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巩县(今属河南巩义市)。开元二十三年(735),自吴越漫游归来,赴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取。天宝三载(744),初次遇李白于东都。后又赴长安应征召,因李林甫的把持,与元结一同落第,所以终身未成进士。后曾向玄宗三次献赋,以文干禄,这些赋自然难以写得好。天宝十四载,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幼子即在这一年饿死。安史乱起,辗转兵间,曾任肃宗朝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得罪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而去,经秦州而入蜀,构草堂于成都,从此草堂就和杜甫结合在一起,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但他在草堂实际生活的时间不过一年多,因中间曾避居梓州。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时,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因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打算到郴州去依靠舅父崔伟,不料途中阻水,风痹加剧,病倒船中,不久就死了。他的绝笔为《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指京都)深。”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危及京都的动荡局面,还是十分担心,最后两句的“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则又写出贫病中已乏炼金之术,无法妥筹家事,善处身后了。
杜甫祖父审言病危时,曾对问病的宋之问等说:“但恨不见替人!”(《新唐书》本传)可是杜甫不但做了他祖父的替人,还自豪地对他儿子宗武说过:“诗是吾家事。”
他死后,家属因无力营葬,只好旅殡于岳州。儿子宗武,后也流落湖湘而死。临终,曾命其子嗣业给杜甫迁葬,也因家贫而未成。直到元和中,才移葬于首阳山下杜审言墓旁。李杜两大诗人的身后,竟凄惨到这样地步。宋人徐介《耒阳杜工部祠堂》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有了杰出的人才而不知道爱护纪念,这就说明当时的时代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杜甫是一个严肃的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诗人,虽然他参加实际的政治生活时间,总起来不过三年,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却是贯串始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些都是他三十岁前的作品,却已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创作锋芒。相对说来,李白的出世思想多些,杜甫的入世思想多些,也比较现实些。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使百姓温饱,风俗淳厚,希望有广厦万间来大庇寒士,免得雨漏床头,彻夜不眠。所以他也不大讲究虚幻缥缈的神仙佛道。而他的政治热情和生活态度又较为一致,很少有轻薄的绮艳语句,对妻儿弟妹也有着深挚之爱。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毋宁说,积极的一面多于消极的一面。缺点是拘谨,不像李白那样敢于突破。
历来封建士大夫中,也有不少描写民间疾苦的诗文,除了其中装腔作势,自表“仁爱”外,某些较好的作品,读起来总觉得和人民的痛痒隔了一层,多少有些像旁观者似的,杜甫就不同,和人民的距离就少些,好多作品,使人真有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之感。这原因,固然由于他自己也饱经忧患,因而对人民的苦乐也有更深刻敏锐的了解与体会,所谓己饥己溺,也促使他逐渐确立了对人民的态度。然而自安史之乱至唐朝灭亡,类似杜甫那样的出身学养,那样流离困顿的封建士大夫不止一个,为什么在创作上不能达到杜甫那样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不能使后世的读者那样感动?万方多难、千家野哭的客观历史是人人心中共同感受的,但倾诸纸墨,使读者感到如泣如诉,引起强烈共鸣的却不是人人笔下所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就不能不感到杜甫之难能可贵了。
【注释】
① 望岳,杜集中以“望岳”为题的共三首,余二首一写西岳华山(卷六),一写南岳衡山(卷二十二)。② 岱宗,泰山别名岱,因其居五岳之首,故曰岱宗。夫(fú),语助词。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云: 老杜诗凡一篇中皆工拙相半,“《望岳》诗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何如,虽曰乱道可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还可举出《咏怀古迹》中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两句来。③ 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家名,都在今山东境内。齐在泰山北,鲁在泰山南。未了(liǎo),无穷无尽。意谓泰山横跨齐鲁,故青翠的峰峦望个不尽。
明王嗣奭《杜臆》云:“语未必实,而用此伏岳之高,真雄盖一世。”④ 造化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了。造化,万物的主人之意。钟,赋予,集中。⑤ 阴阳,阴指山后(山北),日光不到,故易昏;阳指山前(山南),日光先照,故易晓。在同一山区内,而光线如此幽明不同,足见泰山之高大。割,分划。⑥ 荡胸句,意谓望着山中云气层起,不觉心胸爽朗,就像云气在胸间波荡一样。曾,通“层”。⑦ 决,裂开。眦(zì),眼眶。入归鸟,山高鸟小,远望归鸟,几乎睁得眼睛也裂开了。这是一种夸张说法,实是“极目”意。入,“入目”之“入”。⑧ 会当,终当,总有一天。凌,跃上。⑨ 一览句,用《孟子·尽心》“登泰山而小天下”意。
【说明】
作者在洛阳下第后,曾探其父杜闲于兖州司马任上,乘便游兖州一带名胜。这诗大约写在这段时间。诗题叫“望岳”,第七句也说“会当凌绝顶”,可见只是瞭望,并未登顶,故也从“望”字上着意,而山的形势和作者的抱负,也就毕现于诗中。到大历初,他的《又上后园山脚》一诗中曾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日观为泰山东南岩,似乎后来还是上去了。一说即这一次。但他以“望岳”为题的尚有望西岳、南岳二首,皆望而未登。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后来惟退之‘荆山已去华山来’七字足以敌之。”
