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前行,远处已经可以看见炊烟在招手。作为这里唯一的炊烟,它显得十分热情。我们加快了步伐,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走进了那个村庄。狗最先发现了我们的到来,“汪汪”地叫着,喊出了全家人。他们站在家门口,迎接着我们的到来。陌生人在这一带是极其罕见的,因此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这是一个大家庭,男主人叫做亨特,是个极为出色的爱尔兰人,他的妻子是一个苏格兰人。他们有五六个孩子,其中的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她们都长得十分漂亮,也都有几分羞怯,特别是姐姐,在陌生的年轻人面前更是拘束。
亨特是这一带的守护人,受雇于一家公司。也正是他的功劳,让这个地区不至于太快地破败。他有一座木房子,宽敞而坚固。他有一个牲口棚,在里面饲养了许多牲畜。他还有大片的草地和林地,种植了一些农作物。由于这里距离市场很远,交通很不方便,因此他的收成都用来满足自家需要了。
至于采购生活必需品,他会到位于尚普兰湖畔的泰孔德罗加,不过通常是一年一次。他要去的邮局位于下游铁厂,距离他家大约十二英里。除此之外,方圆二十五英里以内,找不到一个医生、律师或者牧师。所以在漫漫冬季里,他们见不到任何客人。即便是夏季,也只是偶尔会遇到几个团队路过。这里每年都会收获上百吨的猫尾草,可是它们几乎派不上用场,只能慢慢地在开垦地里腐烂。
夕阳落下,夜色笼罩了整个大地,我们走出家门,沿着长满杂草的街道散步。这里人迹罕至,周围十分荒凉,让人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第二天,我们继续上路,达到了另一个地点,那里的景象让我们觉得颇为惊喜。它原本是厂区工人的居住地,大约有三十多所房屋,每所都带有一个花园。那里还有一座两层的公寓楼,还有许多库棚、炼炉、锯木厂,不过它们都已经废弃了。有许多圆松木堆积在锯木厂前,可是由于长时间的摧残和风雨的侵蚀,它们已经腐烂不堪。
我们推开了一座房门,里面洒落着满地的木炭屑,这里曾被用作堆积木炭。随着时间的流逝,炼铁厂只剩下了残垣断壁,这些木炭也失去了价值。这里有一座学校,里面有漂亮的圆顶,还有钟铃。从落在上面的灰尘可以看出,钟铃已经很久没有被敲响了。学校的图书馆里有许多书,亨特的孩子们在姐姐的带领下,天天在此学习。那些书已经被翻得很旧。
这里几乎没有社交活动,于是图书馆成为了亨特一家的好去处,他们也都十分喜欢阅读。通过下游铁厂的邮局,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很多有插图的报纸,他们十分高兴,将报纸翻来覆去地读,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