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行走在心灵深处
749800000002

第2章

我常常会对身边的朋友说起久文,他是我生命中的挚友。

我认识久文时,他是牡丹江一家医院的副院长,也是一位很优秀的超声科主任。一个看似平凡而普通的人,话语不多却很朴实,深得朋友和同事们的信任。医院里的一位老同志去世前,拉着他的手,把刚刚工作的孩子托付给他照顾。谁有了闹心的事,也都愿意找他拿个主意。朋友们常打趣说:“久文是公共的,是大家的。”

我在2005年的一次健康体检中,被高度怀疑得了恶性肿瘤。在决定要去北京做会诊检查时,我的家人们组成了一个赴京看病的陪同团,唯一的“外人”便是久文。这一方面考虑到他对北京多家医院都很熟悉,而另一方面就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了。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早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久文已经去医院察看路线,找到我们会诊的地方。当一切安排妥当后回到宾馆,才敲起我的房门,唤我们去吃早餐,而后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医院。在等待病理片子会诊的时候,病理科主任很郑重地看了我一眼,请我到门外等候。那一瞬间,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从会诊室出来,我开始机械的奔跑,径直跑到走廊的另一侧,仿佛如此便可逃离医生们的宣判。我的身体僵硬得如同一块坚冰。站在那里,阳光透过廊窗照在到我的身上,可我的眼前唯有一片薄雾。不知过了多久,我仿佛听到有人在喊我。回头望去,是久文一路飞奔过来。他边跑边喊:“不是,医生说不是!”一切似在梦中。久文气喘吁吁地站到我的面前说:“你别担心,医生说不是。我还要再去听听他们怎么说。怕你着急,我先告诉你一声。”我感到自己的心像被电击过一样苏醒过来,却无论如何再也支撑不住,身子软软地靠在了墙上……在那之后,我们又去了北京另外两家医院。当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时候,大家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从北京回到哈尔滨,久文夫妇一定要请我吃饭。地点选在一个并不是很豪华的饭店,但包房的名字很特别,叫“喜间”。这个“喜间”原已被人定走,就为了这份喜庆,在久文千说万说的真情感召下,预订房间的人不但同意让出“喜间”,还送上对我的祝福。久文就是这样一个真诚、善良又细心的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做出让别人感动的事情。

多年以后,我们说起当年在北京医院会诊的事,又提到了发生在走廊里那一幕。久文说,看见我从病理科匆匆离去的背影,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了我的“弱”,是与平日里看到的坚强独立完全不同的一面。听着他的述说,我的泪禁不住就流了下来,心却是暖暖的,有人关心和爱护的感觉真好!

久文的好使得他的朋友很多。那年夏季,大家都想去游镜泊湖,他就一次一次地上湖,陪着大家,俨然是最称职的导游一般,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处景点的由来。等到我们全家去游湖,久文再次重回“故里”。他推荐我坐快艇,在我风驰电掣的时候,久文陪着我的公公婆婆湖中泛舟。当我慨叹“现在的生活节奏就像快艇,其实,慢也不失为一种悠然的时尚”,久文已买好票等着陪我“附庸一下风雅”了。游船之上,我只顾自己的神思飘飞在蓝天白云拥抱的碧绿湖水之中,惬意之外竟没有和久文聊上两句话。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都会想起一句话:“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而是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尴尬。”所以,我称久文为挚友。

我常想,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朋友!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他不一定在你的身边;但当你哭泣时,他一定会默默地陪伴着你去迎战所有的困难。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少部分的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挚友才会去做的事。

冬日里的暧阳

丹飞是我初中的同学,我们认识已经三十多年了。丹飞的父亲吕叔、母亲左姨都是我父亲的同事,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自父亲去世后,他们待我更像自己的女儿了。吕叔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时,常让我回忆起父亲在世的情景。而父亲单位后续的大小事情,也基本都是左姨帮忙协调解决的。

父亲离世后的那个冬天,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冬天。那时候家里还是土暖气,冬天靠烧煤取暖。以往都是父亲来做过冬的准备,而如今……放学回家的路上,一阵冷风吹过,冻得我瑟瑟发抖。黄叶飘落,把我的思绪从一片混沌中拉了回来。一抬头,看见吕叔、左姨还有丹飞推着一大车煤、还有已经劈得大小适中的柴禾停在我家的门口。我跑上前去,看到左姨的脸上有一小块的煤灰,想帮着擦,却忘了自己手的冰凉。左姨随后就把我的手紧紧握在她那宽大而温暖的手中……次日中午,丹飞递给我一副棉手套,说是左姨连夜为我赶制的。我低下头慢慢戴上,想要说点什么却发觉泪滴已落到嘴边。整个冬季,我的身心一直都是暖暖的。在我眼中,丹飞的一家就是父亲留给我和母亲的一缕冬日里的阳光,而我们两家人的情谊也已经从父一代延续到了子一代。

