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656000000002

第2章 犹太人艰难复国 摩萨德横空出世

第一章 犹太人艰难复国 摩萨德横空出世

历经磨难的犹太民族终于建立了自己的以色列国,成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然而建国后不到24小时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却让6000人为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在阿拉伯人的包围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横空出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里没有停止过战争

巴勒斯坦是一方让人肃然起敬的“三教”圣地,也是古往今来的一块战祸频仍之地。它位于亚洲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和红海的亚喀巴湾,是联结北非和西亚的纽带,战略位置十分显要。从古至今,神秘的宗教氛围和旷日持久的战祸带来的复仇情结,让这里高大的橄榄树并没有成为一种和平的象征。

如今犹太民族建立的以色列国就在这片土地上。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国。

以色列可以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如今其国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625.9万(据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几乎与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屠杀的犹太人总数相等,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民族占23.3%——不过犹太人却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美国有580万,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就是这样的一个弹丸之国,这样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如何能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实在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然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圣经》时代开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后,曾先后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前923年,这个王国被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在北部的称为以色列王国,在南部的称为犹太王国。犹太王国的人称为犹太人,后来所有的希伯来人都叫犹太人。公元前722年,新巴比伦王国消灭了南部的犹太王国,国王及大批居民被掳掠到巴比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0世纪初,这片土地就一直处于异族的侵略、占领和争夺之中,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允许当年被巴比伦掳去的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在耶路撒冷附近恢复一个附属小国,重新定居下来。这些人就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

公元前143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终于摆脱了希腊马其顿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取得了80年的独立。但是好景不长,从公元前63年开始,犹太人的灾难又降临了。这时,穷凶极恶的罗马帝国又大举入侵巴勒斯坦地区,先后三次大规模地镇压犹太人的反抗运动,屠杀犹太人多达100万之众。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公元132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终于遭受了他们有史以来的灭顶之灾。

公元132年,犹太人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遭到镇压后,大部分犹太人被野蛮地屠杀了,侥幸存活下来的则被全部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后,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企图抹灭犹太人千年来与这片土地相连的痕迹。这一次,他们的国家被彻底地荡平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他们从以色列的南部迁徙到了北部。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后来几个伊斯兰国家又相继统治过这个地区,其中包括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又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犹太人从此彻底地失去了自己最后的家园,开始在世界各地流浪。他们先是逃亡到英、法、意、德等西欧国家,后来又大批地流向俄国、东欧和北美等地。

不过,犹太人被驱逐之后,巴勒斯坦地区的日子也并不太平。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发动了史上最大的“阿拉伯运动”,确立了“泛阿拉伯主义”。到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大量的阿拉伯人不断地迁徙过来,和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他们成了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区现代阿拉伯人的祖先。

到了公元1099年,欧洲封建王朝的十字军以“收复圣地”的名义,又一次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十字军东征”,千军万马长驱直入,十字军的铁蹄再次践踏着这片浸透着犹太民族鲜血的土地。十字军侵占了耶路撒冷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所谓的“神圣之家”——耶路撒冷国,把大批的犹太人驱逐出境,让他们再一次背井离乡。流落到西欧的犹太人在1492年又被全部逐出西班牙。1648年,大约30万流落在波兰的犹太人惨死在顿河流域的哥萨克屠刀之下。公元1187年,巴勒斯坦地区各族居民又一次揭竿而起,团结一致,终于击败了入侵多年的十字军,才使“耶路撒冷国”最后解体,巴勒斯坦地区获得部分解放,部分流落他乡的居民又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但是他们的灾难并没有由此结束。从1517年到1917年,也就是从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巴勒斯坦地区又被奥斯曼帝国整整吞并了400年之久。残留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已经所剩无几,到1880年,其人数还不到2万人;到1918年,也只有不到6万人。

到了中世纪末期,由于西欧各国商业资本得到空前的发展,散居在那里的犹太人在同当地人的竞争当中,遭到了当地政府和商人的迫害,使散居在西欧各国的犹太人不得不开始二次逃亡,被迫大批流亡到东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可是到了19世纪末期,东欧国家也开始出现“排犹”运动,特别是沙皇统治的俄国,多次发生有组织地杀戮犹太人的恶性事件。

