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水润珠华点绛心
775900000004

第4章

宝玉便不再多言,只好从贾母的房里出来回园子里去,此时天晚,风又冷,他要去潇湘馆瞧黛玉,袭人却叫麝月和秋纹两个早早的在蜂腰桥等着他,见了他便立刻给劝回去了。

第二天,黛玉一早起来便叫紫鹃等人收拾东西,自己平日里穿的用的,还有餐具,茶具,书籍之类的东西一并装了箱子。宝玉进门时吓了一跳,恍惚中只感觉黛玉一去不回的样子,便急匆匆的进了卧室里,拉着正在打点自己平日所写诗稿的黛玉问道:“妹妹,不过是出去念几天的经文,怎么竟把这东西都收拾起来了?难道你不回来了么?”

黛玉淡然一笑,看看这间自己住了几年的屋子,说道:“怎么会呢,我很喜欢这屋子,更爱这几竿翠竹,定然要回来的。”

“那就好,那就好……”宝玉点头看着黛玉,一时忘情,却握着她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胸口,“你若是不回来,我便去做和尚去。你安静的念经,我便去你身边给你敲木鱼。”

黛玉便登时放下脸,甩手啐道:“又胡说八道。还不快去上学去呢!”话音未落,外边便有麝月的声音,说培茗在外边催呢,叫宝二爷快些去上学。

宝玉便笑了笑,又看了黛玉一眼,转身跑了出去。

他只当是二人的寻常小别,却不知道这一去,二人竟是再也不能相见。

散花寺和其他寺庙不同,这寺里面的主持是师太曾经是忠义亲王老千岁的母妃周老太妃生前从西藏请来的得道高师住寺中讲经。后来忠义亲王犯了事儿,周老太妃便从宫里搬至此处精修直至薨逝。后来这里便成了皇室贵族替身出家或者后宫女子被勒令出家的地方。凡是在这里剃度出家的尼姑都是有身份之人。

贾家出了元春这样一个妃子,自然也经常送些香火钱去散花寺,所以这寺里的主持普惠师太跟贾家也是熟悉的。贾母命人前去打点,说府中的表小姐要过来静住些时日,为死去的父母抄写(往生经),普惠师太便命人打扫了三间静室给黛玉居住。

是日,黛玉进散花寺时已经是中午时分,普惠师太因在禅房静坐并没有亲自出来迎接,出来相迎的乃是普惠师太的师妹普安师太。普安师太是个极其和善的老尼,她奉主持之命接黛玉进寺后,引着黛玉先去大殿拜了佛祖,又去偏殿拜了诸位菩萨,方引着她去了寺院东侧专门安置香客的一座院落之中。

黛玉看这散花寺果然是皇家寺院,一草一木皆与众不同,各处都被小尼姑打扫的极为干净,香客居住的院子也十分整洁,一排排独门小院依次排下去,过道之中并没有闲杂之人来往。

进了寺中给自己安排的小院后,黛玉便命紫鹃拿了二十两银子给普安师太,福身说道:“这是我们几个人这几日的伙食费,有劳师太多多照顾。”

普安师太忙道:“这些老太太已经派人打点过了,小施主不必再给了。”

黛玉便微笑道:“既是这样,便算是茶水钱吧。”

普安师太见黛玉致意要给,也不多推辞。总是出家之人,对这些事情总没太多的执着,香客给,她们一般都是收着,不给,也自然不会开口去要。

安置好黛玉之后,普安师太叫小尼姑把黛玉要的(往生经)拿来放在书案上,又准备了笔墨和抄写经文的素帛。又对黛玉交代了一些寺中日常事务的时间安排,比如何时用斋,何时讲经,何时静坐等事情,便请黛玉自行休息,然后带着小尼姑退了出去。

黛玉看着紫鹃和雪雁二人把带来的东西一一搁放好,又对贾母打发来的两个嬷嬷说道:“两位嬷嬷且请回去跟老太太复命吧,这里并不需太多的人服侍,有这两个丫头也就够了。我并不需要什么东西,若是有需要,自然会跟寺里的师太们说。老太太已经给了我银子,尽够用了。半月之后,再烦请二位嬷嬷坐了车来接我即可。”

两个老婆子巴不得回去,在这寺院里规矩有多,整日里吃素斋,她们是受不了的。原本她们还担心黛玉回留下她们使唤,如今听了这话忙答应着,高高兴兴的走了。

一时安静下来,黛玉便叫雪雁点了一支白檀香,自己洗了手,坐到书案之前,慢慢的翻开了那卷(十往生经)。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收于(卍续藏)第87册。是经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十种正念法。

黛玉初时觉得这经卷晦涩难懂,但细细的读了几遍便觉得似乎有些懂了,便拿了笔慢慢的抄写,心也跟着安静下来。不知不觉竟一直写到了天黑。

小尼姑送了素斋来,紫鹃便劝着黛玉道:“姑娘,写了这么久了,还是休息一下吧。姑娘抄写经文,奴婢们都不敢多说话。可瞧着你一坐这么久都不起来,又替你担心。”

黛玉自己揉了揉酸麻的手指,轻轻笑道:“之前在家里,总没有这样清静的时候。如今到了这里,心一静下来,便忘了时间。”

雪雁看了看小尼姑送来的素斋,虽然清淡,倒也精致。知道是花了银子的缘故,便将黛玉吃饭的家伙一一用开水烫过,方拿过来摆好,又去给她盛饭。

寺中的日子虽然枯燥,但对黛玉来讲确实是难得的安静。起初的时候,她还会想起宝玉,想他每晚放学回来总是来潇湘馆见见自己,吃几口茶,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就走,心里也是相安的。如今自己不在,不知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