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694300000003

第3章 心量宽大,放得下则智慧丰饶 (1)

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

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

——明·憨山德清

人世浮华,放得下,才看得开宠辱得失;放得下,才有丰饶的智慧,才能于转念间遇见幸福。愚者总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却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今日不执着,明日才不会后悔。不妨放下心中的负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随缘任运,不执著,不强求,不贪恋,过一场宽怀人生。

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本焕长老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放下”,他说:“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放下”二字,诸多禅味。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着鲜花来供养佛。佛叫他把花放下,他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可见所谓“放下”,不是指放下实实在在的外物,而是放下心头的挂碍。“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圣严法师也说:“禅的最高境界,缘于‘放下’。”参禅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学会放弃,学会清空自己的拥有。

杯子空了,才能装水;人的鼻子要空、耳朵要空、毛孔要空,否则就活不下去;双手要空,才能拾起新的幸福;行囊要空,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却并非人人都会去做。在长老看来,大多数人都很难真正做到“放下”。人总是一味地想要得到,而不肯舍弃,这种想法,便是执著。在一次开示中,长老讲了一则公案:

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你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

小鬼听取以后,就把金碧峰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

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

金碧峰祖师就说:“请个假好不好?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数。”

小鬼再三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好了,就让你七天。”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

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说:“恭喜他,恭喜他。”

这个放不下的“金钵”就是执著。人若有执著,若内心有放不下的东西,就很难腾出心力处理其他事。放不下过去,就很难重新开始;放不下欲望,就容易为外物所缚;放不下名利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就会拖累前行的脚步。而本焕长老屡次开示众人要“放得下”,便是为了让人能够“提得起”。

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

第一类人只懂享受,却从不承担;内心也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

第三类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也懂得时时清空自己的行李,轻装上路。

有了名声、财富、成就,而不入心,随时随地能够放下;悲伤、痛苦的事情过去了,就不再耿耿于怀;不被已拥有的东西牵绊住脚步——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一个背着大包裹的旅行者,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诉苦道:“大师,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呢?”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旅行者说:“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

于是,无际大师带旅行者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

“什么?扛着船赶路?”旅行者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总是念念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必如此沉重。”

大师一句“生命不必如此沉重”,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旅行者者干涸的心。原来放下痛苦是收获幸福的前提;放下负担是走得更远的智慧。

本焕长老说:“我们今生这几十年时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佛教语,即过于自负),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每个人都会在人生这场旅途上得到很多,金钱、名位、幸福、痛苦,不论好坏,每一种都是独特的收获。但心灵若被这些收获满满占据,就会失去自由呼吸的空间。

一个人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名闻利养的百般计较,什么也放不下,心事太多,心理压力就太重。有收就应有放,所有的过往都已流逝,生命的路还很长,很宽,要“提起”更多的成就和幸福,不妨坦然放下多余的负累,让过去的一切真正成为“过去”。

来源《禅悟人生大全集》《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

·放下身心世界

本焕长老曾借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说法来讲修行的道理。他说:“我们修行人只要放下身心世界,好好一心用功办道,别的事情佛菩萨都会来为我们安排好。”孔子认为君子只需要忧愁自己的为人,而不必忧心贫穷,同样,本焕长老也认为修行之人不必怀抱功利的目的,忧心于修行的结果,而应专注于修行的过程,一心用功努力。

僧人修行的道理如同凡人生活:无论工作、爱情、日常生活,都不必对得失成败算计太过,计较太多,而应专注于事业、感情本身,无愧于心、心无旁骛地去做。

佛跟一切众生在生活的表象上是相同的,我们要穿衣吃饭,佛也要穿衣吃饭,我们每天要去工作,佛也工作。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说法,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到头不休息。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穿衣吃饭会挑剔,会在好坏、贵贱、粗细上有分别之心,而佛很随缘,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没有讲究,一切都欢喜。我们工作要报酬、有功名利禄的追求,甚至有私心、有贪婪,而佛的工作却只源于一颗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