在这种走投无路的窘迫之中,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自己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犹太人曾经有过多次的“回归潮”,从数百人到上千人不等。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他们回来之后开荒种地,或者是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从此定居下来。而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为了寻找一条有效的生存之道,打出“犹太民族主义”的旗号,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们声称“犹太人受歧视是由于失去了自己的祖国”,竭力在犹太人中间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号召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1896年,维也纳的犹太籍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出版了一本《犹太国》的小册子,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犹太人自治的国家的主张;他发起了“锡安主义运动”(即“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在赫茨尔的主持下,欧美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的巴塞尔召集了全世界犹太人代表,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机构相继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大会通过的复国纲领宣称:“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就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锡安主义运动”推动了第二次犹太人的回归浪潮,从1904年到1914年的10年间,大约有4万名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定居。

就在犹太复国主义者想要到巴勒斯坦去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在工业革命以后膨胀起来的大英帝国主义也野心勃勃,想去控制巴勒斯坦地区。于是二者一拍即合,英国很快就成了犹太复国运动的大本营。

1915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为了打败德国、瓦解奥斯曼帝国称霸中东,曾拉拢阿拉伯人,向他们许诺“承认和支持阿拉伯人的独立”,“把土耳其人从阿拉伯国家驱逐出去”,但是到了1916年春天,英国却背着阿拉伯人同法国签订了瓜分中东的秘密协定。当阿拉伯人识破了英国的阴谋之后,英国就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者希望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心理,竭力扶植犹太复国运动,制造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以达到统治巴勒斯坦的目的。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就给英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犹太籍的财阀华尔特·罗里柴尔德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宣称“女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批地移居巴勒斯坦。他们拖儿带女,千里迢迢,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在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之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居民仅有5万人,到了1939年已经猛增到44.5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着在1936年到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回归的犹太人大肆掠夺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土地,又把许多阿拉伯人赶出自己居住了多年的家园,从而在阿、犹两个民族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针对这种现状,英国在1939年又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但是阿拉伯人也并没有由此而平静下来,他们的希望是从此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就在英国人积极支持犹太人复国的同时,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推波助澜。从1943年至1945年之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和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无限制的移民和建立犹太人的国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4年的竞选活动中,也一再表示要协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

美国人的这种抉择,除了同英国人之间存在着在中东利益的竞争之外,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虐犹”事件有关。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等地的犹太人再一次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从1933年开始,**在德国执政后,推行了新的“虐犹”运动,从而掀起了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

**德国在1939年9月吞并波兰之后,就将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集中在波兰的“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内。随着法国、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和南斯拉夫等国被**德国占领,更多的犹太人处在**德国的控制范围内。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成功以后,德国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也跟随德军进入苏联,对当时居住在苏联的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屠杀。1941年12月,**德国在波兰设立了6个杀人的集中营,其中包括奥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整个二战期间,大约有600万欧裔犹太人被**德国虐杀。

到了1940年,回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后,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从1944年至1948年之间,已经有20多万的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了60万犹太居民。这些犹太人已经别无选择,他们认识到,只有巴勒斯坦才是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二战结束后,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期间,接替罗斯福的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要求英国首相同他讨论巴勒斯坦问题。杜鲁门在这份备忘录中说:“强烈要求取消这些不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限制。他们受到了**的残酷迫害,他们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园,而巴勒斯坦又是他们许多人要求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波茨坦会议后的8月31日,杜鲁门致函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说:“美国人民坚决相信,移民到巴勒斯坦去的大门不应该关闭。”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惨遭大屠杀的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于是联合国便相应地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开始真正关注犹太人复国问题。在多方的斡旋和协调下,1947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大会终于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此次联大表决,以美、苏等国33票赞成、阿拉伯等国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明文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委托统治后,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及其郊区(计158平方公里)实行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这个决议的实质其实就是使分裂巴勒斯坦“合法化”和公开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阿、犹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3还要多,而划分的土地面积却只占到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还被分割成几个大小互不相连的若干碎块,大部分是处在丘陵和土壤贫瘠的地区;犹太人当时只有60万,还不到巴勒斯坦当时总人口的1/2,而“犹太国”的总面积却占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并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这种公开的不公平,为后来连续不断地发生“巴以之争”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零点,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两位曾领导犹太人建国的领袖人物正式当选为以色列国的领袖——戴维·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哈伊姆·魏兹曼为首任总统。

