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鬼护士
615200000029

第29章 少女遇害之猫妖作怪(二)

第二十七章 少女遇害之猫妖作怪(二)

“猫妖?”这个词朱如玉感觉好像曾经听说过,噢,想起来了,那是以前周寒梅给大家讲述的医院的故事,传说这医院原来住的是一个大户人家,原本一家人很幸福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年,男人迷上了一个风尘女子,并把她带回家来,还赶走发妻儿子,后来,听说那女的是猫妖变的,挖了那男子的心吃了,那女的便不知所踪。从此房子便荒芜了,直到后来改革开放,建成医院。

对这个故事,朱如玉完全只是一笑了之,相信只是无聊的本地秀才们仿《聊斋》的故事编出来的,旨在教育男人们要爱护自己的妻子,不要受到美丽但是心如蛇蝎的女子的迷惑,故事的原意还是好的。

这个三岁小孩都不相信的故事,朱大婶竟然十分相信,看来,她的心结不仅仅是魔婴这么简单,还得加上这个猫妖的诅咒。

“朱大婶,您不要相信那些人乱说的什么猫妖吃心的事儿,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朱如玉说道。

“你知道院长为什么那么怕猫吗?”朱大婶突然问道。

相传遭到武则天迫害的萧淑妃在死之前,说了一句死了要变成猫,让武则天变成老鼠,天天追着她来咬。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代女王,就独怕猫这种动物。历史上武则天是否怕猫无从考证,但朱如玉想她应该不会是因为一个将死之人说出的话,而去害怕猫的,可能她曾有被猫抓过或吓过的历史,形成了心理阴影,于是害怕这种在一般人眼里温顺的动物。

而院长怕猫,应该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吧,朱如玉于是冲口而出:“他可能被猫吓过,或者被猫咬过。”

“不对,不对,你看到医院的实验室没有?”顺着朱大婶手指的方向,朱如玉看到了那幢灰色的楼,这就是传说中前清进士建的一座古楼。

那座进士楼其实只保留了原来屋架和墙,里面全部重新装修,别说里面没有那些凳子之类的文物,就连雕花的门楣之类都早就没有了,全部都装上了玻璃。

朱如玉点了点头。

“你看到了上面那画没有?”朱大婶继续说道。

墙上画着太极八卦图,图下题着“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是农村常见的驱邪图标。

“那泰山石压不住猫妖的魂魄,它又出来作怪了。”朱大婶说道。

朱大婶说到这里,眼神里竟然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有人说,讲笑话的人之所以能把人逗乐,就在于他自己在讲的时候是一本正经,听的人就会乐得前仆后仰。

讲恐怖事件的人也是如此吧,讲述的快乐会让她的眼里闪现出兴奋的光芒,让讲述者忘记害怕,听得的却毛骨悚然。

以下就是朱大婶讲的故事:

朱大婶说建楼的人并非进士,而是他的祖先曾是进士,并且还是树川县的名人。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朱如玉回家后查阅了大量史实,发现朱大婶所讲述故事竟然是竟陵名人钟惺后人的故事。

原来进士楼并非前清进士所建,而是明代竟陵派创始人钟惺的后人所建,为了缅怀这位先祖,故取名为进士楼。

钟惺是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间的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出使过四川、山东、吴地。十分喜爱山水,所至必游,“游必足目渊渺,极升降萦缭之美”。万历四十二年至万历四十六年期间,这位踏入不惑之年有官员遇到了比他小十岁,一直在官场不得意的同乡穷书生谭元春,两人一见如故,遂结成忘年之交,两人的交往仅限于文学上的切磋,开创了以幽深孤峭为的诗风竟陵派,同时也著《诗归》对前人诗歌予以点评。

自古以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流派虽不至于像武学那般,容易争个高低,结仇生事。但当时前、后“七子”似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公安”两派曾先后给予抵制和抨击。

竟陵派则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钟惺此人淡薄名利,只爱山水。但他的弟子们年轻气盛,与别派相争愈斗愈烈,最后的结局竟陵派的作品越来越偏离于初衷,越发多用奇字押险韵,语句诘屈,令人费解,例如谭元春的:“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

