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一斛珠(下)
805900000007

第7章 宫廷险恶

子虞饮茶之后意兴阑珊,晚饭一口未动。

到了夜间,她在浅眠中被痛惊醒,下腹如针扎一般的疼痛,身体沉重得如同缚石。

她瞪大眼睛尖叫,却只能从喉咙里发出破碎的音,仿佛是幼兽的嘶吼。腹中的疼痛渐渐加剧,让她喘气都变得艰难。她挣扎着往床边爬,一手撞到了宫灯,惊醒了守夜的秀蝉。

秀蝉见到这样的场景,吓得四肢发软,想要出门呼救。

子虞一把攥住她,“别,别惊动人,请……怀因……”她费力说了这一句,脸色已经灰白地骇人,透着一股不祥。

秀蝉奔出房外,碰见两个闻声正要进厢房的宫女,她连忙喝止,只说娘娘心情不好在发脾气。宫女心想今日碰到王府新妇,难怪温婉的王妃也会发火失常,也就不在这当口去找晦气,各自散了。

等秀蝉避开人把怀因请来,子虞已经疼得晕了过去。

怀因顾不上礼防,上前扶住她,在合谷,人中等穴位掐压,须臾,子虞才喘回一口气,下腹又是一阵剧痛,仿佛有什么硬生生拉扯,她抬起头,大颗大颗的汗水滴落,一只手死死攥着怀因的缦衣,指节泛白,指尖却抖个不停,“救我。”

怀因看见殷红的鲜血从她的绫衣上透出来,心中莫名地生出剧痛,他抓住她的肩膀,“这样不行,要叫大夫。”

“不行,”子虞眼神逐渐黯淡,像是看着最后的希望,透出一丝绝望的光彩,“没人会救我,你说,普度众生,为何,为何救不得我?”

看着她伤痛欲绝的面容,他的胸口仿佛一瞬被洞穿了。硕大的泪珠从她的脸颊滑下,犹带余温地滴落在他的手上,又恍惚,落在他的心头。

那一瞬的剧痛来袭,又骤然而逝,子虞觉得身子一轻,蓦然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心底最柔软的一处痛不可抑,仿佛被生生剜去了一块。

她面色白得可怕,四肢颤动,偶尔睁开的双眼里也如死灰一片,双手不知何处来的力气,将被褥揪成一团,不成模样,仿佛她的心肠如同被褥,在那一刹那,寸寸绞断。她痛苦到了极致,声音压抑在喉口,碎成了呜咽。

模模糊糊又忆起那个大雨的早晨,母亲含泪为她梳发,被狱卒急催之下,掰开她死拽的双手,决然离去。她在空旷的牢室中不敢放声嚎哭,咬得满舌鲜血,一分分的痛又仿佛昨日回映,慢慢凌迟她的骨血。这样不可诉之言语的悲恸,让她的身体如浸寒冰,一瞬一息地冰冷下去。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黄泉碧落,骨肉生死永离,想思之一面,诉之一句,便是梦中,也觉得痛彻心扉,肝碎脾裂,独一人尝此悲恸,不如带我一同离去,便是阿鼻地狱,也胜过世间春菲。

她心中滴血,泪水不断地渗出眼角,嘴里含糊地念着哭着,已不成言语。

怀因心急如焚,额上已透着汗,双手力持镇定地对准穴位刺下,止住了子虞小产后的血崩,转头看着她的脸,他不觉长吁一口气,方才一直擒在心底的恐惧渐渐散去,可双手却有些不自主的颤抖。

秀蝉忍住惊悸,将染血的衾被褥子全部收起,那股带着腥味的血气渐渐从房中消散。她有诸多后续事务需要打理,看到床上孱弱的人影,只好哀求怀因再留一阵。等她走后,房中归于寂静。

怀因正襟危坐,双目微阖,脸上平静的如同这个夜色。可房里是这样的安静,子虞呜咽的哭声显得异常分明,一声声落在耳里,如同重锤。怀因无法视而不见,走到床前。她眉头拧成一团,在梦魇中啜泣。他垂头去听,她一时呼兄长,一时呼睿定,几声之后又痛苦地喊娘亲。

