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心灵
614800000022

第22章

有一天,一位黑人小孩站在一旁,眼睛一直望着升空的气球,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低下头,走过去问了小贩一个奇怪的问题:“叔叔,为什么黑色气球也可以和其他颜色的气球一样升空呢?”

小贩一时不懂他的意思,就反问他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黑人小孩回答说:“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黑象征着穷、脏、乱、苦和无知。有很多的白种人、黄种人都辉煌腾达、成功致富了,可是却没有一个黑人出人头地。所以当我看到红色气球、黄色气球、白色气球升空,这点我相信,可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黑色的气球也可以和它们一起升空。可是我刚才看到了,所以我想来问问你。”

小贩明白了,他蹲下来对小男孩说:“小朋友,气球能不能升空,并不在于它的颜色,而是由里面的气决定的。只要充满了气,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是可以升空的。人也一样,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跟他的肤色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他有获取成功的勇气和智慧,同样可以成功。”

寻找自信的蓝缎带

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却很少看到自己的长处及自己的价值。这也许是一种过度谦虚的表现。因为严以律己,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与批评就多,期望也过高,这常常造成否定自己的心态。

美国的赫里丝女士,为了给人们找回丢失的自信,发起了一个蓝色缎带运动,她希望能在2000年的时候,每一个美国人都能拿到一条漂亮的蓝色缎带,并可以在上面写下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的话语。赫里丝女士到处散发这样的缎带,并进行演讲,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她鼓励大家把缎带送给家人和朋友,谢谢这些在我们四周的人。因为这些缎带的传送,引发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有一次,一位女士把这样的三条缎带送给了一个朋友,希望他能送给别人。于是这位朋友送了一条给他事事挑剔、不苟言笑的上司,因为他觉得由于上司的严厉使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他对这个上司说:“这儿还有一条,希望您可以把它拿去送给另外一个影响您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惊讶,因为所有的员工都对他敬而远之。在公司里,他的人缘差极了,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人感念他严苛的态度,把这当成正面影响,来向他致谢,这使他的心顿时柔软起来。

这个上司坐在办公室里,一个下午都若有所思。一下班,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把那条缎带给了他的儿子。他们父子关系一向不好,他总是忙着公务,很少顾家,对儿子除了责备,好像就没别的了。那天,他怀着一颗歉疚的心把缎带送给儿子,同时为以往的态度向儿子道歉。然后他告诉儿子,其实他的存在带给他这个父亲和这个家庭无限的喜悦与骄傲,尽管他从未称赞他,也少有时间与他相处,但他十分爱他。

听完了这些话,儿子号啕大哭起来,扑向了父亲的怀抱。他说,他一直以为这个父亲从来都不爱他,也不在乎他,所以他觉得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也不喜欢自己,他正准备以自杀来结束痛苦的人生,没想到原来父亲这么爱自己。这位父亲顿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差点就失去独生儿子。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生活重心,重建了人际关系。就这样,他的生活、他的家庭,都因为一条小小的缎带而彻底改观。

脱下长衫追寻梦想

人生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不切实际、自以为是终会使自己置于空中高阁,脱离现实。没有想法是不对的,但想法过于理想化同样行不通。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几个人编辑一本薄薄的杂志,并且一月只有一期,几乎没有什么工作量。在风华正茂的大好岁月,他却因没有合适的人生舞台而无所事事。在胡思乱想之中,他充沛的精力日渐消逝,空叹无用武之地。

他一再自诩是个“思想家”,但却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也没有天才般的智慧,有的只是一闪一现的灵光,总是使他无法脱颖而出,成就大业。看着他人在商海里拼搏,他却不屑一顾,无关痛痒。他最终成了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也就迷失了方向。生活一旦遇变,即刻随风飘摇,心中空虚,所以他一旦有难处便显得脆弱和苍白。

后来,他因同事与上司的排挤,别离了那份安定的工作,外出去闯世界,也终于算是走出了自己“平庸”的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的焦虑。

他踏上了坎坷与磨难的漫长谋职路,人们见了他,看着他苍白紧张的神情,也就爱莫能助了。高不成低不就,他闲逛了好长一阵子,渐渐地生计都成了问题,他不得不把家中的书拿到街上去摆地摊。这下可算是脱下长衫了,幻想逐渐消失,他也认清了自己,不再以多读了几年的书而矫饰了。

后来得知他现在已经是某大公司的公关经理了。原来的桀骜不驯、我行我素、自高自大的生活态度,已经随着生存竞争的洗礼而出现了改观。

为什么一个人要把自己构思成理想的形象呢?就是因为他不能容忍真实的自己。自我美化、自我理想化,其结果只能是抵消其现实的自我真实形象。一旦把自己抬得过高以后,便不能容忍真实的自我,甚至还会引起恼怒和自我鄙视,并且还会因为达不到自己的那种要求而烦躁不安。最终会使人动摇于自我欣赏和自我歧视之间。想象中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使他们左右为难。并且这种矛盾和冲突将会使一个人举步维艰,使之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这也是一个人不能开心地生活的主要原因。

是谁偷走了快乐

空虚是无聊的前奏,是快乐的大敌。如果你想让自己快乐,别忘了先让自己充实。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对夫妻,丈夫为了养家糊口,在外地做起了生意。生意很红火,他总是忙碌着,很少有时间回家。儿子也进城读书了,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这样就把女人一个人留在了家里,开始还行,可是时间长了,这种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总让她觉得很烦闷很无聊,每天都过得不快乐。

丈夫知道了,就对她说:“你不要总一个人待在家里,出去到亲戚朋友家串串门,跟他们聊聊天,打打麻将,就开心了。”

