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606300000009

第9章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迷信 (1)

只要你不了解的东西,你相信它,这就是迷信。

神、鬼、妖,这些你不了解的东西,见到都没有见过,如果你相信,这就是迷信。

企业文化同样如此,你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和根源,你就盲目地相信这是公司的承诺和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也是迷信。

有一家大型企业向公司的员工承诺:公司立志于让每个在此工作的员工都能够得到“工作、生活的良好调节”,让每个员工做到“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工作,休息的时候痛痛快快放松”。

公司老总声称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所在,甚至还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向外界传导该核心价值观,就是让每个员工发挥良好的活力,拥有完美的生活。

看到这一切,有的员工迷信于公司的“企业文化”,认为领导们迫切希望员工得到平衡的生活状态,就忙着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统一起来,例如给自己的周六周日安排各种休闲项目。

唤醒自己的大脑,看看公司真的是要这么操作吗?看看究竟什么事才是对公司最重要的:创造利润,保持自己的产品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员工能够和公司同命运,需要加班的时候能够一起扛任务……为了实现销售数字的跳跃,公司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他们甚至想对每一个员工说:请永远以工作优先、要事优先为原则!

大部分公司从来很少招聘过年龄处于微妙年纪的男女员工:太年轻的职员,容易陷入恋爱中不能理智地对待工作,而年老的职员,可能因为要照顾家庭而不能更好地工作。

那些迷信企业文化,真正追求“工作、生活的良好调节”、从不多加一个小时班的员工发现:奖金被扣发了、失去了领导的信任和重用;过了不多久,工作越来越少,休闲越来越多;再用不了多久,就不得不离职,回家专心关注生活质量了。

还有的公司可能让员工连续加班一个星期,在员工达到“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工作”的目标之后,给员工增加了一天假期,美其名曰“请员工们放松的时候痛痛快快放松”。

无论怎么样,我们看到:真正得到公司嘉奖的不是“工作和生活平衡高手”,而是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任何时候,甚至在公司倡导员工不得加班时,仍固执地留在公司做好工作的那批员工。

如果留心各大招聘网站,你将看到一些这样的消息,都是由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散发出来的消息,这些消息具有惊人的相似:本公司让你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会承担重要的职责;你可以在我们公司快速成长;表现突出,会得到快速提升;有机会让你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教育背景;工作具有挑战性,你可以在公司学到更多知识;绩效奖金优厚,实现高薪梦想。

一个有主见的人,不会轻易相信这些令人脑袋发热的信息,正如上面叙述的众多“好处”。公司里负责招聘的人员一定会研究大学生的心理,这些好处正是大学毕业生第一次选择工作时最重视的东西。

公司列出所谓的好处只是为了迎合大学毕业生心里的想法而已,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优秀的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公司,听听公司对大学生作出的判断,却恰恰相反:

第一,大学生急功近利,对晋升等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对于公司来说,员工的升迁是要遵循公司的规则,晋升也许是基于绩效,也许还有一些比如说工作年限之类的“潜规则”所约束。尽管新员工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优异,但这不能充分说明员工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获得提升,以及面对更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职责。

第二,大学生太爱表现,总把学校里的那套东西拿到工作中,不能够从老员工那里学习和吸收好东西,让人无法信任,不敢委以重任。多数公司是不愿让员工冒险让公司有可能承担失败的责任的。

第三,理想化、学生气息太浓,没有转变角色。有的大学生学了管理学,看到公司中工作效率不高,就想着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来规范操作,而不考虑科学管理的适用性。例如,一味地扩大公司的产能,但是多生产出产品就会多增加库存,提高效率反而造成员工的反感和公司管理的不便。

如果把重要的任务分配给这样的员工,可能把事情搞砸。公司的发展以稳固为主,保险起见,公司轻易不给这些年轻人机会。

老员工如果没有主见,也容易迷信耳朵里听到的话,失去正确的判断。

霍斯杰最近非常郁闷,他所在的公司刚刚接了一个过百万的项目,谁要是能够负责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佣金,还可以在公司、客户以及整个行业中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霍斯杰感觉自己还是非常具备优势的,他多次听到领导说,公司一直有个传统就是重视老员工,近期准备重用一批表现良好的老员工,多给他们一些突破自己的机会,并且还会根据表现考虑让他们带领团队做项目,只要有好的机会,就让他们发挥才能。所以霍斯杰毛遂自荐,极力争取这个机会。

但是最后确定的负责人不是他,霍斯杰觉得委屈,于是去找经理问明原因。

经理说:“你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项目,公司对你的实力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怎么可能把它交给你呢?”

霍斯杰更委屈了,认为经理不信任他、公司不信任他。他记得经理前几天还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说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却不信任他了?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希望员工有信心,对工作有更好的要求。所以一个美好的战略图景就会虚构在一些员工的眼前,目的是让他们更用心地投入于工作,保持公司老员工发展的稳定性。

公司不能给所有的员工提供均等的机会,这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职场人要做到的是平时就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加强和领导的沟通,真正赢得领导的信任。只有让领导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他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的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工作也一样,没有所谓的苦劳,只有功劳,一切靠业绩说话。

这就是公司发展真正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

在众多的信息中,怎么保持主见呢?

要超越现象,多找因果联系。

如果有一天,你所在的公司雇来一个培训师给你讲“钱不是做事的目的,别计较个人得失”,那么你要想的是:培训师自己是否也用这道理呢?讲完课后不给他钱行不行呢?

你不给培训师讲课费,跟他说:“既然钱不是做事的目的,您也别计较个人的得失了,给我们上个培训课,别要培训费了,只当交个朋友。”

试试看,这个培训师肯定会跟你急,这时候他是不会考虑“钱不是做事的目的”,因为培训师心里很清楚,这种道理就是公司拿来忽悠员工的。

公司花了钱,请人来讲这些东西,当然不是脑袋被门给挤了,也不是替你补课。而是因为公司需要这些理论忽悠职员,让职员更加容易管理,更容易积极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工作。

要想有主见,就别以为是道理就有用,同样的道理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有截然相反的效果。遇到一个道理时,别去琢磨道理讲的是什么,而是看谁在讲,谁请他来讲,为什么要讲。这是拿回主见、独立思考的精髓。

谎言有度:只微笑,不打假

有人曾经说,长大就是你懂了一些事情,而成熟就是你懂了却什么都不说。

由于利害关系,人们会面对很多谎言。这些谎言,如果你看不透,无觉知力,很有可能就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