怀因听得心中一疼,为子虞拉拢锦被,这才见到她一双手揪住被褥。他定定地看了许久,才伸手要将她的手解开。她嘶哑地哀哭,“别丢下我……”怀因一怔,托着她的手不敢动弹,心里沉沉浮浮地不知在想什么。她又哭泣一声,他心头怵惕,想转身离开,却好像被黑夜中一种无名地力量给擒住了,半步都难以挪动。

子虞蜷起身体,泪水仿佛不会枯竭地渗落,“别丢下我……”身边突然有人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轻声道:“不会。”她昏沉中没有听清,囔囔低语了几句。怀因一凛,额上的汗水滴落,心沉沉的好像被静夜压得喘不过气,刚才无意识地答了什么连自己都不清楚,脸色在黑暗中阴晴不定地辗转,终于无声地叹了口气,温存地说了一句,“不会,不会丢下你。”

子虞经此一历,气血两亏,缱绻塌前十余日才略见起色。别的宫人不知究竟,只道侧妃来了一次就将王妃气得病倒,都暗自对侧妃手段心惊不已,等子虞能起身离床,初雪已经降临。

院子里草木尽数枯萎,宫女们从回廊走过,视线再无遮挡,这让她们的脚步迟缓,心生惆怅,到了这时,她们眺望皇城的举动越来越少,怕看多一次,就会忍不住落下泪来。宫人们在私下的抱怨开始增多,他们在府中目睹了晋王与王妃的恩爱,以为这次不过是场小风波,原本设想,晋王会在冬季来临前接走王妃。谁知远方而来的寒风凛冽如刀,很快击垮了他们的愿望。

晋王府丝毫没有动静,虽然每月都有照例送来时鲜和补给,但是随队来的管事脸色越来越差,显示着情况正急剧往更坏的地步发展。终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雪天,管事带来了一个消息:因晋王无嗣,王妃又有心向佛,宫中令子虞出家为尼,待来年春,迁往妙应寺,帝后另择良家为晋王妃。

宫人们都被这一噩耗惊住了。妙应寺离东明寺不远,就在后山脚下,换朝时无所出的妃子都按例在此出家,虽然与东明寺相隔不远,但规模大小不可同日而语,冷清却更甚之。

东明寺修行不过一时,入妙应寺就是一世,再无出头之日。

宫人们终于明白子虞成了废妃,被命运之神彻底抛弃,她们相对垂泪,不再避忌。连老城稳重的秀蝉乍闻消息,也花容失色,戚然垂泪。

她向子虞请罪道:“都是奴婢失策,若不是先问相府,而是直接通知王府,以王爷的性情,今日的情况必不会如此。”

子虞看着她,脸上没有半丝慌张和失望,平静的面容仿佛还如在王府中一般,对众宫女道:“眼泪不会让我们回到皇城,不要流在这无用的地方。”

宫女们见她声音依旧清婉,却有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雍容镇定,都不敢提及旧事,只在惶然不安中,眼看着苍寒的雪色笼罩山头。

康定元年实在不是一个好年景,眼看这一年就要到底,忽然又从南国传来噩耗:腊月初二,南帝暴毙。关于暴毙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摆在明面上的说法是南帝突生急病,药石无用。可从探子传来的消息,隐讳地指出别有内情。

北国君臣乍闻此讯还来不及做出深思,后续的事件又接踵而来。南帝骤然而崩,没有遗旨,那一夜急召众皇子入宫,其内中详情外人不得而知。第二日,皇二子,四子,七子匆匆离京,太子当夜令禁军入城,把其余皇室重亲都留在了京都。逃离的三位皇子到了封地后很快就高举义旗,称太子弑君篡位。若在平日,这样的传闻不会有人理会,可联想到两个月前曾有太子戏宫妃的传闻,后来南帝对太子态度冷淡,诸多不满。在这敏感的时期,南帝骤崩,太子的处境顿时微妙起来。三位皇子的举动,让南帝的兄弟都开始蠢蠢欲动。太子初坐帝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必须先要平叛。

腊月十四,南国的太平日子在一夕之间崩离。

远在千里之外的动乱很快就影响到北国的朝政。南国二皇子派来了使臣。朝臣对于这位南国皇子的记忆,还停留在猎场刺杀那桩案子上,当时二皇子在重重包围中逃逸出去,让众臣都觉得不可思议。

