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破楼兰终不还
660400000021

第21章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

战役影响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的胜利,是对德国致命的打击。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的胜利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从此,希特勒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其它同盟国的信心。这次战役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体走势也开始对德、意、日越来越不利。因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双方主将

斯大林:

斯大林(1879-1953),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1888年,斯大林进哥里教会小学读书,1894年升入第比利斯正教中学。15岁就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党员。1899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动派对年轻的苏维埃国家发起疯狂的进攻。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任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列宁多次派他到最关键的战线去指挥作战,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在粉碎尤登尼奇、邓尼金和波兰贵族的战斗中,他大智大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功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此授予他红旗勋章。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代表全党宣誓要实现列宁的遗训。1924年5月,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大会继续选举他担任总书记职务。他自此以后,一直到1953年3月5日逝世,他一直担任苏联的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战争中,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都有过杰出的贡献,立下不朽的功勋。但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他个人威望的提高,他忘记了列宁对他的批评,过高地估计自己,欣赏个人崇拜,因此也曾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

希特勒:

希特勒(1889-1945),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国家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是德国*********——即**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德国***的头领。他使一战后的德国走向强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和头号战犯,对20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同时希特勒也是杰出的演讲家、政治家、军事家、心理学家、建筑学家、画家。

战争中的故事

最传奇的狙击手

在战场上,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好办法是派出己方的狙击手对其猎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苏军准尉扎依采夫和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之间的狙击之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1942年秋,苏军沮击手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大显神威,扎依采夫在10天之中就击毙42名德军官兵。为了对付扎依采夫,德军调来了柏林狙击兵学校的校长科宁斯上校。科宁斯果然身手不凡,他从柏林飞抵前线不久,便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这天早晨,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苏军的阵地上。扎依采夫决定在下午采取行动。因为在阳光直射的上午,瞄准镜的反光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祖击手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隐蔽处则是暴露在阳光之下。扎依采夫让战友库利科夫藏在自己的隐蔽点,并小心翼冀地用枪管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扎依采夫则来到另一个隐蔽点,枪口死死地瞄准了科宁斯的藏身之处。

科宁斯果然中了扎依采夫的圈套,他朝那顶头盔开了一枪,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了下去。科宁斯以为扎依采夫真的已经中弹,于是从隐蔽处探出半个脑袋,想看个究竟。就在这一刹那,扎依采夫扣动了扳机,子弹正中科宁斯的前额。扎依采夫以自己的智惹和果敢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战争遗迹

俄罗斯母亲纪念碑

祖国母亲雕像位于斯大林格勒(即现在的伏尔加格勒)城区北部的马马耶夫岗高地,建于1966年。高52米,连同右手高举的宝剑,高85米,再加后座共104米。雕像重8000吨,内部有阶梯直通雕像的肩部。祖国母亲雕像是当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水泥雕塑,也是世界最高的纪念碑之一,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像高一米(不包括佩剑的高度)。

名人论战

1943年11月6日,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26周年的报告中指出卫国战争进程中根本转折是由一年中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所构成,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则是这个转折的起点。他在报告中说:“斯大林格勒是德国***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他还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军队的覆灭,那末,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它已经处在覆灭的边缘。”斯大林作出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卫国战争进程中根本转折的起点的评价。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不久,作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评价的。1943年2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给苏联政府首脑,也对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辉煌胜利表示祝贺,……不久,罗斯福给苏联政府寄来一份表彰斯大林格勒市荣誉状,他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中的转折点”。

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丘吉尔在1942年12月3日提出的英国国防大臣备忘录中却这样说:“目前正在斯大林格勒和俄国前线中央部分进行中的几场大战,胜负尚未见分晓。俄方的攻势很可能对德国的实力产生深刻的影响。倘若目前在斯大林格勒阵前被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被歼灭的话,俄军的南方攻势可能攻抵它的目的地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克。在这种情况下,留在北高加索的已经遭受俄军猛攻的三个德国集团军的地位就不但岌岌可危,而且甚至可能全军覆灭,这样一来,其后果也是无法估计的。”

毛泽东则早在1942年10月12日,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社论中,就公开地预见地作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评价。毛泽东明确指出:“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的进攻,这一战是带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他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他还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轶事

为喀秋莎而战

在苏联红军中,流传着一首美妙的歌曲,叫做《喀秋莎》,许多红军战士高唱《喀秋莎》,毫不畏死地冲锋,与德国士兵同归于尽。

在一次战斗中,当一个连的红军不得已撤退数百米之后,忽然发现,在德国军队的阵地上,竟然有一部留声机,正在放映着他们熟悉的《喀秋莎》。红军们当时就愤怒了,不能让喀秋莎落在德国人手中!于是,没有向上级请示,连长和手下的战士们怒吼着折回冲向敌人的阵地。

一时间枪炮声大作,喊杀声惨叫声乱成一团……

最后,当战士们抢回心爱的喀秋莎,他们不禁失声痛哭。为了一部留声机,或者说,为了某种精神,他们牺牲了将近一个排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