女人就出去和亲戚朋友邻居们串门聊天,打麻将,果然那一段时间过得很好。可是时间长了也就没什么话题可聊了,麻将打腻了,她又心烦起来。

丈夫又对她说:“那你就去养只小猫或是小狗玩玩,现在也时髦这个,说不定你会从中找到乐趣的。”

女人开始养狗,她每天给小狗喂食、理毛、洗澡,牵着它去外面遛弯儿,生活确实是充实了起来,她又开心了一阵子。但她很快又对狗失去了兴趣。

有一天,女人对丈夫说:“我实在是没什么事可做,要不我开一间花店吧,我觉着现在想买花的年轻人很多,说不定也能赚点钱。”很快花店就开张了,女人每天去花店料理生意,她变得忙碌起来。

花店的生意果然不错,人来人往,一天总有做不完的事,女人干得很开心。

可过了几个月,丈夫一算账,却发现花店生意虽好,但却没有挣到钱,反倒还赔进去不少。丈夫想把花店关了,可想到一关妻子就没什么事可做了,于是那间花店就照常开着。小镇的人们依然每天都看到女人在那里快乐地忙碌她的花店。

有一天,有朋友问丈夫:“你老婆的那间花店还开吗?”他说:“还开着。”“是赚是赔?”他神秘地一笑,说:“赚,赚的是快乐!”

原来是空虚偷走了快乐。如果日子的无穷流逝只能给我们留下满腔的空虚和伤感,那么,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满意的。有人这样评价空虚:空虚,准确地说,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缺少填充物导致的皮囊过大。其实空虚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疾病,当一个人不再有追求和寄托时,其精神世界就是一片空白。空虚的心理,可来自对自我认识的缺乏,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的窘境,从而常常感到无奈、沮丧;或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或是遭到了人生的挫折,而导致失落困惑……

贪欲是可怕的魔鬼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有太多的欲望,不懂得什么叫满足、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以致心里产生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不仅没能使我们富有起来,反而造成了心理的贫穷。

有两位很要好的教徒,他们一直在那个清贫的地方快乐地生活着,而且两人共处得很和谐。一天,他们听说百年一遇的朝圣佳期就要到了,于是决定一起到那座遥远的圣山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了。

两位教徒经过两个多星期的长途跋涉,在一个路口遇到了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他们如此虔诚地不远千里前往圣山朝圣,十分感动,就对他们说:“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三天的路程。在这十字路口我就要和你们分手了,不过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你们当中的一个人可以许一个愿,这个愿望很快就会实现,并且第二个人,会得到这个愿望的两倍。”

听了长者的话两人都很高兴,其中一教徒心想:“这太棒了,我知道我想要实现什么愿望,但我不能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得到双倍。”而另外一个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呢,还是让他先讲吧。”于是,两位教徒开始客气起来:“你讲吧!”“还是你讲吧,你年长。”“不,应该你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迟迟没有许愿。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就变了:“你快讲啊!”“为什么要我讲?你怎么不讲?”

两个人推到最后,都开始有了脾气,其中一人气呼呼地大声喊道:“喂,你别不识相,不知好歹,让你许愿你就许,你不许,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另外一人一听,居然在恐吓、威胁自己,他的脸立即变绿了,就想:“好你个无情无义的东西,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就把心一横,对长者说:“我来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立刻瞎掉!”

说完,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就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立刻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原本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物,却因为两个人的“贪念”左右了自己,最终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敌人”,让原来可以双赢的好事,变成了两败俱伤。

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能够为我们解除“自我设限”的,只有我们自己。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并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的人。一个人不愿意成功,谁拿他也没办法,即使是上帝也无能为力。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有一次大慧禅师令其从京都往长沙通书,因参禅二十年无一得力之处,又畏惧这次出行路途奔波,心中很矛盾,本欲荒废。这天晚上,道谦来到师兄宗元的房间,诚恳地向他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希望他可以帮忙。

宗元说:“如果我能帮你,那当然好了,不过有三件事我是无能为力的,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饮食并不能填饱你的肚子,你必须自己去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我去厕所也不能替你,你必须亲自去解决;还有,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去上路。”

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于是欣然上路了。半年后,他返回寺里。当大慧禅师见到他时,欣慰地感叹道:“道谦神和骨都换了啊!”以后道谦悟得密传心印,最终成为了“看话禅”的重要传人。

成功,首先始于自愿自觉。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其他人就没有了。成功的蛋糕是永远也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切。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要自己想成功,就有成功的可能。

十六

该做的事只在今天

明天是一个很遥远的日子,无论我们走多快,它始终都在我们的前边,我们始终看不清明天究竟是什么样的面目。还是把握住今天吧,它才是确实存在的。

那是1871年的春天,一个蒙特端综合医院的医学学生正在为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担忧。就在这偶然的间隙,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使这个原来只知道担心将来的生活、叹息命运的年轻医学院学生,最后成为了一位最有名气的医学家。他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被聘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还被国王册封为爵士。死后,他的一生整整用了1466页的两大卷书才记述完。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而他所看到的那句话,就是由汤冯士?卡莱里所写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来,而是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四十二年之后,在一个郁金香盛开的温暖春夜,耶鲁大学有幸请到了威廉?奥斯勒爵士作演讲。他告诉那些学生,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曾经当过四年大学教授、写过一本畅销书的人,他应该是拥有一个特殊的头脑的。可是,知道他的人却不会这样认为,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

在很久以前,曾有两位哲人游说于穷乡僻壤之中,对前来听教的人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明天自有明天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地过好今天就行了。”许多人都觉得耶稣说过的这句话难以实行,他们认为为了明天的生活有保障,为了将来的家庭和事业,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