使臣来到北国,先是秘密叩见皇帝,将猎场之事解释清楚,后来又拜见了欣妃。

大臣们都知道,这位皇子摆出如此的低姿态,目的只能是借兵。

为此,朝中因政见不同分为两派,其中主战呼声最高的就是延平郡王,皇后的亲兄,赵琛。

这些朝政在皇城涌起风浪,但东明寺中却一无所知。冬雪夹着雨水而至,几日不见阳光,簌簌地落了几日,院子里,楼阁上都换上玉屑琼衣。初晴的那日,子虞披上黑狐裘衣,抛开众人,寻雪色而去。

天清气朗,越发显得天地如初开一般颜色,朱梁碧瓦都不见了,只见银装素裹,似白玉砌成一片。子虞深深呼吸,冷冽的气息让她为之一畅,摆脱连日的沉郁。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才发现地方狭小,无处可去,她满腹心事,又不愿回去沉着脸面对宫人的哀戚,想了又想,推开院门走了出去。

北苑种着两株上好的梅花,花期中开得正盛,子虞赏了一会儿花,正出神间,院里传来拨弦的声音,须臾,熟悉的琵琶声从院内飘荡出来,曲折动人,婉转如诉。

子虞推门进去,一个妇人坐在梅花树下,怀抱琵琶,正专心弹奏。她面容普通,目光平静,对来人视而不见,灵巧的双手无一丝凝滞。她的举止气度都让子虞感到一种熟悉,很快就判断出,这是一个宫人。

曲调最后以一阵玉珠落盘结尾。子虞赞道:“真是好曲。”旋即发现自己失言,她是一个哑妇。

谁知妇人颔首,微笑道:“只有失意的人,才能听出曲子的好。”

子虞微讶,细细审视她一番,半晌过后,才问道:“你是谁?”

“我是谁无关紧要,”妇人淡然道,“娘娘想知道的,只是我在这里的原因。”正如子虞判断出她的身份,她也一眼就猜测出子虞的来处。

子虞坦然点头,妇人道:“我得罪了贵人,所以被赶到这里,时间一久,就被别人忘记了。”

她轻描淡写,子虞却觉得别有内情,看待她的目光越发慎重,正想找个告辞的理由,妇人说道:“娘娘害怕什么,莫非怕受我牵连。可娘娘如今的模样,与我有什么两样,还怕什么呢。”

子虞蹙起眉,冷冷扫了她一眼,“言多必失的道理你应该明白,既是躲避贵人,就不该失言惹出祸患。”

妇人轻轻摇头,“我知道娘娘失意到此的原因了。太过谨小慎微,反而失去了进取的魄力。”

子虞心里咯噔一声,说不出的烦躁,又对妇人的眼力感到吃惊,说道:“我也知道了你被赶的原因,宫人若是太过聪明不懂收敛,难免会受人排挤。”

妇人拢了拢鬓发,叹息道:“说得不错。若是当年我能做得不露痕迹,今日未必到此地步。”

子虞深深注视她,“你到底是谁?”

这是她第二次问,妇人也不再故弄玄虚,起身一拜道:“妾姓吴,名元菲。原是宣郡王赵府的西席。”

子虞想了又想,始终想不起宣郡王是何人,复又联想到赵姓,朝中赵姓官员不多,若是最显赫的……她骇然一惊,“宣郡王?难道是皇后的父亲宣王?”

妇人一愣,眼中片刻迷离,“原来她已做了皇后,难怪能从郡王进为王了。”

子虞已从惊诧中恢复平静,“既是西席,该受礼遇才是,你得罪了什么人?”

妇人道:“妾得罪的就是赵府的千金,应该说是今日的皇后——赵珏。”

子虞瞠目看着她,“你教授她什么?”

妇人从容不迫地一笑,“后宫之道。”

在子虞不足二十年的人生中,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多的是天潢贵胄,簪缨之族,有的让她敬畏,有的让她厌恶,可是仅靠一句话,就让她产生浓浓好奇的,眼前却是第一个。

她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在考虑这番交浅言深的后果。

吴元菲也在打量她,察觉到她的沉默后,仿佛顷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顾虑,说道:“妾已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二十年。娘娘大概不明白二十年的含义。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会在漫长的枯寂中软弱。这个院子并无他人,如果再不说些有趣的话题,妾怕以后会忘记说话的能力。”

这话题称不上有趣,却让子虞异常的好奇,她问道:“宫廷起起伏伏,从来不会固定属于一家,难道这其中还有学问?”