岁月飞逝,我和丹飞慢慢长大了,各自结婚成家。丹飞出嫁的那天,我是她的伴娘。望着她眉梢眼角的幸福,我在心里祈祷,希望她会幸福永远。婚后她喜得贵子,却一直为孩子的体弱多病辗转于医院。每一次的住院治疗过程都让丹飞痛苦到心碎,而我的出现,多少会让她倍感宽慰和安心。

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丹飞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一切来到我的身旁支持我、帮助我。她就像姐姐一样,分担了我无法顾及的事情。我第一次搬家的时候毫无经验,面对满屋的东西举手无措。丹飞帮助我整理了大半的家什。在外人眼里,在旁边的我更像是来凑数的多余的“帮手”。最近两年多的时间,我的母亲痼疾缠身,已经离不开人照顾了。每当护理母亲的保姆休息,却赶上我要到外地讲课的时候,也总是丹飞替我陪护在母亲的左右,就像母亲多了一个女儿一般体贴。每当我对丹飞说起心中的感激,她总会说:“咱俩还说这些干吗。应该的!”

最近几年,吕叔和左姨在大连安度晚年。他们会去老年大学学绘画书法、听讲座,非常充实地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在得知我近日搬进新居的消息,吕叔特地送了我一幅他的亲笔画——梅花。我把这幅饱含两位老人深情厚谊的水墨丹青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客人称赞的时候,我就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这幅画的由来,不只是推崇两位老人的“老有所学,学有所成”,讲述更多的是这幅画背后的感人故事。每每念及他们一家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亲人和朋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珍贵的缘分,也是美丽的相遇。与其期待来生相聚,不如现在珍惜、感激。人的一生立足于社会,需要发展自己,就一定要充实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的两大支持系统。当你事业上有了困难,你要知道谁能帮助你脱离困境。当你生活上有了难处,你要明白求救电话可以打给谁。如果你有了这充实的两大支持系统,又何惧生命中的冬季。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守护天使,即使路上风景流逝,可那些爱着我、关怀着我的人一直都不曾离去。偶尔在飞雪中行进的时候,望着银白色的无限延伸的道路,我便会想起丹飞一家人,想到那个普照心扉的冬日里的暖阳。如今,冰雪融化成潺潺溪流,沿途已是一片初春的蓬勃。

温暖的使者

今年夏天,偶发口腔疾病,去哈医大的口腔医院诊查。当李吉辰主任走近我的时候,瞬间就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他的那张脸,似乎写满了责任,可以让你很放心地把自己身体上的问题交给他去处理。

细致检查过后,李主任告诉我:“需要手术”。随后,我便听从他的安排,办理了住院手续。虽然平日里总在医院里活动,看多了病人和医生,但真正轮到自己生病的时候还是会紧张。手术前,我反复对李主任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好病人,不太会配合医生的工作,请他包容我怕疼的毛病。他笑着说:“没问题的,你相信我能做好这个手术,我也相信你一定能够配合好……”他说话的语气永远是那么不急不躁,还有那张标准的医生的面庞,平和中带着微笑。这一切,都会让任何一个面对他的病人瞬间就安静下来,轻松起来。病房里的一位老太太,拉着李主任的手说:“我看到你,一整天都高兴啊!”

手术后康复的日子里,每天都能见到李主任。他一如既往地对所有的病人都是那样温和与细致。

躺在病床上,经常会想,生病是个既痛苦又烦心的事。但是,如若能遇见一个好医生,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幸事。医生用什么给病人以信心?除了医术以外,如果还能有温和的语言和被病人信任的形象,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事啊!见过医生漠然的脸,也见过医生严肃的近乎雕像的脸,无不让病人有了紧张而恐惧的感觉。医生的工作是重复而又常常充满挑战的,也许在医生的内心也充满不安,也许他的内心也需要安慰,只是当他面对病人的时候,他要表现得像个强者,这对医生来说是需要修炼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他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哪条腿短了都不行。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让自己像一个温暖的使者,走近病人,拉着他的手,传递医学技术以外的关怀,那将是对病人最好的安慰。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与病人相处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已故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的肚子上划一刀,这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我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是啊,肩上有付担子,心中才会有责任感。心中有责任的人,才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踏踏实实。这次住院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责任的真正内涵。

