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666600000019

第19章 孙子兵法 (18)

丘吉尔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必须保存这支久经考验的队伍,这样,以后西欧是有机会取得胜利的。当然,也有人反对,主张和希特勒决战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经过讨论,决定按丘吉尔说的做,并且决定一方面顽强防御,另一方面调动所有能够使用的大小舰船,战略退却。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机会,希特勒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了前进。乘此机会,英法盟军开始实施战略退却计划。英军用最快的速度调集了多艘舰船,而且给某些舰船上的战士下达了“战斗到死”的命令,以此掩护大部队撤退。同时,又在格拉夫林、敦刻尔克和尼波特一带地区,组织了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其中有一道重要的“洪水防线”。

所谓的“洪水防线”就是指打开敦刻尔克和加来之间沿海一带的水闸,阻止沿着海岸迅速北上向海峡港口推进的德军装甲部队。等大水逐渐退却之后,就只遗留下一些不太深的积水。此时,德军的坦克呼啸而来,炮弹落在积水上,溅起高高的水柱。但是令德军没有想到的是水柱落下后,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积水中有大量的酒精和汽油,炮弹一旦落入水中,里面的汽油和酒精就燃烧起来,这就是盟军对付德军“水困火攻”的策略。

烈焰很快吞噬了德军的坦克,烧得德军惊慌失措,德军的优秀装甲部队就这样折损了。

撤退是困难的,德军的飞机在上空不停地盘旋轰炸,海滩、堤道和港口成了一片火海,英军的舰船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秩序井然地迅速登船,最终撤走了所有的人。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之下崩溃,然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的港口城市展开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等被围困的英军大部队撤走以后,有人劝同英军并肩战斗的法军第一集团也

随英军快速撤退,但是法军坚决地说:“我们宁愿将最后一滴血洒在法国的土地上,也决不撤退!”法军第一集团只有部分人随着英军撤走,两天后,剩下的要么被俘,要么战死。至6月4日下午5点23分,盟军总共从敦刻尔克港和海滩上撤走了33.8万余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和比利时军队12.3万人。当天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

这次撤退,英法盟军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法军被俘4万余人,英军则伤亡6.万人。其中损失的舰船、飞机更是不计其数,而且盟军的重型武器装备全部丢弃在沿岸地区。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很多军事家认为“德国的失败和欧洲的光复均始于此,并称这次战略退却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由此可见,保留有生力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同时战争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变数,这包括气势上的对碰。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准备出兵征讨鲁国,扩大自身的领土范围。鲁庄公听说了这个消息,决定动员鲁国所有的力量,同齐国决一死战。

当时鲁国有一个人叫做曹刿,他认为当时鲁国的大臣们昏庸无能,没有深远的见识,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就此沦丧,于是觐见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鲁庄公接见了他。曹刿问鲁庄公凭借什么带领大军同齐国作战,鲁庄公回答:“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享用,都会分发给下面的将士。”曹刿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小恩小惠,受益的只有几个人,不能遍及全国,所以民众是不会为您出力的。”鲁庄公然后又说:“对于神明,我一直很虔诚,祭祀神明的祭品从来不会虚报。”曹刿回答:“对于神明,这些小小的虔诚是不会感动他的,神明也不会福泽鲁国。”鲁庄公最后又补充:“对于民间的大小诉讼,虽然不一定全部明察秋毫,但是一定会根据情理来处理。”曹刿笑了,说:“君王这才做到了自己的责任,老百姓这样才愿意为其效力。”他请求随同鲁庄公一起奔赴战场,鲁庄公答应了。

不久后,齐国侵入鲁地,所向披靡,鲁军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齐军一看鲁军败退,大部分都骄傲轻敌,认为鲁军是不堪一击的军队,于是发起更大的攻势。鲁庄公看到齐军这么嚣张,心中愤怒,决定出兵迎战,让他们见识一下鲁军的威猛。这时曹刿出来劝说道:“现在齐军嚣张,我们出曹刿论战浮雕。画面上的曹刿正在向鲁庄公讲解作战的原则和取胜的原因。

