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606500000014

第14章 广阿会师 (1)

旭日穿破云层,自东方地平线升起。初醒的阳光,慵懒地抚摸着广阿城,似乎无心,又仿佛多情。广阿城外,马嘶人呼,集结布阵。广阿城中,城楼之上,则是严阵以待,刀剑在手,弓箭在弦,心在嗓子眼。

对峙之间,城外布阵完毕,一骑越众而出,向城门疾驰而来。城楼之上,诸将正要放箭,刘秀伸手止住,不忙。来骑行至城前十丈,面孔已然清晰可辨,竟是在蓟城失散的耿弇!

虽是熟人前来,诸将却并不敢放松警惕,依然将箭对准耿弇。这世道,熟人绝不等于好人。耿弇为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其身后大军,必为上谷、渔阳二郡兵马。传闻上谷、渔阳二郡早已归降王郎。耿弇之来,为王郎乎?为刘秀乎?

耿弇勒马,望城楼而问:“大司马刘公可在城中?”

刘秀按剑而前,笑道:“刘秀在此。小儿来何晚矣?”

耿弇一见刘秀,滚鞍下马,拜于城下,道:“耿弇领上谷、渔阳二郡兵马,前来相助明公。”

刘秀大喜,下令大开城门,迎接二郡兵马。诸将苦劝道:“耿弇来意未明,敌友难辨。匆忙放大军入城,若有不测,悔之晚矣。不如单令耿弇一人入城,先探其虚实。”刘秀于是问耿弇道:“卿诚为我而来,可敢孤身入城见我?”耿弇伏首道:“诺。”刘秀开城延入耿弇,耿弇为刘秀具道发兵原委。

当初刘秀蓟城逃亡,混乱之中,耿弇与众人失散。等耿弇混出城门,追出数里,仍不见刘秀踪迹,自思再追无益,不如北还上谷,发上谷精兵,再寻刘秀不迟。于是北归昌平,向其父耿况请兵,以助刘秀。

此时,耿况已接到王郎的招降书。究竟是投靠刘秀还是归降王郎,耿况不能自决,只得集众会议。功曹寇恂道:“邯郸拔起,难可信向。昔王莽时,所惧独有刘伯升耳。今闻大司马刘秀,乃刘伯升之弟,昆阳一战,威震天下,兼以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寇恂的意思,可以用股票来解释。王郎是新股上市,涨势固然凶猛,但主要是概念炒作(王郎冒称成帝之子刘子舆),并没有过硬的业绩支撑,究竟能有多大作为,不好说。至于刘秀这只股票,看似一路跌停,甚至有被强迫退市的可能,然而在刘秀背后,却有更始朝廷这个大庄家的强力支撑。更始朝廷不可能坐视河北分公司关张大吉,必然会出手救市。刘秀乃刘縯之弟,又有昆阳大捷的战绩,部下也皆一时豪杰,止跌反弹指日可期。两相比较,无疑刘秀的升值空间更大,更具投资价值。

道理是对的,然而一旦投靠刘秀,也就意味着要与王郎为敌。耿况问寇恂道:“邯郸气焰正盛,力不能独拒,奈何?”寇恂答道:“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虑也。”耿况称善,于是遣寇恂前往渔阳,结谋彭宠。

再说渔阳这边,也在同时接到了王郎的劝降书。渔阳官属之中,投降派占大多数,纷纷劝太守彭宠归降王郎,彭宠却迟迟不肯表态:你们只知道王郎不好惹,却不知道刘秀更不好惹!

彭宠当初在王邑帐下任大司空士,跟随王邑参与昆阳之战,亲身领教过刘秀的厉害,至今思来,依然心有余悸。

安乐令吴汉素闻刘秀威名,独欲归心,进谏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彭宠叹道:“君之所言,亦我心中所想。然官属皆欲归附王郎,为之奈何?”