成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及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11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就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国,并率先发去了贺电表示祝贺,承认其合法性,其速度之快就连以色列人也感到惊讶。据说美国当时发给以色列的贺电,竟然是在还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预先拟好了的,电文上写的国名竟然是“犹太国”,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为“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马上亲笔将电文上的“犹太国”抹去,改为“以色列”。

三天以后的5月17日,苏联也通电宣布承认以色列。

可是,美国的承认和祝贺并不等于一切就万事大吉——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不到24个小时,就遭到了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五个阿拉伯国家一致行动,大兵压境,他们企图用武力将这个刚刚成立的以色列国扼杀在襁褓之中。这场战争在当代中东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虽然刚刚成立的以色列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但是却有6000人为自己刚刚成立的国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第一次中东战争仅仅是一个开始。此后的四次中东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再加上无休无止的零星冲突和极端分子的恐怖活动,使以色列这个小小的国家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为了能在中东这个阿拉伯人的大家庭中争得一席之地,以色列人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同寻常的生存方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实行真正的“全民皆兵”。以色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的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犹太居民最多的国家,同以色列又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在以色列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子,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色列国内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却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50%左右。全国总工会在国家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以色列国真正的掌权人是总理而不是总统。同时,以色列还有一种独特的组织——“基布兹”,它非常类似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公社。在以色列的“基布兹”里,财产公有,民主平等,所有的成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没有哪个民族在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两千多年之后能重新复国,然而犹太民族却做到了;没有哪种语言能在消亡了两千多年之后重获新生,但是希伯来语却复活了;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有“共产主义式”的集体农庄,可是在以色列却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基布兹”;没有哪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现代科技能同以色列相比,在全世界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近1/4是犹太人,更不要说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卡夫卡、毕加索和斯宾诺莎这样的旷世名人都是出自犹太民族……

1949年5月11日,年轻的以色列取得了联合国的席位,成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为了在中东地区获得生存的权利,为了让自己的国家能在阿拉伯人的包围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以色列建国后不久,一个神秘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就横空出世,从而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摩萨德在“愚人节”成立

以色列的国家情报机构“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

它并不是犹太人创建的第一个情报机构,犹太人现代情报机构的创建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初期,犹太复国运动迅速发展,大量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巴勒斯坦,希望在这里重新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在同奥斯曼帝国和当地的巴勒斯坦人的斗争中,犹太人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秘密军事机构和情报组织。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的第一个间谍网是在1907年被发现的,这个情报网当时是为英国谍报机构服务的,因为英国不仅是奥斯曼帝国的敌人,同时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十年后的1917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又发现了另一个犹太人的间谍网。这个间谍网是由富裕的犹太商人哈龙·艾哈龙逊和他漂亮的女儿莎拉建立起来的,其使命同样是帮助英国搜集德国和土耳其军队的情报。这个间谍网当时最大的功绩就是窃取到了德国军队生产芥子毒气的秘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犹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抗敌人的袭击和骚扰,成立了“哈加纳”和“沙伊”等多个地下武装组织和情报机构。不过这些组织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只是分工不同。“哈加纳”重点在进行武装斗争,而“沙伊”是专门搜集情报的部门,就是今天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前身。

“沙伊”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获取有关巴勒斯坦人进攻犹太人的各种情报和及时发现邻国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到了1936年,“沙伊”的间谍网已经覆盖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可以向“哈加纳”提供各个方面的活动情报。而摩萨德最初也正是作为“哈加纳”组织的一个分支于1937年成立的,它的任务就是通过非法途径向巴勒斯坦地区偷运犹太移民、购买武器和搜集情报,以应付同巴勒斯坦人发生的冲突。

1937年摩萨德成立之初,其总部设在法国的巴黎。1940年巴黎被**德国占领后,摩萨德成员大部分都转入了地下活动。当时德国***大量屠杀犹太人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愤怒,使犹太人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摩萨德在法国的活动也得到了法国谍报机关所提供的广泛支持。为了实现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目的,他们以近似疯狂的行动,大量地向巴勒斯坦地区输送人员和武器。

