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660900000001

第1章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传奇人物

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集团创始人,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者,闻名世界的 “经营之神”。在企业经营实践上,是与杰克?韦尔奇并称的精英天才;在企业管理理论上,是与彼得?德鲁克、汤姆?彼得斯同等主要的管理大师;在成功学领域,松下幸之助更是与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齐名的世界三大成功学导师之一。

人物简历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因家境贫困,小学辍学,9岁就离家到大阪谋生;

1910年,在一家电灯厂做工;

1915年,松下幸之助与井植梅野结婚;

1918年开设松下电器制作所;

1935年扩大为松下电器产业公司,自任总经理;

1973年,引退到幕后,担任顾问。

传奇语录

“所谓实业者的使命,就是消除贫困,使全社会的人都摆脱贫穷,走向富有。”

“不是要寻找十全十美的人才,而是要发现并运用每个人的优点。”

“当我的员工1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指挥部属工作;当员工增加到1000名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0000名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世界闻名的“经营之神”

1990年初,日本一家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举办对企业经营者评价投票,松下幸之助名列“最后欢迎的经营者”榜首,被誉为“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只念过4年小学,没有风光的MBA学位,他是在实践中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现而今,世界最著名的培养MBA的商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也把松下经营管理的经验列入案例教材。他晚年著作的《经营管理全集》,被人们称为“经营管理的《圣经》”。

时至今日,松下电器公司已是名震全球的企业,拥有20万职工,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器制造商。松下幸之助的一生多姿多彩,充溢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小学辍学,开始学徒生活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一个小村庄,共有兄弟姐妹8个,他排行最小;父亲在村里一边务农,一边担任村公所工作,后来破产开了一家小木屐店,不足以养家,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兄姐8个,相继死了6个,只剩下松下自己和一个姐姐。

1904年,松下小学还没毕业,就到大阪一家火盆店当童工,他所干的工作就是用砂布、干草把火盆擦得乌光锃亮。由于擦得时间太长,松下稚嫩的小手常常被磨破,血肉可见,疼痛难忍。

在火盆店里只干了3个月,由于火盆店要搬迁,松下不得不离开。父亲又给他在一家自行车店找到了新的学徒工作。

自行车店里的工作丝毫不比火盆店来得轻松,每天差不多都要忙活十五六个小时。松下在这里操作机床,有时则学一点修车的技术,他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五代自行车店当学徒的时候,他一直想独立买成一辆自行车,可是,当时自行车是百元上下的高价商品,相当于今日的汽车,即使有人想买,也轮不到松下这样的小徒弟一个人去销售,顶多是让松下跟着伙计送车去罢了。

很幸运的是有一天,一位客户的伙计打电话来说:“送自行车给我们看看吧。我们老板在,现在赶快送来!”刚好其他伙计不在,松下的老板对他说:“对方很急的样子,无论如何,你先把这个送过去吧。”松下听了,以为好机会来了,精神百倍地把自行车送到客户那里去。松下虽然不是经销老手,却很认真地游说。

因为那是松下只有13岁,人家把他当做可爱的小孩。老板看他拼命地说明的模样,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个热心的好孩子,我决定买下来了,不过要打九折。”

因为太兴奋了,所以松下就一口回答说:“我回去问老板!”说完就跑回来告诉自己的主人:“对方愿意打九折买下来。”

主人却说:“九折怎么可以呢?算九五折好了。”

这时候,松下一心一意想第一次独立成交,很不愿意再跑一次去说九五折。,他竟对主人说:“请不要说九五折,就以九折卖给他吧。”说着哭了出来。

主人感到很意外:“你到底是哪方的店员啊?”

松下哭个不停。

过了一会儿,对方的伙计道店里:“怎么等了这么久呢?还是不肯降价吗?”

主人说:“这个孩子回来叫我打九折卖给你们,说着就哭了出来。我现在正在问他,到底是谁家的店员呢。”

伙计听了,好像是被松下的热心和纯情感动了,立刻回去告诉他的老板。

那位老板说:“他是一个可爱的学徒。看在他的份上,我就按照九五折买下来。”

就这样,终于成交了。这就是松下第一次销售成功自行车的例子。

那位老板甚至对松下说:“只要你在五代,这期间我们买自行车,一定向五代买。”

不轻易放弃的松下幸之助

从1905年到1910年,松下幸之助在五代自行车店干了6年。在这6年里,外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电既然能拉动电车,点亮电灯,那它必然有更广泛的用途。”松下时常在心里琢磨着。他明确意识到,只有该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决心到电气行业发展。

他曾到一家电器厂去谋职,这家工厂的人事主管看他衣着肮脏,身体瘦小,觉得不合格,但又不好一口回绝,于是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很惊讶,便又推脱说:“过几天再说吧。”

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表明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不能进入我们工厂的。”

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前去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执着,只好无奈地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没想到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说:“我已经学会了不少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一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正是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使他得到了这份工作。机遇,要靠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的的精神去订做,它才会来到你的面前。

在创业绝境中选择坚持

松下幸之助曾有好几年的时间倾心于改进电灯插口的研究,并向公司提出过改进的建议,但没有被采纳。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工业迅速发展,国内工商企业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面对这样的局势,他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他没有什么本钱,仅有老板给他的一笔退职费,又向别人借贷了一部分,数量也不是很多。空间只有一所不足10平米的房子,员工也就有五个人;此外,在技术上也不过关,仅凭自己在原来岗位上学到的一点技术,摸索着干。

