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疲劳的生活
667500000017

第17章 小疲劳,大隐患 (5)

出汗是一种脱水,之所以脱水的后果严重,是因为失去的水会带走血液里的电解质,影响电解质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我们身体的神经、肌肉之所以能够运动,就是因为血液里的电解质,一旦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首当其冲的是神经、肌肉不听使唤了,疲劳,没力气,就是它们不听使唤的一种表现。

我遇到过一个病人,天热,受不了了,就去冲凉水澡,倒是很痛快,结果晚上就发起了高烧,吃了退烧药没退,又加量,终于出了一身大汗,烧倒是退了,但从床上站起来人就瘫在地上了,四肢软得和棉花似的,家里人吓坏了,怎么治发烧治出了瘫痪?赶紧往医院送,又遇到一个年轻的值班医生,一看病人瘫软的样子也怀疑是脊髓出了问题,正开了 CT

申请单要他们去检查的时候,值班主任来了,一问情况,当时就取消了CT单,马上去查了个血钾。一看结果,比正常人低多了,正常人的血钾是 3.5~5.5毫摩尔 /升,他才 1.5毫摩尔 /升。这才知道,问题出在他的大汗淋漓上,是出汗造成的“低血钾症”,马上静脉补钾,人立刻有劲儿了,瘫痪的症状全部消失,家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钾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微量但能决定生死。我还遇到过一个病人,之前他是因为腹泻,有点脱水,往医院走的路上,过马路的时候突然不能迈步了,脑子很清醒,但就是身体是软的,像瘫了一样,开到眼前的车一点准备都没有,差点撞上,还好边上的人把他抬过了马路,送到医院,发现也是低血钾造成的。

钾能增强人体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度,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钾充足的时候,人就不至于无力;它降低了,马上就会出现肌肉酸软、松弛甚至瘫软的现象,尤以下肢最为明显,称为“缺钾性软瘫”,那个过马路时症状突发的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呼吸肌、心肌,引起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和严重心律失常,不过只要发现及时、诊断清楚,治疗起来很简单,静脉补钾就可以了。

俗话说“血汗同源”。中医经典《灵枢》一书中也说:“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强调已经出血的人,治疗时要忌汗;而出汗很多的人,也不要用放血疗法。因为无论是汗还是血,都会带走身体的能量,也会带走血钾,使人处于虚弱状态,如果二者相加,后果将更为严重。

出大汗或者拉肚子到脱水的地步时,就算没到瘫软的地步,人也会觉得很累,如果是孩子则会更危险,可能会因为脱水而危及生命。这时候应该直接冲服一种“口服补液盐”,药店也有卖的,里面含有很关键的电解质,如钾、钠和葡萄糖,喝了可以直接入血,很快就能改变疲惫无力的状态,然后再根据体质进一步用中药补养。同时,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白开水或糖水,而要喝些果汁或糖盐水,特别是橙汁、橘汁,其中含钾很多,补钾最快。茶中也含钾,所以夏天喝茶解暑,也就是防止血钾过度降低。

⊙夏吃“生脉饮”,秋天不疲倦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天热,大热是耗气的,阳和气都是身体的功能,功能被损伤了就要减退,减退直接的后果就是疲劳,比如中暑就是严重耗气的结果,此时人会疲惫不堪,甚至休克。所以中医提倡在夏天开始时吃“生脉饮”,就是为了养阳,增强功能。

上面说的那个容易出汗的退休教师,其实应该在夏天刚开始的时候就吃“生脉饮”,那样就不至于大汗淋漓,乃至血钾丢失了。“生脉饮”的三味组成药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麦冬和五味子是酸味的,中药里酸味的药都有收敛的作用,这两味药收敛的是汗和被汗耗散的心气。别小看这个方子,现在由它提取出的静脉注射液,是可以用来治疗休克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夏天都是很少吃补药的,因为补药会让人上火,其实要看是什么补药了。