随英军快速撤退,但是法军坚决地说:“我们宁愿将最后一滴血洒在法国的土地上,也决不撤退!”法军第一集团只有部分人随着英军撤走,两天后,剩下的要么被俘,要么战死。至6月4日下午5点23分,盟军总共从敦刻尔克港和海滩上撤走了33.8万余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和比利时军队12.3万人。当天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

这次撤退,英法盟军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法军被俘4万余人,英军则伤亡6.万人。其中损失的舰船、飞机更是不计其数,而且盟军的重型武器装备全部丢弃在沿岸地区。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很多军事家认为“德国的失败和欧洲的光复均始于此,并称这次战略退却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由此可见,保留有生力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同时战争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变数,这包括气势上的对碰。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准备出兵征讨鲁国,扩大自身的领土范围。鲁庄公听说了这个消息,决定动员鲁国所有的力量,同齐国决一死战。

当时鲁国有一个人叫做曹刿,他认为当时鲁国的大臣们昏庸无能,没有深远的见识,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就此沦丧,于是觐见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鲁庄公接见了他。曹刿问鲁庄公凭借什么带领大军同齐国作战,鲁庄公回答:“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享用,都会分发给下面的将士。”曹刿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小恩小惠,受益的只有几个人,不能遍及全国,所以民众是不会为您出力的。”鲁庄公然后又说:“对于神明,我一直很虔诚,祭祀神明的祭品从来不会虚报。”曹刿回答:“对于神明,这些小小的虔诚是不会感动他的,神明也不会福泽鲁国。”鲁庄公最后又补充:“对于民间的大小诉讼,虽然不一定全部明察秋毫,但是一定会根据情理来处理。”曹刿笑了,说:“君王这才做到了自己的责任,老百姓这样才愿意为其效力。”他请求随同鲁庄公一起奔赴战场,鲁庄公答应了。

不久后,齐国侵入鲁地,所向披靡,鲁军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齐军一看鲁军败退,大部分都骄傲轻敌,认为鲁军是不堪一击的军队,于是发起更大的攻势。鲁庄公看到齐军这么嚣张,心中愤怒,决定出兵迎战,让他们见识一下鲁军的威猛。这时曹刿出来劝说道:“现在齐军嚣张,我们出曹刿论战浮雕。画面上的曹刿正在向鲁庄公讲解作战的原则和取胜的原因。

击,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心愿,而且能否打赢齐军还不一定,我们应该做的是坚守阵地。”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下令全军固守阵地,只让弓箭手对齐军放箭,稳住阵脚。齐军因为漫天的箭雨冲不进鲁军的大营,反而很多人中箭受伤,只得后退。

没过几天,经过休整的齐军在鲍叔牙的带领下发起了二次进攻。鲁庄公想迎战,但是曹刿再次劝他坚守阵地,鲁庄公又一次听取了他的建议。齐军这一次还是没有攻进鲁军的大营。齐军士兵都有些丧气和疲惫,只好再次退回。

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迎战,齐军所有的人都认为鲁军胆小怯懦,不足为患,于是决定再来一次进攻,一举灭掉鲁国大军。齐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曹刿观察来势汹汹的齐军,发现他们这次的势头没有上两次大,估计齐军真的觉得鲁军软弱可欺。这次,他没有劝说鲁庄公固守阵地,而是向鲁庄公请命出击齐军。