吴元菲道:“娘娘一定听过熟能生巧的典故。一个没有学识的卖油郎,尚且能从最简单的劳作中悟出至理,一群才智过人,胸藏锦计的人汇聚在宫廷,其中相处之道,又怎么能不称之为学问呢?”

子虞浅浅笑了笑,不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转而又问:“你既是皇后的老师,可知道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元菲眼睛一亮,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赏,可很快就敛去,低头沉思起来。

“妾教导了她八年,换来的是二十年的幽禁。”她道,“到如今,都不敢自夸说能有多了解她,妾能说的,不过是所知的八年,她是什么样的人,娘娘不妨自己判断。”

子虞点点头。

她低下头去,似乎开始了回忆,“妾初到赵府的时候,是受惠顺长公主的邀请,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叫珏和瑶,都有入主宫廷的希望,从她们七岁时,妾就开始教导她们。平心而论,两个女孩之中,瑶的容貌品性,都胜出一筹,不仅是妾,府中其他人也都更偏爱她一些。等到她们两个都到了十三岁,事情几乎已成了定局。当年先帝多次用兵南下,都没有成功,导致国力衰竭,颇有悔意,随后就与南国议和,南帝提出要求,要皇室女子和亲出使。”

她说到这里,皱了皱眉,喟叹道:“先帝的女儿都已出嫁,只能从宗亲中挑选。瑶是太子妃的预定人选,本以为相安无事,谁知宰相突然提议让瑶出使,让赵府上下不知所措。更奇的事还在后面,在南国使臣入宫的时候,恰巧有画师在他面前跌落了几幅画,其中就有瑶的。宰相的推荐,南国使臣的要求,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让惠顺长公主也不得不服软。最后决定由瑶远嫁南国,与宫廷失之交臂。”

子虞听到这里,几乎要以为这不是皇后的故事。吴元菲抬起头,缓缓说道:“一年后,珏的弟弟娶了宰相的女儿,而她,嫁给了当今的圣上,在她出嫁之时,惠顺长公主卧病不起,都未亲自送她,别人都道长公主爱女远嫁,所以心力交瘁,不顾次女。你可知其中的原因?”

子虞看她的表情,吸了一口冷气,“难道,宰相,画师都不是巧合?”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呢?”吴元菲道,“惠顺长公主不是傻子,可直到瑶远嫁一年,事情才露出些微端倪。当年的赵珏不过十四岁,可她是什么时候联系上宰相和收买画师呢,也许更早。众人都只关注了瑶,却从未注意过她,在大家都还不在意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了最有力的盟友,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了自己姐姐一击,所以最后踏入宫廷的是她。”

子虞听了故事,久久不语,目光只落在院子的角落,那里青砖覆雪,一片寒凉。

“我在南国时曾有人教过我,”子虞缓缓道,“她说,在宫里最需要警惕的,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低估自己的对手。”

吴元菲眉梢一抬,问道:“是谁说的呢?”

“南国昭仪瑶姬。”子虞道。

吴元菲“啊”地低呼一声,手指在弦上轻捻,蓦然长叹。

子虞突然有了午睡的习惯,且不喜人打扰,所以一过午时,宫人们都远远避开。谁也不知道,其实房中并没有人。子虞这时就到北苑和吴元菲聊天,并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吴元菲从不议政,她孤居二十年,早已离时政很远,所以常常与子虞谈论的是史。

一来二去,子虞受益匪浅,有一次忍不住故意为难,“论史就是后宫之道?”吴元菲但笑不语。子虞又道,“那可是过去发生的事了,我想要知道的是现在。”

吴元菲冷静道:“现在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呢?娘娘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知道,宫廷中发生的事,总是惊人地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不断的重复。”

子虞笑道:“宫中的妃嫔难道没有读过历史,可她们依旧会犯错。”

“那只能说明她们没有读透,”吴元菲道,“看别人的故事,无论悲喜,都觉得轻松。可放在自己的身上,就会考虑得失,举棋不定。人若失去冷静,总是容易犯错的。”

子虞沉吟不语,半晌才道:“感情用事。”

吴元菲道:“人人都知宫廷难活,可依旧趋之若鹜,娘娘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子虞道:“大概是为了权势吧。”吴元菲道,“从古至今,男人得到权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科考投军,可以附庸富贵……女子却只能依附夫君,一世随人。若只能凭夫君获得权势,天下又有谁能比帝王更张显尊荣。宫廷是女子唯一能插手国政,影响时势的途径。娘娘,你说,世上还有比这里更吸引人的地方吗?”

