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回忆
659400000020

第20章 附录一 在李宗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主席、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发展的时刻,广西区政协在这里举行“李宗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对广西区政协举办这一座谈会表示敬意!躬逢其盛,对广西区政协的盛情邀请,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刚才听了全国政协洪学智副主席的讲话,他对举办这一座谈会的意义和对李宗仁先生的毕生功业的评价,都讲得很好,对此,我完全同意,现在我补充几点。

广西地处边陲,在旧社会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晚清年代还是“协饷”省份。但广西各族人民刻苦耐劳,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鸦片战争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来,广西曾经出现了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之役,邓小平先生领导的百色起义,他们都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

李宗仁先生出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自幼受到前辈革命事迹的熏陶,所以在辛亥革命前夕,先后入桂林陆军小学和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军事,希望作为一个军人,参加实际战斗,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这一志愿,他逐步实现了“在讨袁(世凯)之役,他在护国军当了连长;在孙中山南下护法之后,他在护法联军中当了营长。一九二一年,孙中山令入闽粤军回师驱逐盘踞广东长达五年的桂系,建立了广州革命根据地。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通力合作,在孙中山先生的广州大本营的领导下,驱逐陆荣廷,赶走沈鸿英,并阻击唐继尧滇军的侵粤,最后出兵南路,完成了两广的统一,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一个牢固的政治基础。

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兴,李宗仁先生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首先入湘。北伐军七月誓师,九月便兵临武昌城下,在进展中以四、七两军战绩最为显著,第四军由于有**独立团抢先占领汀泗桥、贺胜桥,使四军有“铁军”之名;而广西军也因所至有功,取得了“钢军”的称号。

及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了,时李宗仁先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线军事,他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记得那时战区成立一个文化工作委员会,是由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推荐钱俊瑞、范长江主持其事的。及徐州会战爆发,李宗仁先生又采纳了周公所建议的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配合的方针,随而取得血战台儿庄的伟大胜利,当时党内文件称桂军为友军,信非偶然也。

抗战结束后,为一和平建国时期,毛主席曾到重庆商谈和平,但国民党当局一手撕破重庆政协决议,以致国共内战再起。此时李宗仁先生已由五战区长官调为北平行辕主任,被置于有职无权的地位,他看到战争才打一年,人民解放军便转守为攻,将进攻矛头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李先生目击时艰,亟谋解脱,因在一九四八年国民党政府片面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中,出来竞选“副总统”,迭经险阻,终于当选,使他与蒋介石的关系,重新陷于破裂的边缘。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因其主力部队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决战遭到彻底歼灭,为形势所迫,于一月二十一日宣布下野,退居幕后。李宗仁先生出任“代总统”,以重开和议宣示国人。一月二十七日,李先生致电毛主席,同意以毛主席一月十四日所提八项和平条件为谈判基础。蒋介石以此事未经党内讨论同意,勃然震怒,指使孙科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从而使国民党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李先生在南京所能看到的,正如毛主席所说:“就只剩下了‘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中经章士钊、邵力子先生随上海人民代表团北上呼吁,中共终于同意与李宗仁政府进行和谈,于是有张治中和谈代表团四月一日的北上。四月中,和谈代表黄绍竑、屈武携《国内和平协定》回到南京,李先生因鉴于形格势禁,不敢接纳和议,这在他以后所作的《声明》中,深深引为歉疚。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日上中天,光芒万丈,规模宏远,前无古人,海外同胞,同深感奋。李先生寄居海外,耳濡目染,也深有同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大陆这些年来百废俱兴,建设规模之大与成就之速,皆史无前例。国势日振,真可说举世瞩目。我本人虽失败去国,而对于我们国家经过百多年来的变乱以后,终于有今日和平建设的机会,私心弥觉欣喜。”李先生这一段话,反映了一个中国人的心声。

李宗仁先生认为,台湾问题必须解决,而内战不宜再有,因此,在一九五五年,他提出一项建议,主张国共两党重开和议,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恰巧在此时期,党中央有促请李先生回国看看的决策,于是我本人就应邀回到北京,受到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周总理在接见我时,高度评价了过去国共两党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两度合作作出的贡献。对今后海峡两岸关系,总理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团结对外”的方针,希望台湾当局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爱国人士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并欢迎李先生回国看看。

以这一次周总理接见为契机,以后我四上北京,两去欧洲把总理的话传达给李先生,在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李先生终于在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回到祖国怀抱。李先生回到祖国定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他还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申明他当年所走的这一条爱国主义的路是正确的,希望在台湾的国民党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作出贡献。

李宗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三年了,他的最伟大之处是毫不关心个人的成败,而唯重视祖国的前途。他曾对《欧洲周报》记者说:“我很高兴我们犯了错误,因为正由于我们的失误,一个充满前途和希望的新中国正在不断取得进展。”“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组织得这样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我们今天有的这样一个中国呢?”这一席话,时人许为知言。

今天,海峡两岸,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已出现了日益和缓的祥和气氛,人员交往和文化经济交流也在逐步取得进展。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强调统一和采取一些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措施,他们还设置了一些人为的障碍,使两岸同胞梦寐以求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还不能成为现实。我希望台湾国民党当局,具有像李先生那样的爱国情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适应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首先采取适当措施,促成两岸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加速统一祖国的步伐,以慰国人喁喁之望!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