夏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主要都集中到体表去了,身体里面是空的,所以夏天的时候很少感冒,但胃口一般都不太好,而且容易发生腹泻、肠炎之类的胃肠疾病,因为内里气血不足,没能力消化食物。这时候,气血也是最容易耗散的,因为它们就浮在表面,很容易被炎热消耗,因此夏天的补养也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选对药。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天热,大热是耗气的,阳和气都是身体的功能,功能被损伤了就要减退,减退直接的后果就是疲劳,比如中暑就是严重耗气的结果,此时人会疲惫不堪,甚至休克。所以中医提倡在夏天开始时吃“生脉饮”,就是为了养阳,增强功能。中医是绝对不会建议人在夏天吃阿胶的,因为阿胶是补阴血的,性质比较滋腻,

只适合秋冬以后吃,到那时候,人体的气血才回到里面去,才有可能消化性质滋腻的阿胶。

有经验的医生开阿胶,即便是秋天,也一定要配陈皮、砂仁之类的,因为阿胶特别容易妨碍胃口,中医的术语叫“碍胃”,即影响消化的意思。配陈皮之类有点燥性的药,就是为了改变阿胶的静态,避免吃进去之后把脾胃吃呆滞了。用阿胶做秋冬吃的补膏,也一定要加点黄酒,一个是为了暖胃,一个就是为了让阿胶的性质活泛起来,便于胃肠吸收。所以,即便是需要补血的人,在夏天,对阿胶这样的滋补品也是要特别慎重,因为春夏只是适合养阳而已。

《备急千金方》对“生脉饮”中的五味子特别推荐:五月宜用五味子养心气,因为五月属于火,属于心,心气容易耗散。你看看,古人开始养心气,都要赶在夏天到来之前,可见夏天是个多么消耗心气的季节!而且夏天过不好,人在接下来的秋冬都会感到疲倦,那种疲倦不是懒,而是心脏这个身体发动机的动力不足了。

⊙体质虚的人发汗,一定要见好就收

中医讲,汗是“阳加于阴”的结果。就是说,只有气作用于身体里的营养精微物质之后才能产生汗,所以必须有阳气存在,如果一个人的阳气很虚,可能连汗都出不来,比如虚弱的人感冒时,都要用人参,就是增加阳气把该出的汗托出来。

中医重视汗,把汗视为虚的原因或结果,主要是气虚,其次是阴虚。

阴虚出汗的特点就是夜里出,叫“盗汗”,好像强盗似的,偷偷出,醒的时候会发现,被子都被汗浸湿了。这种情况的人除了疲劳之外,还有手脚心热、心烦口渴的感觉,身体也偏瘦,好像内里总是有火,有热,出汗的时候更有燥热的感觉,总以为是自己夜里盖多了。这是因为他们的阴气不足,本来也不盛的阳气显得亢盛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虚性的亢盛,他们出汗也是一种被疾病“误导”的散热方式。

而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疲劳出汗,出汗的人则往往不会觉得热,而且一边出汗一边还怕风吹,怕冷。他们疲劳的感觉更加严重,有时候好像气都喘不到鼻子上,要弯下腰才行,他们也会比阴虚的人更容易感冒。老百姓总觉得他们感冒是因为总出汗着了风,其实不是,出汗是气虚,气虚就是他们免疫功能下降的标志,这类人不仅容易感冒,也容易罹患其他疾病。这个时候,中医会建议他们去吃“玉屏风散”或者“玉屏风口服液”。

我前面讲的那个患“何杰金瘤”的朋友,虽然前后病情有变,但始终是典型的“玉屏风散症”:面色很黄,而且一点光泽都没有,这是典型的脾虚颜色;吃得很少,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化验发现血浆白蛋白、白细胞都远低于正常值,这是脾气虚、免疫功能不足的表现;非常怕风,夏天的时候都要穿羊毛衫,这是脾气虚导致了肺气虚,卫外功能不足了……为了提高抵抗力,他打过一段球蛋白,打了之后效果确实好,感冒的间隔拉长了不少,后来因为球蛋白难买到,就用“玉屏风散”代替着,维持得也不错,疲劳感缓解了不少。