她的目光熠熠生辉,子虞不受她的鼓动,淡淡说:“宫廷风波诡谲,谁又能保证一定得势。”

吴元菲道:“若是连一搏的勇气都没有,那必定是不会成功了。”

子虞哂笑道:“不是拿普通的东西去搏,而是拿性命去搏,难道这也值得?”

“一个人的性命同天下比起来,谁更贵更重?以性命去博取天下,是以贱易贵,难道这还不值得?”吴元菲反问。

子虞叹息不止。当她对宫廷懵懂不知时,觉得其中神秘华丽,让人想一探究竟,可当她对宫廷开始了解熟悉,又觉得怅然若失。

时近年关,应该是热闹的日子,宫人们寻思着该装扮喜庆一番,找遍寺中,发现竟无锦绣彩幔布幛,只寻来几支红梅,孤零零地插在瓶中,众人一见,更添思家的情怀。

这日王府的管事前来,要亲自面见子虞,宫女瞧他面色死板,顿时心生忐忑。

子虞从屏风后踱出,说道:“现在有什么话尽可说了。”管事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顺地呈了上来。子虞瞥到信封上的字迹是罗云翦的,心猛地一跳,捏着信封发怔。

秀蝉问管事,“殿下是不是让你传什么口信来?”管事摇头,“并无口信。”众人听了,无不失望,转头去看子虞,只见她低头沉思,根本没有听见刚才的话。

等管事走后,子虞才打开信封。信里并无诉手足离别之情,只简单地说了南国如今的形势,圣上已有出兵的心思,他心中担忧文嫣,已在御前请命出征。子虞看完,猝然一惊,抬头对左右道:“快去拦住他,问清这次领军的主帅是谁。”宫人们尚不知情,只是糊涂,好在知道要问的人是管事,急忙追出寺院。好容易在山脚追到人,回来禀报道:“宫里已有消息,主帅人选非延平郡王莫属。”

子虞一听,心已凉透,从宫女们诧异的眼中,她看见自己苍白的倒影,双眼含泪。她转过脸,攥拳的手颤抖不止,指甲在掌心中掐得钻心的疼,冷冷地对四下说:“都下去。”

人一走光,空寂的室内更无一丝热气,窗外大雪又绵又密,无声无息地下着,只听见瓦上簌簌地轻响,这声响恍惚在子虞的心上开了一道口子,撕心裂肺地疼痛……

哥哥……她的声音哽咽在喉中,“真是傻瓜。”

子虞了解她的哥哥,虽然不一定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代名将,但也绝非庸才,而且为人圆滑,比耿直的父亲不知胜出几倍,前程似锦。即便没有妹妹的助力,假以时日也会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可他现在如此心急,挑这个时候想建功立业,并不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她。

他还给了她一个足以自慰的理由。想到此处,子虞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子虞接连去了几封信,盼望罗云翦能打消念头,等了许久都不见回信,她心里明白哥哥已经下定决心,心中更是焦躁难安。康定元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来年伊始,玉城公主在春光乍暖的季节里风光出嫁。皇帝在喜庆之后宣布了调兵南下的意旨,贵族子弟们大为振奋,以此为建立功绩的良机,请战的上表几乎堆满了御案。

消息传来,子虞又是伤心又是忧虑,父亲当年作为主帅时,尚且有人陷害,如今哥哥孤身一人,内无臂助,外无强援。何况领军的是皇后的兄长。她能预想到,随便捏造一个借口,比如“通敌”之类的,不需要什么有力证据,就能将哥哥打入万劫不复。

她内心惊惶,日日寝食难安。又有人传来消息,等整军出发后,宫中就会下旨令她迁往妙应寺。子虞虽有心理准备,却仍被这个消息压得喘不过气,两眼发黑。

她的哥哥将要上战场,前途未卜,而她要削发,长伴佛灯。夜深人静时,有宫人耐不住冷清孤寂,垂泪不止,啜泣的哭声跟随冷风窜进房中,宛如细刀凌迟着子虞的心口。

子虞在黑暗中拥被,仍被冻得浑身发抖,她曾经想象离开那个诡谲的宫廷,能有一席安身之所,谁知她的家,她的孩子,她的希望,都被她的退却给粉碎。所有的牺牲,没有换到任何代价,现在,终于轮到她的哥哥,不能再退让了!