三派相斗,必有一伤,竟陵派最终因为“文奇”被人奏参,谭元春、何闳中、刘侗一起受到降等的处分。而创始人钟惺,因为参与得少,免受了处份,他虽四处奔走,想救弟子,但终究未成。于是,弟子对他颇有微词,竟陵派彻底瓦解。

这方门派之乱尚未解决,那边却又出现问题,竟院派最具成就的作品,刘侗和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文稿竟然有一半失窃,于是师门之中的仇恨更加加深,互相怀疑,以至,老死不相往来。

竟陵派受到处份后瓦解,创始人钟惺(1574-1624)于禅地时,郁郁而终,享年50岁;谭元春(1586-1637)十分相信钟惺的为人,一心想通过殿试,靠官场的飞黄腾达来振兴师门,他寒窗苦读,天启七年举乡试第一,后参加二次会试皆落第,第三次去参加会试途中病殁于长辛店,年仅51岁;刘侗(1574-1614)受到处份后也一直在官场飘泊,后选任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享年40岁。

竟陵派彻底瓦解,钟家后人于是便一直默默无闻了,其中有一支叫钟开元靠经商起家,在玉山镇建了进士楼,这钟开元苦心经营旗下粮油店赚了不少钱,买了田地,雇了短工,过上了小富农的生活。

钟开元夫妻和睦,仅有一子,取名钟心星,即将先祖钟惺之名,拆成二字。楼名和子名都可以看出这钟开元对先祖十分敬仰。钟开元一心希望儿子读书成材,光宗耀祖,但儿子读书不上心,算帐倒是可以,只好带着他做生意了。

钟氏夫人四十来岁即逝世,钟开元潜心攻读诗书,并未继弦。

钟心星娶了当地一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钟开元老人弄孙读诗,一家人其乐融融。

事情发生在某个黄昏,钟氏之妻在院子里收晒的玉米,发现一只硕鼠竟然在门口徘徊,正要拿玉米打那那鼠,却发现鼠朝自己走来,仔细一看,却哪是鼠,原来是一只瘦小的灰猫。

那猫看到有人,丝毫不惧,钟妻于是轻唤两声:“咪咪”,那猫果然走了过来,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钟妻将猫收入家中,公公钟开元见了,忙问:“哪来一只猫啊!”

“门口捡来的,怕是饿坏了。”钟妻一边答话,一边去放剩菜的柜子里寻了些剩汤拌了点米饭,倒进一只破碗里,那小猫便聪明地跳下来吃。

“会吃了,应该养得活。”钟妻说道。

“明天去村里问问谁家丢了猫,还给人家吧。”公公说了声。

钟妻心想,一只小猫,谁会在意呢!便没把公公的话放在心上。

几日后,两个孩子和猫玩熟了,喜欢得不得了,晚上还将猫抱着睡觉,一日早晨公公于是又提还猫的事,这次脸上似乎还有怒气。

钟妻不敢违抗,当日便去村子里打听,谁家的小猫丢失。但一直没有人来认领,便将话给公公说了。

第二天,两个孩子起床找不到猫了,缠着妈妈要,钟妻忙着要做事,便推说一会去寻,谁知那天晚上,那猫跑着回来,后面还跟了个追猫的乞丐。

这乞丐几日未食,原来想捉了猫去打牙祭,追了好久,最后跟着跑到进士楼里去了。猫儿灵巧,一下子钻得不见了,乞丐这才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人家正屋之中。

一个看起来还算慈眉善目的老人站在墙角,严厉的双眼紧紧盯着自己。

那乞丐赶猫赶到了进士楼,突然见到屋子有人,吓了一跳,但很快恢复了镇定:“对不起,大老爷,我……我不知道那猫是您家的,我还以为是……是只野猫。”他的语音里带着北方口音的字正圆腔,咬字很清楚,不像玉山镇的楚地方言,咬字不太清楚。

钟开元不肯收留小猫的原因就是因为俗语有云:“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戴孝布”。

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找上门的狗是带财的,但猫却不吉利,来了猫是要死人的。所以,他让儿媳妇把猫还给人家,就是怕带来霉运。

后来,见儿媳说是无人认领,他于是便悄悄地把那猫扔到了很远的地方,猫是扔掉了,心里却还是有个疙瘩,怕是祸事还是会找上了门,心里还正捉摸着什么时候请个法师做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