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偶像老爸老妈
638800000007

第7章 母爱如水

常说“母爱如水”,的确,妈妈给予孩子的爱就像潺潺细水一样缓缓地流入孩子的心里,滋润着他们的成长;而孩子就像一本书,从出生到童年,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每个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而妈妈是读得最多的,也是付出最多的。可是很多妈妈虽然读得最多,却未必能够读懂孩子这本书。常听不少妈妈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们。是呀,孩子小的时候,做妈妈的生怕少给了孩子哪怕一丝的爱,于是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生怕他们有一丝的闪失,于是也就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孩子日渐长大,你才发现你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代沟也越来越大,似乎孩子一夜之间不再听你的话。其实,真正懂孩子的妈妈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不管是哪一种妈妈,其中的母爱都是不用怀疑的。

可是,每个妈妈当然希望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自己也慢慢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就来认真看看这一章的内容吧。不知道各位妈妈是不是经常这样对孩子说话:“去,帮妈妈把碗刷了,你反正没事。” “还不赶快去学习,看什么电视!” “我都说了不许看电视,你怎么不听呢?” “又跑哪里去疯了,下次给我早点回来。”“不是叫你给奶奶拿个香蕉吗,怎么还不动?”可是,妈妈们,你们发现没有,孩子们根本不吃这一套,而是常将你们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当做耳边风。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女士认为:“'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沟通的钥匙,不仅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父母和孩子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而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钥匙”。所以,要想和孩子沟通好,妈妈们必须学会一件事--经常从孩子的观点上来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决定事情,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因此,与其用命令的方式对孩子指东指西,不如将命令改成建议,好好和孩子说话。命令只会产生两个结果。首先,一个生长在专制的家庭中,长期听着父母的训斥“你给我听着”“你给我去……”的孩子,他心中很可能形成一种对强者唯命是从的习惯,养成怯懦的性格。其次,孩子也许慑于父母的打骂而表面上唯命是从,但是他内心肯定是极度反感的,他并没有真正接受这种命令。等到这种情绪在心里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就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我想,以上两点都是任何妈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整天对我们颐指气使,动不动就要求我们这样、要求我们那样,我们能心情愉悦的做好事情吗?肯定不能。可见,命令是一种单方面的交流,是一种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行为。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并不是供我们发号命令的奴仆,他们跟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也同样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里给天下所有的妈妈提一个醒:没有孩子是喜欢听着命令长大的。

所以,亲爱的妈妈们,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章开头的命令的话语换成下面的语句:孩子,妈妈现在有点忙,你能不能帮妈妈把碗刷了?好了,动画片看完了,你不打算去学习一会儿吗?孩子,爸爸在休息,看电视会打扰他的,你先看会儿书好吗?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担心遇到坏人或是交通问题。以后,如果有事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孩子,奶奶最心疼你了,你是不是也应该心疼一下奶奶呢?奶奶喜欢吃香蕉,你拿根香蕉给奶奶吃,奶奶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上面这些建议的口气,不仅能使家庭气氛和谐,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而当妈妈用建议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时,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他首先会觉得自己是受了重视。于是,在心理上,他更容易接受妈妈的这些要求。同时,他也会随着父母的引导,郑重地思考要做的事,作出决断,并考虑该如何做,这对他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