可她只是一个刚摸到宫廷轮廓就被丢弃的卒子。事到如今,还有谁能帮助她呢?

子虞冷静地沉思,想了半晌,只想到了殷相一人,她在黑暗中苦笑,当年她故作清高不肯向他妥协,如今却要主动投诚。早知道如此,从一开始就应该选做有用的卒子。

屋瓯的残冰转眼消融,绵绵细雨又捎来春风。

三月春到,南征的大军终于开拔。此时南国的形势早已乱成一团,诸位皇子割据一方,与京城的太子对抗,互相之间又隐隐牵制。北国大军刚动,南国突然又平静起来,皇子们都停了动作,待大军到了边关,便不再往南,只把戍边重镇守地铁桶一般。

南国诸皇子等了月余不见北军动静,排除了北帝想趁乱入关的想法,渐渐放心起来,重新又把目光瞄准了京都的太子。如果此时让太子坐稳了,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于是开始在藩地组织军队。夏日还未到来,以靖难为名的内乱已是如火如荼地展开。

比起南国的剑拔弩张,北国上下却是一片宁静。大军出发后,帝后二人在宫中宴饮,玉衡公主着人在御前献马。这位公主嫁的是镇守边关的重将,此次大军向南,驸马自然受到皇帝的重用,公主心中感激,知道皇帝喜爱狩猎,便投其所好献上两匹好马,宫中上下一片和气融融。

四月的一日,皇帝忽然来了兴致,在御苑试马。宫人们将玉衡公主所献的好马领来,突然发生了小小的意外,马无故发狂,险些将皇帝伤于蹄下。事后细查,原来是御苑养马的宫人懈怠,未曾挑选饲料喂食,事发之后畏罪自尽。

一个月后就是皇帝的圣节,本应上寿举宴,只因御苑事件,皇帝大为扫兴,改为了东明寺斋戒祈福。

转眼到了五月,东明寺后万物勃发,今天一株白玉兰,明日一丛鸽子花,相继而开,别有生趣。令子虞出家的意旨还未从宫中传来,宫人们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活。

这几日接连雨天,淅淅索索地从夜里到天明。子虞听讲经文时特命人将窗户打开,看檐上雨水点点滴滴,落在新绿的蕉叶上。

从廊下跑来一个小厮,面生得很,在窗外对子虞行礼,“相爷要见您。”子虞一怔,随即若无其事地命宫女抄写经文,一个人走出佛堂。

殷荣站在藏经阁的廊下,面容严肃。子虞走上前,对他拜礼。

殷荣望着廊檐滴下的雨丝,说道:“宫中已选了左武侯大将军家的三小姐为晋王妃。”

子虞面色如常,并不作答。

过了半晌,殷荣转过身,意外地打量了子虞一眼,“进寺院半年,修身养性的功夫长进了不少。”

子虞微笑,“能得到您的夸奖,这半年想来是没有白费。”

“你义母几次提起你都觉得惋惜,”殷荣冷冷笑道,“做事由着性子,选的都是错路。现在可想清楚了?”

子虞觉得有些难堪,殷相依然是当年权势过人的宰相,她也仍旧是当年势单力薄的姑娘。心里泛起苦涩,她轻声道:“想清楚了。”

殷荣道:“晋王虽然好,也没有好到一辈子都要依靠他的份上。你这样年轻,还可以有其他选择。”

子虞眉梢轻轻一跳,心中惶然。

“后宫人才凋零,妃位不全,采选还不到时间,前些日子不少大臣都将家中未婚女子送入掖廷为女官,倒有几个识眼色的在御前得幸,可照我看,都是只会卖弄小聪明没有大见识的,那位皇后在宫里,还有几人能翻出浪花,”殷荣目光锐利地看向她,“再过三日,圣上将驾幸东明寺。”

他的暗示已足够露骨,子虞睫毛颤动,连身子都簌簌发抖,不知是惊悸还是羞耻,语不成声,“这……这如何,他是……”

殷荣轻蔑地扫她一眼,说道:“他是圣上,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出家一次便是再世为人了,你大可不必拘泥于以前的身份。”

子虞脸上已经褪尽最后血色,苍白如纸,那一刹那她几乎以为这是殷相故意羞辱,可现在看他的表情,分明想把这个疯狂的想法变为现实。

殷相见她沉默,讥笑道:“怎么?连虚名都担了,却不敢去实现?”