为了鼓舞士气,鲁庄公亲自擂鼓,发起攻击命令。鲁军将士看见皇帝亲自擂鼓,加上上两次没有出击,全都士气高昂,奋勇拼杀,把齐军杀了个落花流水,节节败退。

鲁军大胜,鲁庄公高兴地下令追击残兵。曹刿让庄公等一下,自己登城观望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鲁庄公问其缘由,曹刿说:“齐国是大国,兵力很强,被我们打败就逃跑,后面可能会有埋伏的。我登城观望,发现他们的军旗杂乱,车辙混乱,看来是真的溃败了,所以才让您下令追击的。”庄公不得不佩服曹刿的思虑周全,于是下令追击齐军,给了齐军沉重的打击。鲁庄公获胜后,与曹刿讨论战争胜败的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打仗用兵靠鸣鼓则进,鼓声很多时候决定着士兵的勇气)。第一次击鼓,士兵勇往直前;再次击鼓,勇气开始衰竭,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殆尽了。齐军三鼓气竭,但是我军初鼓正盛,所以能够打败敌人。”《孙子兵法》的“行军”篇讲“令之以文,齐之以武”阐述的是如何治军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要晓之以理,常和孩子促膝交谈、平等沟通,这是“文”;另一方面又要有规矩家法,形成适当的约束,使孩子有所畏惧,有适度压力,这是“武”。

春秋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击,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心愿,而且能否打赢齐军还不一定,我们应该做的是坚守阵地。”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下令全军固守阵地,只让弓箭手对齐军放箭,稳住阵脚。齐军因为漫天的箭雨冲不进鲁军的大营,反而很多人中箭受伤,只得后退。

没过几天,经过休整的齐军在鲍叔牙的带领下发起了二次进攻。鲁庄公想迎战,但是曹刿再次劝他坚守阵地,鲁庄公又一次听取了他的建议。齐军这一次还是没有攻进鲁军的大营。齐军士兵都有些丧气和疲惫,只好再次退回。

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迎战,齐军所有的人都认为鲁军胆小怯懦,不足为患,于是决定再来一次进攻,一举灭掉鲁国大军。齐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曹刿观察来势汹汹的齐军,发现他们这次的势头没有上两次大,估计齐军真的觉得鲁军软弱可欺。这次,他没有劝说鲁庄公固守阵地,而是向鲁庄公请命出击齐军。

为了鼓舞士气,鲁庄公亲自擂鼓,发起攻击命令。鲁军将士看见皇帝亲自擂鼓,加上上两次没有出击,全都士气高昂,奋勇拼杀,把齐军杀了个落花流水,节节败退。

鲁军大胜,鲁庄公高兴地下令追击残兵。曹刿让庄公等一下,自己登城观望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鲁庄公问其缘由,曹刿说:“齐国是大国,兵力很强,被我们打败就逃跑,后面可能会有埋伏的。我登城观望,发现他们的军旗杂乱,车辙混乱,看来是真的溃败了,所以才让您下令追击的。”庄公不得不佩服曹刿的思虑周全,于是下令追击齐军,给了齐军沉重的打击。鲁庄公获胜后,与曹刿讨论战争胜败的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打仗用兵靠鸣鼓则进,鼓声很多时候决定着士兵的勇气)。第一次击鼓,士兵勇往直前;再次击鼓,勇气开始衰竭,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殆尽了。齐军三鼓气竭,但是我军初鼓正盛,所以能够打败敌人。”《孙子兵法》的“行军”篇讲“令之以文,齐之以武”阐述的是如何治军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要晓之以理,常和孩子促膝交谈、平等沟通,这是“文”;另一方面又要有规矩家法,形成适当的约束,使孩子有所畏惧,有适度压力,这是“武”。

春秋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第十篇地形篇:行而避害,扩而有法题 解本篇的上半篇主要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武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将领在作战前必须对它进行认真精密的研究,以为立胜前提;下半篇则是主要针对军队必败的六种情况,简称为六败加以论述。在篇末还阐述了爱兵的重要性和将帅的责任心。

孙武在六形中,指出了在六种不同地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而在六败中,孙武则是将警惕防止这些必败情况的发生列为将帅的主要责任。他强调说,凡是出现这些必败的情况,并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错误。孙武在重视地形的前提下,又指明了地形不过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再一次强调“上将之道”在于“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

地之道,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经典再现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