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偶像老爸老妈
638800000004

第4章 懒惰与勤奋互换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到了现在有些孩子那里,却被扔得无影无踪。为什么呢?其实,孩子是不是懒惰,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环境,而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勤快的,他们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尝试到处看看,等到他们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模仿大人的动作,不光模仿,他们还到处摸、到处看、到处试,而这些事情当中很多都是他们第一次做,所以难免出错。如果孩子的每次尝试大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孩子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乖”了,那就不摸、不碰、不试,他认为这样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结果等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时,大人却是追悔莫及。懒惰宝宝衣服懒得穿,鞋带懒得系,东西懒得捡,椅子倒了懒得扶。

妈妈叫孩子先把作业做完再玩,他不听,继续玩;妈妈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不理,还是坐着不动……同样,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下面的场景我们是否都经历过:孩子要自己穿衣服,妈妈说:“你看你,扣子都系错了,我帮你穿吧。”孩子想帮妈妈洗碗,妈妈说:“你洗?你还是去玩吧,省得把碗打破了。”孩子想扫地,妈妈赶紧拿过扫把,说:“你只会帮倒忙,还是我来吧。”想想看,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能勤快吗?勤奋永远是成才的钥匙,是成才的第一推动力。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变得懒惰 ,妈妈应该怎么办呢?要培养出勤快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使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1.称赞鼓励表扬为主当孩子主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管那事儿做得好与坏,都不能大声斥责,而是要称赞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会使他大大提起做事的兴趣。2.不要过分给予妈妈和家里人要商量好了,在对待孩子上,切记不要过分给予,让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你要做的是鼓励和支持。3.家长做事要有始有终家里人做事情也要有始有终,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而且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他,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代替他。

孩子的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得来的,如果有点困难,家长就帮忙或者让孩子逃避困难,孩子肯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4.要求不要过高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都不同,妈妈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希望,如果要求过高或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就会带着抵触的情绪做事,长此以往,自然也就失去了做事情的热情。5.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孩子的勤奋是从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养成的,当孩子认真做了,妈妈和家人就要承认他的干劲,及时给予肯定,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悦。一旦孩子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满信心,必然乐于再次去做。更重要的是,孩子往往为了再次得到这种情绪上的愉悦体验,即使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自己解决,不会半途而废。

6.不要有双重标准什么是双重标准?就是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应该拥有一些孩子不能享有的特权,因此,他们往往用双重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孩子。例如,妈妈要求孩子把他们的房间整理好,而客厅里却撒满了她自己从单位带回来的东西;爸爸抱怨说他辛苦工作了一整天,因而可以不用干家务,却要求孩子放学后做家务。他忘记了上学和玩也是孩子的工作,孩子跟他一样也不喜欢干家务。当父母否认孩子应有的权利时,会降低孩子对自己在家里的价值的认可,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于是,他认为做这些事情是看不起自己的表现,从心底里就会不喜欢。要知道孩子时刻都在观察着你怎么做,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行为的模版。所以,你要求孩子做好,那你也要做好。

当然,孩子的懒惰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让懒宝宝变成勤快宝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父母要注意,态度很重要,孩子做不好,也不要总是唠叨,因为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结果事与愿违。再次,唠叨会大大削弱孩子的主动性。所以妈妈们的正确做法是:不要过多地重复同一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必须监督孩子执行,并检查他们执行的结果。好的妈妈会让孩子明白:让他们做事情,并不是妈妈不喜欢他,相反,正是因为太爱了,才让宝宝多劳动;只有多劳动,多锻炼的人才能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俗话说得好:“替孩子包办一切,又想让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人,终将适得其反。”所以,妈妈们要记住: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现在让他自己动手做事,不仅是培养他的独立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还能让他因为获得尊重而感到快乐,体验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而感到自己的价值。妈妈们要知道,“自豪感”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孩子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