“这如何相同,”子虞悄悄深吸了口气,“伦理大防,就是圣上,也不会愿意担上这样的恶名。”

殷相讳莫如深地一笑,“这就不用你操心了,要说恶名,圣上早已担上了,就是再担上一些,对他来说差别也不大。”

子虞已渗出一身薄汗,咬牙低头不语。

殷荣不耐烦起来,语调冰冷地让人颤抖,“我从不喜欢给人两次机会,那会让人产生错觉,把第一次的失败变得理所当然。你已经搞砸了一次,这一回,不容有失。”

他转过身,语气又平缓下来,“你可以自甘清苦,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可还有真心关怀你的人,为了改变你的处境,自请出军,你的兄长,现在在皇后的兄长手下当差,你就一点不在乎了?”

子虞被击中软肋,泪水含在眼眶中,摇摇欲坠。

殷荣已负手离开,扔下一句,“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

这天午后子虞又来到北苑,静静地坐了许久没有说话。雨滴点点,折射出一息轻薄透彻的光芒,映在她的脸上转瞬流转。吴元菲观察了她片刻,以为她有忧愁,仔细一看,又恍惚觉得她唇畔含笑。

子虞转过脸来,淡淡说道:“先生,你一早就知道是吗?”

吴元菲从没听她提过“师生”之类的词,一听这样的口气,顿时就明白了,不慌不忙地说道:“娘娘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初你被逼避世,没有直接去妙应寺,那是因为,娘娘你还未走到最后一步,有人对你仍然抱有希望。”

子虞皱了皱眉,随即笑道:“如果是完全无用之人,先生也不会悉心教导。”

吴元菲并不否认,“那不是很好吗?无用之人,会被被人抛之脑后,娘娘有人惦记,才会有出头之日。”

子虞轻轻摇头,转过头来注视她,“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着彰。当日先生教我这两句说,借助权臣帮助,往往事半功倍,这样的话原来是意有所指。”

“娘娘没有忘记我说的每一句话,这很好。在那个宫里的人,除了图穷匕见的时刻,是不会亲自出手,因为她们早已学会了分辨,什么人对他们有用,什么人是他们的障碍。娘娘你也要学会这一点,认清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人,并把他们的力量聚集到你的身边,这样成事容易,就算失败,也可以及早脱身。”吴元菲道。

子虞“呵”地一笑,“殷相那样的人,可没有先生说的那样容易摆布。”

“若是他在朝堂上已没有阻力,今日又何必找上娘娘呢?”吴元菲平静地说道,“他需要娘娘作为助力,娘娘需要他摆脱困境。”

子虞心头烦闷,冷声道:“与他合作我始终担心,以后要付出沉重代价。”

吴元菲从容笑道:“只要有所收获,付出代价又有何妨。何况娘娘已从他那里得到太多,他怎么会轻易放过你呢。娘娘心里很清楚,这件事已成定局,别无选择。”

子虞转过头,神色有丝复杂,“难道这样有悖常伦的事,也变得这样理所当然?”

“哎,娘娘,不要把你的忧虑这么明白地摆在脸上,”吴元菲喟叹道,“那会被人一眼看穿。你的担忧,只要陛下不介意,别人的意见就无足轻重了。”

子虞半晌没有出声,吴元菲忽然柔声问:“娘娘还想着晋王么?”

雨急了些,子虞观赏片刻,眸光也变得迷蒙起来,轻声说:“十五岁的时候,我以为一生最大的幸事,就是遇到晋王。”

“难道娘娘现在还有那种想法?”