到了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期间,这支摩萨德的队伍已经发展到接近400人,其中大部分是立志为犹太复国运动自愿加入的志愿者。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以后,它的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就指出:“我们需要出色的情报工作来帮助我们求得生存。我们的国家是地球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必须建立全世界最优秀的情报机关。”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以色列国家领导者就着力于情报工作,积极组建现代情报机关,使其为新建立的以色列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服务。首先,他们对“沙伊”和其他建国前的犹太复国主义的秘密组织进行改组,在“沙伊”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的秘密情报系统,并且构想组建一个更为有力的情报中心。不久以后,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和他的下属们的这种构想就付诸实施了。

在以色列建国前夕,犹太人对阿拉伯人真正的态度还不是十分的了解,正是依靠摩萨德的特工们出色的工作,才摸清了阿拉伯人的底细,并奠定了以色列的立国基础,从而让以色列这样的一个弹丸之国能在巴勒斯坦地区不断发展壮大。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前夕,以色列当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立国之途竟然是那样的艰难曲折。他们以为有美国等大国的支持,阿拉伯人是不敢轻易对他们动武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及时地预见会爆发战争。当时他们还派了犹太人的著名领导人梅厄夫人化装成阿拉伯妇女潜入约旦首都安曼,会见了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试探约旦人对犹太人建立国家的态度。不料这个约旦国王却欺骗梅厄说,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绝对不会对犹太人宣战,如果犹太人宣布建国的话。

梅厄夫人当时相信了阿卜杜拉的保证,认为不会发生战争。更可怕的是,以色列高层的其他领导人也同样轻信了梅厄夫人的判断,都一致认为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不会招来阿拉伯人的武装干涉,因而没有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应对阿拉伯人的武装入侵方面。

当时摩萨德尽管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是以色列的谍报人员却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以色列只要建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以色列上层集团能丢掉幻想,立足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他们在战争开始前就做了大量的情报搜集工作。当时,正好有一名以色列的谍报人员,从约旦最高军事机关弄到了一份详细地对以作战方案,证明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份详细地对以作战方案,以色列的上层领导人如梦初醒,立刻意识到战争的威胁迫在眉睫,于是就在着手建国的同时积极备战。

果然在1948年5月14日,当犹太人的政治领袖戴维·本-古里安宣告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后不到24小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便联合起来,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不宣而战。但是,由于以色列在此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保住了这个新生的犹太人的国家,为以色列国的成立举行了一次胜利的奠基仪式。

由于以色列特工人员的突出贡献,在以色列经过了建国初期情报工作的短暂混乱之后,1951年,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整合国家间谍情报工作的任务交给即将诞生的摩萨德。以色列成立之初,情报界之间的分工非常模糊,职责往往相互重叠。当时有“阿穆恩”、“辛贝特”、“外交部政治处”、“阿利亚-B”等多个情报机构,它们的分工大致是:阿穆恩负责军事领域情报,辛贝特负责国内安全事务情报,外交部政治处负责海外的谍报搜集并与外国安全机关建立关系,阿利亚-B负责有关移民的一切事务。这种政出多门的建制,势必互相掣肘,还会影响到办事效率。同时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又面临着来自阿拉伯国家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关系以色列的生存。可以想象,此时的以色列迫切需要阿拉伯世界的军事情报。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升级、美苏关系滑坡,以色列担心阿拉伯国家借紧张的国际局势,向他们发动新的进攻的心理在政坛占了主导地位,因此对军事情报的需要更是与日俱增。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时作为海外谍报刺探机构的外交部政治处对此贡献相当有限,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了解诸如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计划、经济建设工程之类的事情上,这些信息对当时的局势来说显然助益有限。不但如此,那些海外间谍在欧洲肆意挥霍,生活十分奢侈,这就更引起了其他情报人士的愤怒。作为阿穆恩的负责人,吉布利首先向政治处发起挑战,接着,辛贝特局长哈雷尔也成了吉布利的盟友,他们在向海外派驻了各自的谍报人员后,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形成了竞争,导致情报工作日趋混乱。

总理本-吉里安对此十分恼火,下令对情报机构进行整治。起初,整顿工作在他的好友罗文·希洛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还算顺利。但是那些原属政治处的谍报人员却对此大为不满,在一个名叫本-纳坦的高级特工的领导下,他们拒绝服从这一由最高领导人执行的改组,提出了集体辞呈,并焚烧了手中所有的秘密档案。这一反叛行为遭到了总部的鄙视,罗文·希洛在总理的支持下把反叛者抛到一边,全力改组,终于,“情报与特别任务局”宣布正式成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从此以后,以色列情报机构的权力得到了重新分配,摩萨德全力搜集海外谍报,并直接向总理负责,而由情报所引发的特别行动以及周边国家军事情报则由阿穆恩负责。