赠卫八处士①
杜 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③,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④。
访旧半为鬼⑤, 惊呼热中肠⑥。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⑦。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⑨。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⑩。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 卫八处士,名不详。旧注或以为是卫宾,非。八,排行第八。处士,隐居不仕的人。② 动,动辄,往往。参(shēn)与商,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当一个上升地面,一个即下沉地平线下,故不相见。③ 今夕句,《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④ 苍,灰白。⑤ 访,打听。⑥ 热中肠,内心激动。⑦ 君子,指卫八处士。⑧ 怡然,和悦貌。父执,父亲的挚友。执,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省称。⑨ 间(jiàn),掺和。黄粱,黄小米。黄粱味香于白粱。⑩ 累,接连。十觞,犹十杯,极言主人的殷勤。 故意,故交的情意。 明日句,意谓明天彼此又要为山岳隔开(指分手)。山岳,指西岳华山。
【说明】
作者于乾元元年(758)贬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又从洛阳返华州任所,路中遇卫八处士。这时战乱之余,又值荒年,杜甫自己也拾橡栗、掘黄独(土芋)以充饥。一旦逢到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还殷勤地端出香味浓郁的春韭、黄粱,自然又欣慰又感慨。诗中的“访旧半为鬼”,点出了时代背景,“世事两茫茫”,又担心着国家前途。以忧患余生(时年四十八)而话家常,故而句句是真情实感。
佳 人
杜 甫
绝代有佳人①, 幽居在空谷②。
自云良家子③, 零落依草木④。
关中昔丧乱⑤,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⑥, 不得收骨肉⑦。
世情恶衰歇⑧, 万事随转烛⑨。
夫婿轻薄儿⑩,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注释】
① 绝代,冠绝当代。汉乐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此似用其意。② 空谷,衬托佳人的清寂而孤高。③ 良家子,好人家的儿女。古代女子也叫“子”。④ 零落,飘零沦落之意。⑤ 关中,当时函谷关以西也称关中。此句实指安禄山陷长安事。⑥ 官高,应上句的“良家子”。⑦ 收,聚合。⑧ 世情句,意谓母家因兵乱而衰败,她自己也被势利的世俗所嫌弃。⑨ 转烛,烛光随风转动,比喻世态摇摆易转。⑩ 夫婿,古代妇女也称丈夫为婿。 合昏,即夜合花,豆科,因其叶入夜即合而得名,故曰“尚知时”。 鸳鸯,水鸟,常雌雄相随。两句自叹不如花鸟。 在山两句,诗意着重在上句,意谓由于自己志节坚贞,故能如在山泉水之清,反之就要污浊了。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云:“仇注谓守正清而改节浊也。他说皆未当。”似是。 卖珠,喻穷困。 萝,此处泛指常自树梢悬垂的植物。 摘花句,意谓无心修饰。 采柏句,柏常绿不凋,古常以喻妇女的贞节。动,动辄,往往。盈掬,一满把。两手捧取叫“掬”。 修竹,长竹,与上句“翠袖”相映照。这两句,从女主人的外形到内心,都给人以“挺立”的感觉。
【说明】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当是虚构,却自有寄托,也可能偶有此人,又投上诗人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时诗人正当贬官后寄居秦州,生活非常艰困。舍此不论,单就全诗本身看,也写出了战乱时代一个出身良家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兄弟被杀害了,丈夫又遗弃她,于是她在社会上也孤立了;然而她始终坚守劲节,决心做清澈的在山泉水。
梦李白二首
杜 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①。
江南瘴疠地②, 逐客无消息③。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④。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⑤。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⑥。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⑦?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⑧。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⑨。
【注释】
① 死别两句,意谓已为死别而吞声了,如今又为生别而常常悲伤。实写生离死别之痛。吞声,犹泣不成声。② 江南,意即南方,有别于较高爽的北方。瘴疠地,李白流放的西南地区,因其湿热蒸郁,旧时以为易致疾病。③ 逐客,被流放的人,与下“故人”都指李白。无消息,这时杜甫只知李白遭流放,还不知道他已得赦,故下云“君今在罗网”。④ 明我句,说明这是因我常想念的缘故。明,表明。长相忆,即上“常恻恻”。⑤ 恐非两句,怀疑李白已死,故魂也不是平常的神魂了。只是道路遥远,真相难明。平生,平素。⑥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关塞黑,指杜甫所在秦陇地区。两句是设想魂来魂去的景状。⑦ 君今两句,因为李白既在“罗网”,所以连他神魂往来,也使杜甫发生疑问。语意实甚沉痛。⑧ 落月两句,这是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的容貌仿佛在月光下还隐约可见。⑨ 水深两句,李白神魂回去,必须经过江湖,故默祝他平安而归,并提醒他不要落在蛟龙口里。蛟龙,喻恶人。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①。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②。
告归常局促③, 苦道来不易④。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⑤。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⑥。
冠盖满京华⑦, 斯人独憔悴⑧。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⑨。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⑩。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