在医院休养的日子,我愈合了伤口,恢复了身体,也复原了自己疲惫的心灵。我感受到了高超医术以外的那种人文关怀。临近出院,站在病房门前,把干净整洁的病房又仔细地环视了一番。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熟悉面庞,竟然对这些医护人员有些不舍。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种幸福的温度,期盼着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医生、好护士出现在我们身边。

高山仰止

当我有幸走近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了。之前,曾耳闻过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其中有褒有贬。因为少了一些常人的人情世故,所以他在一些人眼中似乎很难接近,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仰慕。

和他的第一次会面,说实话,我有点儿紧张。不仅是因为他传说中的“威名”,还有时间上的紧迫——他每次的会客时间都不会很长。但随着我们问答间的契合,反而让我渐渐进入到一种享受的状态。他就像一个站在高处的智者,拨开我眼前的迷雾,而让一切都豁然开朗。如同黑夜里的旅人,在不知不觉间意识到天一下子亮了。那种感觉很微妙,非亲历者无法体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用词精练,一般不会超过二三十个字,但却字字珠玑。和他的对话,更像是运用数学公式在解题,但如果深思回味,他的每句话都充满了哲学思考,可以让人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更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

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沉得下心智,耐得住寂寞,方能做出真学问。”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的身边有一垛看不见的墙,隔开了世俗和喧闹。他过着超凡的生活,独自一个人忙着自己的事,每天下了班就会关掉手机。也许是不想被人打扰的缘故,他刻意地与那些所谓的“热闹”保持一种距离,即使每次会议结束后的聚餐,他也最多待上半小时就会离开,而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非议”。他的面庞永远写满了淡然,即使获得卓然不凡的成就,对别人给予的赞美也看得很轻。一般人很难看到他的惊喜和兴奋。在他的眼中,名和利好似是自己寻上门来。于是,他在我心中似乎成了那张不可流通的既简单又难懂的“百万英镑”。

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会议很晚才结束。大家一起走出会场。外面的天很冷,风很大。他的助手赶紧跑着为他打车,但他却没有上车,而是转身对我说:“你先走。”任凭我作何说法,他都保持着绅士的坚决,直到拉开车门把我“请”了上去。我的心里骤然像有东西轻轻划过,荡起一阵无以言喻的感觉。

不知是不是学问做久了,一切都看淡了,不太会介意外界的变化。就像周围的人都有了车,他却依然喜欢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土地。而他一边走路一边低头沉思的样子,让我忆起一本书中提到的“嘈杂的环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具有静气和定力的人可以在其中营造一方世外仙境,更有效地使大脑进入最佳状态。”也许,他只是连走路的时间都不想浪费吧!平日里,他的手边总不离纸笔。一次会晤中,也许是我的某句话触动了他的思绪。我的话音刚落,他就说:“说得好,请稍等。”接下来就在本上写了一行字。一支笔不沉,一个本也并不重,瞬间闪过的“灵光”每个人都会有,可是要持之以恒而毫不懈怠地记录下来,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他让我感受到,能够做出一些辉煌成就的人一定要学会坚持和舍弃。并非他不知和不懂欢愉与快乐,只是他选择了这种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轨道中,过自己的日子,这也许就是外人看不透的事了。有人说,他是很少言笑的;也有人说,曾看到过他开心的笑——在他见到恩师的时候,他会兴奋地跑过去,围着恩师又说又笑。也许,在外人眼里,他是深思熟虑的,可是在内心这个小小角落里,却还单纯得像个孩子。我们看到的他,只是深居简出、被高高的书架挡住的身影,又怎能读懂他在寂静的时空里与自己的对话。

他的修为和境界会让人由衷地敬佩,他的睿智会让人感到无法抗拒的力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会再有机会参与到他的过去,但很希望能出现在他未来的道路上,也许这其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内心的憧憬和渴望就像敲响的战鼓,成为催我前进的动力。

真正的征服不仅仅是行动的征服,更是心灵的征服。他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有他的品格。不管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依然孤独而自由地行走在内心的理想之中。世上总会有不羁、简单、奔放的心灵。他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个性色彩,蕴含的其实都是率性真情。握住他的手,你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真诚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