,千万不要动手啊。

话是挺好,但蒋介石从中听出了一番别样的味道。

你们这是想干什么?我是中央,两广是地方,一上一下,给你们俩这么一劝,倒好像中央和地方可以平起平坐了,真是荒唐!

蒋介石回电斥责,脸色难看得要命。

宋哲元没吃到羊肉,却先惹了一身臊,又气又急。

到这时候,他便把萧振瀛喊了过去。

当着萧振瀛的面,他朝自己的参谋长发了一通脾气,让后者到南京出趟差。

去干什么呢?

弄了个选择题给蒋老大填:A.我投降日本;B.我死;C.我走。

从A到B到C,反正都不是什么好选项。

把自己摆到如此难堪的地步,当然是为了向蒋介石示威。

那你“示”好了,何必把萧振瀛叫过来呢?

其实都是做给萧振瀛看的,因为现在的宋哲元在心思被蒋介石完全猜透后,已经进退维谷,他需要萧振瀛来帮他解围。

令人悲哀的地方在于,宋哲元已经完全把萧振瀛当作蒋介石的人了。

如今轮到他来求萧振瀛,可你要让他拉下脸来说软话,那是万万不能的,因此才有了上面这一场戏。

参谋长一走,戏段转场,秦德纯上来跑龙套了。

秦萧共事时间久,宋哲元认为让秦在场,气氛可以不致过分尴尬。

宋哲元的意思,现在情况很紧急了,你萧振瀛愿不愿意替我到蒋介石那里给说和说和,或者还有什么良策可以挽救不利局面。

先前,萧振瀛已经得知宋韩会晤并且联名发电报的事,再看看宋哲元那样子,真是紧急无疑了。此情此景,不仅没让他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快意,反而越加伤感。

我不是说过吗,拥蒋反蒋,犹如天堂地狱,决于一念之间。我们要保住华北,只能拥蒋抗日。

宋哲元默不作声。

在这位曾经的兄长,自己苦心辅佐过的主公面前,萧振瀛掏了心窝子。

当年我们刚刚进入北平的时候,有人说我帮你是为了投降日本人。听到这个传言后,我母亲连着两个月晚上都睡不好觉,我弟弟也写了信来骂我。后来他们才知道我萧某是何等样人,绝不会做这等苟且之事。

现在如果我们棋错一着,真的中了日本人奸计,如何对得起他们。

说着说着,萧振瀛触景生情,流下泪来。宋哲元也落了泪。

可是眼前的局面如何收场呢?

当然还是要由萧振瀛出来应付。

秦德纯对萧振瀛说,这些天两广和山东特使一直来找宋哲元,特别是韩复榘派来的山东特使特别起劲,大概就是想让我们参加反蒋行动。

萧振瀛断然表示:我来挡住这些家伙。

他先对宋府看门的交代好,只要看到这些特使来,一律不予通报,更不许对方踏进门槛半步。

先让此辈吃吃闭门羹,杀杀锐气。

然后萧振瀛找到一个山东特使的熟人,请对方吃饭。

三杯两盏之后,他假装无意地说了一句:韩复榘那小子,一向是个军阀,做点事根本不上路子,我们都很恨他,绝不容许其反蒋叛乱。

说者装作无心,听者显然有意。

这个熟人一回去,第一时间就把谈话内容“泄露”给了山东特使。

特使连宋哲元的面都没见着,正在纳闷呢,一听还有这种内幕,当下连北平都不敢多待,赶紧跑回山东。

韩复榘一听,怎么着,原来宋哲元跟蒋介石是一伙的啊。

他还骗我说要和我一道反蒋呢,到头来不过是一个诱人上当的阴谋。

好险,亏得及早发现。

韩复榘立刻先下手为强,发了个电报给蒋介石,说前面和宋哲元的那份联名电完全是宋一个人的意见。

我是没办法,才在上面署了个名,你老人家千万不要以为我会同意他的主张。

在这之前,宋哲元对参与反蒋多多少少还抱有幻想,即使把萧振瀛喊来,也只是为了给自己在蒋介石那里打掩护,起到麻痹南京政府的目的。私底下,他仍然准备时机一到,就和韩复榘共同起事。

韩复榘发给蒋介石的这份电报,却着着实实给他脸上来了一下,让他知道所谓的“反蒋联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此后,无论是两广特使来访,还是陈济棠亲自打电报来问,宋哲元都再也不回复了。实际上至此之后,他再未轻易提过反蒋二字。

现在的萧振瀛,在更多方面与他曾经的死敌有了共鸣,他让人带信给蒋介石,建议对两广绝不可用兵,而应政治解决,否则的话,华北的情形很难说,到时南京政府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萧振瀛与黄郛,一个野路子,一个正路子,然而他们在政治上却都富有远见卓识,二人之所以同样能在华北担负起外交御日的重任,并坚持很长时间,岂是偶然。

由于萧振瀛的再次出手,日本人鼓动的“华北自治”高潮至此已完全烟消云散,松室忙了半天,仍然只能无功而返。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在萧振瀛帮助宋哲元摆平内忧外患后,后者却反而加重了对萧振瀛的疑虑。

很奇怪吗?一点不奇怪。

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秦德纯。

如果把宋哲元比作刘备的话,萧秦二人大致可算作卧龙和凤雏,尤其萧振瀛,很多29军的老人都把他视为军中当仁不让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对卧龙和凤雏的真实关系毫不避讳,那就是凤雏常欲与卧龙争功。推荐他们俩的水镜先生说得没错,二者之中,得一可安天下。不过我还可以帮他老先生补上后面一句:若是得二,天下就要打架了。

庞统尚且难容孔明,何况总是被萧振瀛压着一头的秦德纯。偏偏萧秦二人性格完全相反,一个豪放大略,一个工于心计,一个刚烈,一个阴柔。在平时的相处中,大大咧咧的萧振瀛基本上是不提防秦德纯的,有什么话都会当着他的面讲,然而秦德纯却并非如此,最后通过他传到宋哲元耳中的,往往都是对萧振瀛的不利之词。

当时对萧振瀛的形象具有极大杀伤力,也使宋哲元对萧产生极度反感的一件事,便是萧振瀛为母祝寿,坊间传闻他的排场竟然超过宋的数倍,此事宋哲元始终耿耿于怀。

但据西北军元老闻承烈向人透露,其实这是秦德纯在其中大做了文章。

闻老久历人世风霜,一双老眼果然是雪亮透彻。

另外诸如“萧在军中,手头很大,跟将领们拜把子,拉关系”,以及萧振瀛“言过其实”等流言,除了松室、齐燮元之流不停煽风点火外,也同样少不了秦德纯的一份功劳。

作为身边亲信,秦德纯的话自然更容易为宋哲元所接受。

结果就是如此,萧振瀛的事情办得越成功,对同殿称臣的二军师秦德纯的威胁就越大,特别在萧“失宠”之后,秦更不容许萧有翻身的机会。

在国人性格深处,某些丑陋总是一再重复。

翻翻史书,其实我们从来都不缺智慧,只是这些智慧大多不是被放在治国理政、抗御外侮上,而是被大量地用在了给自己人下绊子上。

此非千古以来之悲耶!

萧振瀛有功不得赏,更不得用,真真假假为他抱屈的人就来了。

新任天津市市长张自忠亲自来到香山,陪着萧振瀛一住就是五天。

五天里,张自忠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宋哲元做得太过分了,我看不过去。等着,两个月之后,我要不让他滚蛋,就不姓张。

萧振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