1951年4月1日——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愚人节的这一天,以色列正式成立了负责情报搜集、特别整治行动和反恐怖行动的统一机构——以色列“情报与特别任务局”,摩萨德从此横空出世,在以色列的国家机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摩萨德成立伊始,就得到了以色列上层的格外重视和关注。总理本-古里安亲自任命他的好友、被誉为以色列情报专家的罗文·希洛为摩萨德的第一任局长。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模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模式创建的情报机构摩萨德,不久就成了以色列最大、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情报机关,统辖着以色列全国的军事情报局、国内安全局、外交部调查局、警察情报局等情报机关,归总理直接领导,其地位在以色列内阁中甚至比中央情报局在美国政府中的地位还要高。

以色列著名的城市特拉维夫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在她的南端有一座陈旧的棕褐色小楼,门口挂着一块普普通通的牌子,牌子上面写的是一家大投资公司驻特拉维夫种子公司。从外表看上去,这座小楼其貌不扬,不引人注目,同周围的其他建筑物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总部就设在这里面。在摩萨德总部,常驻的工作人员大约保持在2000人左右,下面分设有九个处。这九个处分别是:

一、协调、计划行动处。该处的任务是负责策划、决定行动方案和有关的协调事务,具体的行动任务也大多由该处来执行。

二、情报搜集处。负责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秘密情报。

三、政治行动与联络处。该处的主要任务是同外国情报机关进行协调,建立合作关系。

四、人力、财务、安全事务处。

五、训练、组织事务处。

六、调查处。

七、战术行动处。

八、技术事务处。

九、派遣、装备处。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以上严密的分工和组织结构不难看出,摩萨德成立之初,就体现了犹太人的办事特色和作风,是一个高效率运转的情报机构。当时摩萨德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搜集政治、经济、军事和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的情报;此外,摩萨德还有200多名精悍的突击队员,专门从事绑架、暗杀、破坏和营救等特别行动。

根据消息灵通的西方情报界人士估计,摩萨德有一支大约2500~3000人的专职或兼职的特工队伍活跃在世界各地。那些人员在当地的公开身份大多是外交官、新闻记者、技术专家、巨富商贾、馆店服务员、酒吧跑堂、私人秘书或者是司机,但是这些人都经过严格的特别训练。他们在情报搜集、窃听、爆破袭击和谋杀行动等方面往往都身怀绝技,具有极强的间谍工作能力。

摩萨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在成立之初即与许多国家建立 了情报合作关系,以求得资源共享。多年来,摩萨德已经同美、英、法、德等多国的情报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巴黎和新加坡几乎是以色列的情报部门在欧、亚两洲的活动中心,它的情报网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摩萨德是直接对以色列总理负责,有特殊的法律加以保护,因此它的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相当保密,外界披露甚少,就连历任头目的姓名也被列为以色列最高的国家机密。这些人员通常要在退休多年后,才能公开其真正的身份;同时,摩萨德还要求它的每一名成员都要具结保证,日后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其在摩萨德的经历。即使是在退休以后,也要在指定的居住地生活10到15年以上,有的甚至终生都不能与外界接触。

因为承担着艰巨而重大的任务,所以摩萨德在以色列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的历届首脑都是由以色列总理直接任命,无须经过议会批准,这些人大都是总理的心腹,并且只对总理一个人负责。摩萨德的首脑每周一次例行向总理汇报工作,是以色列内阁中唯一有权不经通报就可以直接晋见总理的“特殊阁员”。

摩萨德的活动经费完全由内阁负责,它根本不需要因为钱的问题而去同国家的财政部门打交道。所以摩萨德在金钱的花费方面,是十分的慷慨和大方。

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摩萨德几乎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情报搜集,其水平之高,技术之先进,在全球几乎难有与其比肩者。早在摩萨德成立之初,那些特工们就根据犹太物理学家奈蔓的建议,将从国外搞到的数量庞大的情报输入并储存在电脑中。摩萨德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情报机构。他们就是凭借这种先进的情报优势,总能领先一步获取和运用这些情报去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时,摩萨德就是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截获了大量的高级机密,从而让以色列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以,摩萨德的情报工作几乎是无孔不入,它的触角就像章鱼一样,几乎可以渗透到它所需要到达的每一个领域。