事业的开端是非常艰难的,他们甚至不知道灯头的壳体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只猜想可能是用沥青、石棉和滑石混合压塑而成,为此研究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头绪。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总算解决了壳体制造的难题。

但是这种改良的灯头销量并不好,小作坊面临破产的危险,松下一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揭不开锅的时候,只好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饰拿到当铺去抵押借钱。

又一天,他独自拿着灯头到一家电扇厂去推销,不了这家工厂的老板看到灯头上的绝缘胶木部分和他们生产电扇底座所用的原料一样,于是双方达成合作生产电扇底座的协议。这样松下终于揽到一批活,他们几人一起投入紧张的生产,完成了全部订货,赚了一笔钱,基本收回了当初开业时的投资。

第二年年初,又接到2000个底座的订单。幸之助语聊还会有大量的电扇底座订单相继而来,小小的家庭作坊已经跟不上需要了,于是决定搬到大开街,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当工厂,并且在门口挂上“松下电气器具制造厂”的招牌,这就是后来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松下在创业中很注意向别人学习,他说:“我很穷,不得不独立地白手起家开创道路。因为没有学历,所以自己看到其他人,都觉得他们是优秀的。我总觉得与其看别人的缺点,不如学别人的长处。这样的结果是:尽可能地向别人学习,广泛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坚信创新是生存的法则

在度过了最初艰难的创业阶段后,松下电器制造厂的员工规模壮大到了50人,每月营业收入达1.5万日元。松下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国内的电器产品生产厂家中,无论企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松下电器制造厂都还是比较小的。他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研制新产品。

那个年代,自行车已经成为日本日常交通工具,而城市的公共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和路灯都跟不上,人们夜间骑车面临着照明的问题。用电石的瓦斯灯不仅价格昂贵,构造也复杂,而且经常出故障。虽然用干电池的车灯已经问世,但由于电池使用时间太短(仅3个小时),所以也没有实用价值。

松下幸之助认为只要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一种理想的车灯是能生产出来的。他投入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试验,终于制造出了一种炮弹型的电池车灯,用3节干电池,使用时间可达40个小时。这种车灯设计巧妙,物美价廉,产品投入市场后,反响非常好。

松下幸之助不断把新的电器产品推向市场,相继生产出电熨斗、电炉、电热器、真空管和收音机等,在日本市场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到20世纪30年代初,松下电器公司已是拥有8加工厂的大型企业了,产品有配电线器具、电热器具、收音机和车灯干电池四大部分,产品项目扩充到200余种,拥有职工将近1000人。

松下公司起死回生

1932年到1945年间,松下公司经理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逆境也接踵而至。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占领日本列岛,实行军事管制。当时日本正值通货膨胀,资源缺乏,而公会团体又发起要求增加工资的运动,松下电器公司急速滑向衰落。1948年年底,松下公司竟到了发不出年终奖的地步,工人们大批地辞职或自愿退休,到1949年,公司只剩下一半的员工。

再这样极度困难的情形下,松下幸之助创立了“PHP研究所”,倡导一种以重新创建日本繁荣复兴为目的的社会启蒙运动,并创刊“PHP杂志”,他本人每期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民主、劳资关系、税收及教育等方面的理解,以期唤起日本人民重建生活的信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争需要大量军用和民用物资,松下幸之助抓住了这个机会,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引进技术项目,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电灯泡、日光灯和电子管,大量积压物资几乎是销售一空,而美军的订货单仍如雪片一样飞来。由此,松下公司开始起死回生,年有盈余,并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1968年,松下电器公司成立50周年,这一个年度,公司的销售额为4671亿日元,银行存款超过了1800亿日元。算起来,每天可获得1亿日元纯利。松下幸之助的事业也达到了巅峰!

集思广益的企业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松下公司”很快研制出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电唱机等等这些受人欢迎的新产品,并在这些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松下电器真正成为千家万户生活的好帮手。

目前“松下电器”拥有20多万职工,总资产达500多亿美元;在世界500强大跨国公司中,排名第12名。

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与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活动中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这几方面是分不开的。

松下本来就是白手起家,他完全靠的是一种意志、决心和勇气。松下在《实践经营哲学》一书中,曾对“全员经营” 精辟的论述:“无论是有学问的人,还是精明能干的人,都需要‘集思广益’。没有这一点,就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这是因为不论是多么优秀的人,只要他是人,就不会像神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凭自己有限的智慧去工作,就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及看问题的片面性。这就要导致失败。”

为了集思广益,松下幸之助主张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1978年公司创建60周年这一年,全公司6万多职工提出177万条合理化建议,并对成绩突出者实行重奖。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之道

1973年,松下幸之助已是80岁的高龄,他引退到幕后,把权力交给女婿松下正治掌持,自己只担任顾问。他只身隐居在京都的“真真庵”别墅,每日听经,修身养性,著书立说,他不断反思这自己的一生,把他对经营的理解传播给社会。他对教育、社会公共事业,甚至国家政策都十分关心,表现了一个企业家独特的人生观和使命感。

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他留下的著作多达70余种,包括《论人生哲学》、《我的梦——日本的梦——21世纪的日本》等,他还是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名誉博士。

松下幸之助1989年逝世,享年94岁。他的长寿得益于他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永远敢于面对任何挑战,永远把面对的困境当作事业的开始。松下说过:“只要你有一颗谦虚开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他成就非凡事业的奥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