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安石传
671400000011

第11章 执政前的王安石(上) (1)

古代的天才和大人物,一定都有他的教养。观察他的教养,便可以了解他成才立业的原因。而考察他成才立业的原因,也可以对他的教养有所了解。王安石道德、气节、事业、文章都是一流的,像他这样的人,即使在近千年历史中都显得非常卓越。而他在年幼时的教养一定也是非常纯正自然的。所以,我特意将他少年时代的事迹,那些可以考证的,在这里简略地介绍一些。

在王安石先生的《临川集》中,有《忆昨诗示诸外弟》一首,这是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在淮南判官任上请假回临川省亲,在返回扬州赴任之前,他又一次到舅舅家道别,感怀前事,心潮难平,就写了这首长诗。读了这首诗,对王安石少年时的经历就有了大概的了解。诗是这样写的: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丙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并缁人衣。

明年亲作建昌吏,四月挽船江上矶。

端居感慨忽自悟,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寂寞生伊威。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昊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是晞。

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钟山薇。

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身着青衫手持版,奔走卒岁官淮沂。

淮沂无山四封庳,独有庙塔尤峨巍。

时时凭高一怅望,想见江南多翠微。

归心动荡不可抑,霍若猛吹翻旌旗。

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暮春三月乱江水,劲橹健帆如转机。

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

出门信马向何许,城郭宛然相识稀。

永怀前事不自适,却指舅馆排山扉。

当时髫儿戏我侧,于今冠佩何颀颀。

况复邱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令人感嗟千万绪,不忍仓卒回骖。

留当开尊强自慰,邀子剧饮毋予违。

这几乎就是王安石二十三岁以前自己讲述的小传啊。他所表现出来的孝顺、友爱、纯真、忠实的天性,固然洋溢在纸墨之间,而他希望做稷、契那样人的想法,更是从小立下的志向。

王安石的学问,没有听说过他的老师是谁,应该是他靠着自身的努力,通过自学得到的。但他在学习方面互相激励的朋友还是不少,在这里,我们挑选《临川集》中一些书信、序文谈论学问,抒发志向的段落,由此也可以使我们对王安石青年时代的读书、励志的情况有一个大概了解。

他在《送孙正之序》中指出:“君子在穷困苦难、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肯随波逐流,顺从时俗,不因时俗而伤害原则。所以,他在受到君王的重用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时俗使它符合圣人之道。这是因为他在才学方面早有准备,而他的志向也早就确定了。”

他在《李通叔哀辞》中说:“我的先天才华和品性,都在古人之下,后天又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得不到朋友之间的相互砥砺和切磋,我也许只是一个走在归途中的人而已。……自从我得到通叔这个朋友之后才知道圣人的境界也是可以达到的。与李通叔的交往,不仅从他所说的话中得到启发,也从他的为人和做事方面获益匪浅。”

他在《上张太傅书》中说:“我这个人很愚蠢,不了解事物的变化,唯一相信的就是古人。我听说古时候有尧和舜,他们的行为都是合乎正道,中规中矩的,讲的都是自然常理。我得到记述他们言行的书,在家闭门阅读,一点不知道疲倦。我的思想贯穿历史,在其中渐渐地扩展,小到没有缝隙,大到没有边际,就是要穷尽圣贤的道理啊。”

他在《答曾子固书》中说:“当今迷惑世人的不是佛教,而是那些士大夫沉溺于个人的私欲,喜欢互相吹捧,不知道自我约束罢了。”

他在《答李资深书》中说:“天下事物突然发生变故的情况是很多的,而古代的君子,或者拒绝这种变故,或者接受这种变故,他们的态度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应对所发生的变化,并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好像就很可疑;而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应对所发生的变化,他们的心里从来没有后悔过。像这种人,他们怎能把世俗的诋毁和赞誉放在心上呢?而我这个人,虽然做不到像古代君子那样,然而,却有这样的志向,但如果不是我们经常往来,讨论这些问题,我的这些话也不会这么坦率地说出来。”

他在《答史讽书》中说:“学习可以使自己充实,所学知识,不是服务于国家,就是造福于百姓;不是传诵于当今,就是流传于后世。不幸,你的所学既不能得到国家、百姓的赏识,又不能在当今或后世流传,古代的人好像也并不感到遗憾。真正了解我的不是‘天’吗?这就是《易》所说的‘知命’吧。命这个东西并不仅仅关系着个人的贵贱生死,天下万物的兴盛与衰亡,都是命啊!孟子说,君子只是遵行法度等候命运的降临罢了。”

他在《与王逢原书》中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有胸怀天下的大志向。然而,先要搞好自身的修养,然后才能在治理别人方面有所作为。我的自身修养搞好了,而能否在治理人民方面有所作为,就要看我的志向能否得以实现。我的身体似乎是被‘命’管着的,天下的治理与否,难道就不由‘命’来决定吗?孔子说:不了解‘命’就做不了君子。又说,他的‘道’能够通行,是‘命’,不能通行,也是‘命’。孔子的学说就是这样,有人以为孔子学说是为了入世做官而表现出急切的、忧心忡忡的样子,错了,错在把孔子的学说当作了做官入世的敲门砖,像这种不了解孔子学说的人还是有的。……我个人认为,孔子的心思不是为了入世做官而忧心忡忡。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说,难道圣人忘了天下吗?我回答,这不能说是忘了天下。《易》中否卦的‘象’说:君子应该用崇尚俭朴的道德来逃避灾难,他是不能被利禄所诱惑的。

其中的‘倒数第一阴爻’又说:拔茜草应该按照它的种类来拔,占问是吉。‘象’又说:拔茅贞吉(占卜的一种方式),立志在为君主。为君主,就是不忘天下呀。不能被利禄所诱惑的人,是了解‘命’的人。我虽然心忧天下,而‘命’却未必与你的志向是一致的,你虽然很想实现你的理想,但能够要求‘命’和你一致吗?……孔子所以极力主张君子要了解‘命’,不用为此担忧,就是想让人知道治世和乱世都是有‘命’的,君子的入世做官不应该太马虎,这样,先王的道才能够得到伸张。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们明白应该了解‘命’的道理,却不能谨慎地对待进退,由此看来,他们还是不能坚守这样的道理呀。最初得到您的文章,特别珍惜您的才华。看到您衣衫不整的样子,坐下来谈话,却不谈自己的穷困,离开的时候询问您的情况,您一年到头都吃不上肉,却不肯轻易地向别人出售自己。这个世界上像您这样自尊自立的人有几个呀?我认为,真正了解孔子的学说又能自觉坚守这种学说的人,就是您啊。所以,我很愿意用我学到的知识来报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