如今,美国白宫的保密性能堪称壁垒森严,世界第一,但是对摩萨德的那些电脑黑客们来说,钻进去也同样是小菜一碟。摩萨德内部有一支精悍的“飞箭”特工队,其攻击的目标就是世界各国的机要部门。他们曾放言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使领馆是他们的“飞箭”不曾光顾过的,就连白宫也不在话下。当年美国白宫和国务院的电话,甚至连总统克林顿的电子邮件,他们都能获取。据说,当年摩萨德居然掌握了克林顿总统与他的小情人莱温斯基之间长达30多个小时情意绵绵的电话录音,并曾试图以此要挟。

以色列方面对此事矢口否认。他们说,摩萨德早就有了规定,不准摩萨德的任何成员在美国从事非法谍报行动。但是从摩萨德所一贯奉行的只要为了国家利益没有什么不能干的最高准则来看,很难说这个规定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而且,谁又能完全说清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在哪里呢?更何况早在198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曾挖出了打入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的犹太间谍波拉德。有一名从摩萨德退役多年的特工事后也曾透露,摩萨德首次对美国总统下手的时间是在1974年,其目的是想了解美国当时向沙特出售预警飞机的情况。

“冷战”时期,摩萨德从事间谍活动主要有两个政治目标:第一,打击以色列的敌人,侦察、获取对方的秘密;在国家之间实施离间,制造国家内部的混乱和分裂;第二,打破世界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孤立,对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渗透。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摩萨德在世界各地进行了五花八门的间谍活动,不择手段地开展工作。其工作重点就是在黎巴嫩遏制、破坏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与此同时,摩萨德为了加强同某些外国情报机关的联系,还主动充当一些国际势力的代理人,在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谍报、暗杀和破坏活动。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崛起和壮大,摩萨德开始把打击的主要矛头直接对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策划了多起对阿拉法特等“巴解”领导人的暗杀计划。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时,以色列当局也对其谍报机构进行了一些调整,这时摩萨德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六项:搜集阿拉伯等国家的军事情报;为自身的利益而搜集美国等盟国的情报;搜集发达国家的科技情报;监视国际反犹太复国运动的活动;搜集其他利益地区的情报;执行反恐怖主义活动的任务。

近年来,全球网络技术广泛使用,更给电脑高手云集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世界上许多“资深”黑客几乎都是以色列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渗透到世界上每一个需要到达的角落,就连美国也难幸免。

当年,美国最大的电讯集团NORTEL和其属下的TELRAD公司通过中标获得一个价值3300万美元的合同,为以色列空军更新电子通讯系统,以色列方面的一些技术人员可以由此进入这两家公司的元件生产领域。殊不知,TELRAD公司正是开发白宫通讯系统的承包商。这时,摩萨德特工就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打入这家公司的生产领域,他们在专为白宫通讯系统提供的电子元件中,巧妙地植入了难以发现的间谍芯片。这样一来,当该系统投入使用后,美国总统对国家机要部门所作的任何指示都被完全复制了,然后通过摩萨德设在华盛顿的一个计算中心,将美国的这些高级国家机密源源不断地传输到摩萨德在特拉维夫的总部。这时对摩萨德来说,美国的高级国家机密已经不再是机密了。

据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摩萨德总部内,有一幅由计算机控制的壁式地图,长达一百多米,以色列的敌人在全世界每个角落的活动都能在这块地图上显示出来。只要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异常,这块地图上的指示灯就会自动闪烁报警,这样,摩萨德就可以依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所以,摩萨德的情报检索和分析,实在是让一些国家防不胜防。

由于摩萨德多年来出色的间谍活动,它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局、前苏联克格勃一起,被公认为全球“谍海四强”。

不过,摩萨德初创时,并不是那样一帆风顺。它的第一任局长罗文·希洛虽然有“情报先生”之称,但是在他执掌刚刚成立的以色列国的情报工作时却出师不利,险些丢掉了以色列特工弗兰克的身家性命,同时让以色列派驻伊拉克的情报网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