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625100000002

第2章 台 港 澳书信(文言书信)

第一节  台、港、澳书信文体

台、港、澳书信大体有两种文体,一种是白话书信,另一种是文言书信。

白话书信清新而浅显,文字较长,宜于说理和抒情;文言书信词藻华美,文字简短,宜于应酬及处理事务。香港、澳门的书信白话居多,特别是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更趋向于使用白话书信;台湾书信大都使用文言,特别是中上层社会的通信、与尊长者的通信、机关团体人员公务或业务信函,基本使用文言。除了台、港、澳地区外,东西亚及欧美地区的华人圈内,特别是年长的华人或华裔大都使用文言。

随着与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联系的加强,中文书信来往频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言书信。所以懂得一点文言书信,学会写文言书信,对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联系是很有裨益的。

文言书信对于年长的人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对年青人来说,却觉得无从下笔。其实,写文言书信并不很难,只要掌握文言书信的书写格式,结合在学校里学过的文言文常识,参照本书的例文,试着学写就可入门了。

文言书信格式须具备9个项目:文言书信结构:{(前方①称谓②提称语③启事敬辞④开首应酬语)(正文:⑤主文)(后文:⑥结尾庆酬语⑦结尾应酬语⑧署名和日期⑨补记) }

下面逐项作些解释:

1.称谓

与白话书信相同。

2.提称语

又称“知照敬辞”,紧接称谓之下,表示请求受信人亲阅。不同的称谓有不同的提称语。对父母、祖父母常用的提称语是膝下、膝前、尊前、道鉴等;对长辈用尊前、尊鉴、赐鉴、懿鉴、崇鉴、尊右、侍右、钧鉴等;对师长用函丈、尊鉴、尊前、讲座、丈前、座下、坛席、道鉴;平辈用大鉴、台鉴、雅鉴、尊鉴、英鉴、伟鉴、惠鉴、阁下、左右、足下等;同学用砚席、砚右、文几、文席等;晚辈用青鉴、英鉴、惠鉴、收览、青览、青及、青睐、知之、知悉、如晤、如握、如面、收悉、收阅等。其他如政界、军警界、文教界、妇女界、宗教界等都各有不同的提称语。

3.启事敬辞

这是陈述事情之前的发语词,接在提称语之下,用来开启下面正文所要说的事情,启事敬辞要与称谓、提称语相适应,不同的称谓、提称语以及不同用途的信函各有不同的启事敬辞。比如敬禀者可用于对父母、祖父母;敬启者、敬复者用于对长辈、长官及通常信函;敬贺者、兹贺者用于祝贺;哀启者、泣启者用于报丧、吊唁等等。

上述三项应连在一起使用,比如:

父母亲(称谓) 膝下(提称语) 敬禀者(启事敬辞)(注:有时启事敬辞可省略)

4.开首应酬语

这是正文开始之前的寒暄话,它的种类繁多,相当复杂,常用的有景仰语、思慕语、阔别语、问候语、颂扬语、祝福语、重提去信语、接信语、访偈语、会晤语、告幸语、自愧语、谢赠语、时令语等等,如果汇集起来足可编成一本书。这里就不展开了。

5.主文

又称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写作时要注意叙事清楚、语言简洁、措词得体、态度诚恳,同时要注意使用敬语和谦词。信中提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敬词,比如,宝号、贵厂、贵校、贵公司、府上、大函、大作、尊意等等;提到与己方有关的事物用谦词,比如,小号、小厂、敝校、敝公司、舍下、小札、拙著、鄙见等等。

6.结尾应酬语

这是正文的收束语,通常用一二句话。大体有临书语、请教语、请托语、盼祷语、致歉求恕语、馈赠语、请收语、求允语、感激语、保重语、候复语等各种类型,用于不同的书信。比如,“敬希拨冗赐复,不胜切盼”,这是用于平辈的候复语;“料峭春寒,千祈珍重”,这是用于对长辈的保重语。

7.结尾敬辞  书信结束时所用的尊敬语,相当于白话书信中的祝颂语,具有向对方表示敬意以及收束上文的双重意义。它分两部分:收束上文的收束敬语;祝安问候语。比如,“匆匆草此,即询近佳”,“匆匆草此”是用于平辈的“收束敬语”;“即询近佳”是用于平辈的“祝安问候语”。

8.署名和日期

署名要与开头的称谓相呼应,署名之前要用小字标上与对方的关系,署名之下还要加名下敬辞。名下敬辞要根据对方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方敬辞。如:“男永元叩上”,小字“男”表示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信人是收信人的儿子,“永元”是写信人的署名,“叩上”是名下敬辞。

书写日期可用“×月×日”,也可再加上“×年”。如遇节日,可直接用节日为日期。

9.补记

相当于白话书信的“附言”,写在“署名和日期”之后。主要用途有两种:一是附候语,即附笔问候他人,托对方转达或代人附笔问候,如:“并请令尊大人道安”或“家姊嘱笔请安”;二是补遗语,对书信正文补漏或补充。为了表示尊重,一般给长辈的信不用补遗语。

第二节  范例

下面举一具体实例,需要注意的是,台港澳的文言书信是繁体字、竖式。为了便于比较,现将上述文言书信改写成白话书信。母亲丈人:

自从跟您分别,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昨日收到来信,知悉母亲身体健,感到非常欣慰。我会谨遵母亲的嘱咐,凡事谨慎小心,决不会去仿效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请您老不要担心。希望您老保重身体,努力加餐,以便使儿在外放心。

专此作复。

敬祝金安

吉元 敬上

八月九日

大哥、小妹均此问候,不另写信。又及。

文言书信格式繁缛,写作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写给台、港、澳地区和居住在其他国家的华人的信件,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可以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书信的语言宜采用浅显的文言。下面举两例供读者参考。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竞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间,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按:政躬违和即政务与身体状况不适应),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盼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邓颖超给张学良的信(电文)台北市士林至善路二段221号汉卿先生如晤:

欣逢先生九秩荣庆,颖超特电表示深挚的祝贺。

忆昔五十四年前,先生一本爱国赤子之忱,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在外侮日亟、国势危殆之秋,毅然促成国共合作,实现全面抗战;去台之后,虽长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荣利,为国筹思,赢得人们景仰。恩来在时,每念及先生则必日:先生乃千古之功臣。先生对近代中国所作的特殊贡献,人民是永远不会忘怀的。

所幸者,近年来,两岸交往日增,长期隔绝之状况已成过去。先生当年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之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大业,为期必当不远。想先生思之亦必欣然而自慰也。

我和同辈朋友们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长寿健康,并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邓颖超

一九九。年五月三十日

文言书信信封格式,一般用竖式,也有用横式。横式信封大体与一般信封相同。竖式信封,即文言书信信封,中间有长方红格写收信人姓名;长方红格右边写收信人地址,左边写寄信人地址及姓名。

需要注意的是收信人姓名下要加开启语。开启语,对长辈常用“安启”,对平辈常用“大启”、“台启”、“惠启”,对弟妹用“展启”,对晚辈用“启”,对非亲属长辈用”勋启”,对直属长官或上司用“钧启”,对宗教人士用“道启”,对居丧者用“素启”、“礼启”;明信片不能用“启”,改用”收”,如”台收”。发信人名字下面用“寄”或“缄”。

托人转交信件的信封一般不写地址,写法大体与白话书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