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655900000024

第24章 尾声

尾声

著书立说,情报机构立碑树传

2009年10月,是英国情报机构成立整整100周年的日子。为了隆重庆祝一下自己的百年大典,也为了检阅这一百年来的历程,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都想到了同一个点子,那就是分别出版一本关于自己的书籍。

其实早在2002年,军情五处就在英国各大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一则广告,招聘历史学家为自己编写“百年史”。广告词公开称:“兹招聘可靠的历史学家一名,兼职,不求体格健壮,但求明辨是非”。希望推出一套系统、全面、客观地记录军情五处一百年历程的书,并希望这本传记能成为一本权威著作,可以作为将来历史学家进行研究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来源。

广告还声明,这名被录用的历史学家将会用6年时间来完成这项“宏伟工程”。届时,他将在位于伦敦中部的军情五处总部内工作,每周工作两三天,年薪大约是3万到4万英镑。

工作期间,这名历史学家享有充分的特权,可以随意调用军情五处全部的秘密档案。据估计,这些档案总数达50万份,其中包括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情五处所从事的反间谍活动,以及后来针对爱尔兰共和军的情报活动。他还可以根据需要,接触任何一名现任或是退休离职的特工人员。自然,他可以依照自己的见解,在书中“自由地”评述军情五处的是非功过。但是,这本书最终的编辑权完全属于军情五处。

招聘工作负责人斯蒂芬·兰德已经致信几位著名历史学家,邀请他们参与竞聘。据透露,其中包括剑桥大学的现代史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和诺丁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理查德·奥尔德里奇。安德鲁曾参与撰写原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历史,当时就接触到了军情五处及相关单位,翻阅了专门从事海外情报搜集工作的军情六处的部分秘密文件。而奥尔德里奇则出版过一本关于冷战时期情报活动的书。

军情五处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据2009年10月6日有关报道说,首部披露英军情五处百年秘史的书籍已经于10月5日正式出版,书名为《保卫王国:间谍和政客》,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全书共6大部分,厚达1032页。值得一提的是,书名中“保卫王国”一词源于军情五处的警言。《保卫王国:间谍和政客》从军情五处的百年发展着眼,讲述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眼下反恐战争期间的对内情报秘史,披露了大量先前不为外界所知的历史细节,回顾了军情五处自1909年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从军情五处的视角,折射出近百年来英国历史的曲折起伏。

为完成这部史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鲁教授前后翻阅了大约40万份机密文件,采访了大量军情五处的退休官员,他本人甚至因此加入军情五处。

安德鲁说,“军情五处是历史上第一个授权历史学家接触机密档案的情报机构”,如此一来,英国的情报史就不会留下空白,也不会被扭曲。

由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授权、由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基思·杰弗里撰写的新书《军情六处》也于2010年9月21日问世,法新社9月22日转引了书中不少真实“007”的真实生活。

杰弗里获得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授权,得以翻阅自1909年至1949年秘密情报局全部机密档案。于是,秘密情报局早年的模样在新书中一览无遗。

现实中秘密情报局特工最大的特点是行动自由,但他们没有影片中邦德那般挥金如土的潇洒;相反,现实中特工常常捉襟见肘。现实与影片的另一个反差是,邦德总是能够在险象环生的情形中脱身,而现实中的许多特工却在行动中失去性命。

事实上,秘密情报局在创建之初不仅不神秘,而且有那么一些寒酸和落寞。

已故创始人兼第一任局长曼斯菲尔德·卡明在他的存档日记里这样描述秘密情报局新生阶段的情形:“每天走进办公室,待一整天,看不见一个人影,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不过,杰弗里在书中描述的众多特工形象,还是与“007”系列小说和影片中的“邦德”极为相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秘密情报局特工彼得·塔泽拉被空投至**控制的荷兰一处海岸,他涉水登岸,脱掉特制的橡胶外套,露出一套绅士晚礼服,进入一座海滨赌场,窃取情报。在进入赌场前,他的一名同伴特地在他身上喷洒几滴“轩尼诗”XO,以强化他所扮演的酒客形象。

杰弗里在书中写道,所谓英国特工都持有当局颁发的“杀人执照”一说只是一个传说,但秘密情报局确实有其他置人死地的行为。例如,在战后,当大批犹太难民航海偷渡至当时由英国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区时,英国秘密情报局曾实施“困窘行动”,炸沉5艘正在航行中的犹太难民船。

书之竹帛,传之后世——是总结,是反思,还是对未来辉煌不再的聊以自慰?

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写在纸上的——尤其是那种有“绅士”之称的国土上的男人们(现在当然也包括女人们),也许更应该明白个中奥秘。

因为这样的书毕竟不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或者是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