打球蛋白是直接把免疫力借过来,相当于“给人鱼”;吃“玉屏风散”等于培养自己的免疫力,相当于“授人渔”。显然后者的价值更大。

继续说我的这个朋友,他是南方人,有一次来北京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有明显的表征,就是浑身疼、发烧,不过他那种体质,发汗的话肯定要特别谨慎的。但当时他的表征明显,不出汗烧就退不下去,于是我用了“感冒清热冲剂”,就是同仁堂研制的,很苦的那

种感冒药。

如果是个身体很棒的人,有这种不宣透就不解的表征,我可能还要再加点发汗药,只要汗出透了,感冒就能彻底好了,否则,有外邪留在体内就会留后患,比如我们感冒后遗留的很长时间不好的咳嗽,往往是表邪没宣透的结果。但是对他我就不敢了,而且等他出汗到一定程度,还要赶紧加上“玉屏风散”。

因为中医讲,汗是“阳加于阴”的结果。就是说,只有气作用于身体里的营养精微物质之后才能产生汗,所以必须有阳气存在。如果一个人的阳气很虚,可能连汗都出不来,比如虚弱的人感冒时,都要用人参,就是增加阳气把该出的汗托出来。阳气虚还可能使汗出不止,因为没有足够的阳气固摄阴液了,我的这个朋友就是。因为担心他的阳气被汗损耗,我只能见好就收,及时地把通过补气来止汗的“玉屏风散”用上了,有点一边打一边揉,“胡萝卜加大棒”的意思。

很多体质本身就虚弱的人,很容易感冒,而且他们可能有个误区,觉得只要是感冒了,就要忌补品,少吃东西,甚至需要空腹疗法。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忌口针对的是本身因为饮食积滞而诱发的感冒,空腹则是为了减轻胃肠的负担。如果你本身是个很虚弱的人,采取这种不补也不吃的办法,是不可能把外邪推出去,把感冒治好的。虚人、老人的感冒,如果同时气虚又很厉害,可以在吃“感冒冲剂”之类辛温解表的药的同时,加点补气药,比如性质比较平和的西洋参,可以用十几片西洋参泡水代茶饮,不上火,同时可以稍微助推一下不足的阳气。

⊙夜里出汗,用“当归六黄汤”

疲劳而且出盗汗的人,应该用“当归六黄汤”,也是李东垣的方子。他在一组养阴、清虚热的药物之前,用了黄芪,为的是补养被耗竭的气力,改变疲劳状态。不过,用这个方子的人,热象一定要比较明显,因为里面用到了清热作用不小的黄连、黄芩、黄柏,分别是能清心火、肺火、肾火的清热药。如果是气虚的人,特别是脾气虚,平时动不动就腹泻的,这药是禁忌的。

我们说了,气虚的人容易疲劳,因为气虚是功能不足、体力不支;阴虚的人也容易疲劳,但他们的疲劳却是阴精被消耗的结果。所以同样是疲劳,治法却大相径庭。那么,怎么辨认他们的差异呢?看出汗的性质就可以了。

如我们上面所说,阴虚的出汗一般是盗汗,这种汗是在夜里睡觉时出,醒来发现自己出汗了。有的一入睡即出盗汗,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方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盗汗即出。出的汗量,悬殊也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 5时许,或在醒觉后 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且醒后就不再出汗了,一般也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也不明显。

中型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至会将睡衣都湿透了,醒后汗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因为热而汗出,醒来后有时会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

就有汗液大量涌出,随着入睡,汗出可使其惊醒,醒后汗液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同时混有汗臭。严重的时候可将被褥浸湿,甚至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抱怨自己疲劳不堪,同时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比较烦躁,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甚至还有低热或潮热,手脚心热,头晕,消瘦,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人的瘦,和气虚疲劳的那种瘦不一样,前者的瘦发干,身体好像是缺水的,而且脸色也偏红,舌质也偏红。气虚人的瘦是瘦而且发虚,肌肉不仅少,而且很松软,脸色一般是发白的,舌质的颜色也淡,更没有阴虚人的热象,相反的倒时常是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懈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