子虞盈盈一笑,“有什么错吗?十五岁自然有十五岁的想法,即使以后变了味,回想起来也会觉得当初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梦。”

吴元菲却道:“希望娘娘以后不要做这样的梦。”

子虞沉默了片刻,说道:“再也不会了。”

五月二十,皇帝御驾东明寺,未带任何宫眷,行装从简。虽是如此,随行人员依然有上百人,三百内卫御营拱卫山脚,为寺院中平添热闹。

子虞清晨便听见动静,心里不住忐忑,想了又想,还是顾镜梳妆,这么多的日子未曾好好打扮过,拿起眉笔竟发现生疏了,她几次停下手,叹息之后又觉得不甘,费了好些功夫收拾停当。

一直到了夜间,殷相的人前来提醒,她跟随来人,慢慢往佛殿走去。

这晚月色不好,唯有星光如缀,黯淡地映着路。领路人不知是不是有所顾忌不敢提灯,子虞也只能在暗沉的夜色里模糊地勾勒,猜出要去的正是皇帝常礼佛的殿堂。走得越近,她的心开始怦怦地跳动,一声赛过一声,仿佛跳出胸膛,她双手紧紧绞在一起,紧张地不能言语。

领路人来到门口后便打算离开,转头对子虞低声说:“进去就靠你自己了。”一转身就消失在黑暗中。

子虞恍惚地从侧门而入,竟没有人守着。她松了口气,复又觉得沉重,殷相已安排到了这一步,是再也不容许她回头了。

到了此刻,她反倒平静了些许,照记忆里的路线进入外殿,出乎意料的,殿中书案上点着灯,有灰衣僧人在抄写经文,灯火在他的脸上明灭晃动,让他清冷的面容一览无遗。

子虞诧异地看着怀因,不知是否该装作不觉,继续走进去。

怀因忽然有所觉,抬起头,一刹那脸色微变。

子虞看着他,心里顿时浮现出很多模糊地画面,在她小产痛苦万分的时刻,有人在她身边低诵佛经,一直等她沉沉睡去。她醒来时依稀记得,心里万分感激,几次托人代为重金酬谢,都被怀因婉言谢绝,无论送的礼物是贵是珍,这位僧人都不曾领受。刚开始,子虞担心授人以柄,惶惶不安,可观察的时间久了,才知怀因真正是方外人,不涉凡尘。相形之下,倒显得她小人之心。

等她养好身体能行动了,想亲口对他言谢,只是寺中人多口杂,他似乎有意回避,竟无相遇良机。

想不到,再见面会是如此光景。

她低头沉吟了片刻,很快就神色如常,打算穿过书案进入内殿。

“娘娘,”怀因拦在她的面前,“陛下在静思,不能进入。”

子虞向他恬淡地一笑,不愿回答,没有片刻停留,依旧要入内。

“娘娘。”怀因的口气有些焦急,只因不愿打扰到殿内的人而刻意压低,“踏入一步,你的清誉尽毁。”

子虞的睫毛颤了颤,落寞地说:“已经毁了。如果不能改变处境,我留着清誉又有什么用呢。”

怀因陡然明白了她的意思,心底说不清是愤然还是失望,如蚁啃噬,万分难受起来。

他的眼神越发明澈,在黑夜里仿佛仿佛一柄雪亮的寒刀。子虞别开眼,淡淡地说:“大师是出世之人,天地间自在洒脱,我只是个俗人,有许多无可奈何……”

“这不是犯错的借口,”怀因说道,“你要知道,有些一念之差,是没有机会得到修正的。”

子虞转眼直直地望向他,“大师知道我的余生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怀因一怔,她笑了笑,灯火下只见她肌肤白皙如素,眉目清丽难绘,只因细心装扮过而越发温润妩媚。

“晋王妃罗氏,三年无出,避世出家,某年,殁——这将会是我的结局,”她喟叹,“我的生活不会有人关心,一生的作为,就只会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甘心如此,你眼中错误,实在是我最后一次良机。”

怀因觉得无力,并不是他的道理她不懂,而是他们相处的世界大不相同,连看待事物的标准都变得南辕北辙。

他冷淡地说:“如果我现在喊人来,娘娘还会一意孤行?”

子虞脸上的笑容一分不淡,“我知道你不会,你曾经亲手救了我的性命,不会眼睁睁地看我去死。”说完,她从容越过怀因,往殿内而去。

怀因皱着眉,口唇翕动,仿佛想说些什么,可最后只化作了黑暗中一个含糊的音,其中的意义,谁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