彭宠虽贵为渔阳太守,但毕竟上任才半年有余,在渔阳郡根基未稳,想让他不顾官属反对,力排众议,势有所不能。吴汉与彭宠乃是乡党,同为韩鸿所封,又是同日就任,自然深知彭宠苦衷,只得怏怏辞出,正好路遇一落魄儒生,一看就是从外地流落至此。吴汉出身贫寒,无力求学,却颇为敬重读书人,当即召儒生同饮,又问其一路见闻。儒生酒后放言,泥沙俱下,滔滔不绝,但在吴汉耳中,却能沙中汰金,归纳出最为重要的两点:一、刘秀所过之处,秋毫无犯,郡县归心;二、邯郸称帝的王郎,其实只是一个摆摊算命的骗子,并非所谓的成帝之子刘子舆。

吴汉大喜,计上心来,迅即伪造刘秀书信一封,命儒生冒充刘秀使者,持书诣见彭宠,具以所闻说之。彭宠听完儒生所言,投靠刘秀之心越发坚定,众官属也是听得将信将疑,态度开始摇摆不定。

适逢寇恂受耿况之命,前来渔阳游说,欲共助刘秀,同抗王郎。有了上谷之强援,彭宠信心大增,众官属也无话可说,于是二郡结盟,最终议定,以步骑六千,南下辅佐刘秀。渔阳出步骑三千人,以吴汉为长史,与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一同统领。上谷也出突骑两千匹,步兵千人,由长史景丹、功曹寇恂及耿弇统领。

二郡合兵,一路南行,所过摧枯拉朽,击斩王郎大将、九卿,及校尉以下四百余人,得印绶一百二十五枚、使节两根,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将至广阿,听闻城中车骑甚众,一问,正是刘秀驻军所在,诸将大喜,于是连夜兼程,前来投奔。

刘秀听罢耿弇发兵情状,大喜过望,悉召景丹、吴汉诸将入城,慰劳有加,道:“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功名!”封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各领其兵如故;加拜耿况、彭宠为大将军;封耿况、彭宠、景丹等人皆为列侯。

刘秀与耿弇广阿城会师之后,东汉中兴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几近聚齐,遍插茱萸,仅少三人而已。在此,不妨将云台二十八将名单按派系出身开列如下,括弧内数字则为其人功臣排名高低。

刘秀的老部下,嫡系:邓禹(1),冯异(7),朱祐(8),祭遵(9),铫期(12),臧宫(14),王霸(23)。

信都、和戎二郡:任光(24),李忠(25),万修(26),邳彤(27)。

渔阳、上谷二郡:吴汉(2),耿弇(4),寇恂(5),景丹(10),盖延(11),王梁(18)。

杂牌无派系者:贾复(3),耿纯(13),马成(17),陈俊(19),杜茂(20),傅俊(21),坚镡(22),刘植(28)。

广阿之时尚未投奔者:岑彭(6),马武(15),刘隆(16)。

且说刘秀大飨士卒,自广阿杀奔巨鹿。离巨鹿城尚有二十余里,斥候回报,巨鹿城已被汉军包围。刘秀一愣,这河北境内,除了我之外,哪里还有汉军?再问,居然是朝廷派来的援兵,由尚书令谢躬统领。

刘秀大喜,领兵与谢躬相见,寒暄之后,便问战况如何。谢躬红着脸,不肯正面回答,只是嘟囔着:“攻城什么的,最讨厌了。”

谢躬出身于绿林军,一直被绿林军各大首领压着,出不了头,此次率大军前来河北,总算是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满心盼着立下赫赫战功,从而也和各大首领一样,封王封侯。谢躬兵临巨鹿城下,上来就是一通猛攻,企图将这座河北重镇一举拿下。

然而,城中守将王饶也非善茬,从容指挥,率众死守,谢躬部下多有伤亡。次日谢躬再战,伤亡越发惨重。连遭两次痛击,汉军已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谢躬不敢再攻,只是围着巨鹿城,每天望而兴叹。

此时的刘秀,自恃兵多将广,有意炫耀一番,让谢躬撤下部队,看我如何攻城!果然,主帅不一样,士卒也不一样。刘秀的部下,都经过战火洗礼,作战远比谢躬部下来得勇猛,攻城格外惨烈。饶是如此,战至日暮,城上城下,枕尸狼藉,巨鹿城仍是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