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在路上
819400000015

第15章 志的坚强(4)

我们要做一个坚强的人,风刮不倒,雨打不动。那我们该怎么来培养这种性格呢?两条路:其一为忍,其二顿悟。“悟”是一种难以言道的秘境,可遇而不可求。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参禅一朝得法,王明阳对竹枯坐讨得头痛而归,这是何原因?笔者思考许久,总算悟得一个自娱自乐的说法——人们总会在某一刻爆发性的成长,爆发性的觉悟,爆发性的知道某个真相,让原本没有什么意义的刻度,成了一道分界线,这便是顿悟了。话题扯远,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莫名其妙的拥有一颗至圣的心,或是忽然从一块任凭揉捏的橡皮泥进化成百丈山岳。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坚忍不拔的品质总是风吹浪打千锤百炼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君主——李煜与勾践。李煜,世称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李煜被俘后郁郁寡欢,后来因写下《念奴娇》而被毒杀。李煜写的词很美,然而词藻再美丽也掩盖不了他懦弱的性格。人们往往对他同情叹息。

同为亡国之君,勾践却拒绝了后世的同情,世界抛弃了他,他却要征服世界。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494大败越兵,越几亡。勾践大败,心却不死,假意向吴国投降率妻子和范蠡去吴国作人质,伺候夫差。抵达吴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个石室里,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此外,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并“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就精神学分析理论而言,勾践的自我能力极强,这突出表现在两个防御机制上:一是升华苦痛——在国家灭亡之际,勾践能放弃一国君主的尊贵,偕夫人和大臣前去吴国为奴,这是“化悲痛为力量”的突出表现;二是自圆其说——在每次蒙受屈辱时,勾践都能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加以抚平,以至于最后变得越是屈辱,越是坚强。凭借这巨大的自我力量,勾践将自己的生活享乐和欲望降低至最低点,使夫差坚信自己确已真心臣服,最后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自己狠狠地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周敬王三十八年,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以大军攻吴,大败吴师,破吴都。周元王四年,勾践再次大举攻吴,击败吴军,夫差自杀。二十年如一刻,卧薪尝胆,终成一代霸业,这份坚强让后来人为之拜服。无不传诵。

生活总是变着花样折磨我们,把一颗颗宝石般闪烁的心磨成沙砾。命运戴着狰狞的脸谱,总在阴暗的转角处伤人。其实伤人的都是自己的心,当你心生恐惧的时候,结局便是悲哀的了。所有挫折,所有不公,只要我们坚强面对,皆是浮云矣。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这时他才26岁。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这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著名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

我们本来就是孤身一人的,形影相吊,彼此隔离。社会是如此耻笑我们,我们不能说出也不能表现出我们的柔情……孤独像垃圾一样将我们塞满,玉石俱焚,肝肠寸断,我们嚎叫着走遍世界,在我们租赁的房间里、在鄙陋的旅店里、在飘零之心的亘古不变的家园里死去。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每一本励志书都这么写,但每个人更多地遭遇失败,都曾在院子里提着酒瓶变卖曾经的人生。那时,在我们最绝望的那时,只有拥有坚强性格的人才有可能自救。当痛苦在还可以忍受的时候,我们还能自以为是的洒脱,当痛苦无法抵御,潇洒的人群一片片倒下……

千万不要崩溃,一笑置之吧!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自己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在心里建一座坚强的城堡,擦干泪水,在阳光里微笑。

苦难是成功的营养品

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遇到再大的磨难我们都要坚强乐观。

人生有伤,有痛,有甜更有苦。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生出慈悲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知道甜的滋味。勇敢的面对苦难,乐观的克服苦难,也是一种成长。没有永恒的夜晚,没有永恒的冬天,苦难终会过去,而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修行,自认为的“不公”其实会光顾每一个人。不要过多埋怨,不如耐心听听其他苦难者的声音。

听听他们的一些心声——

“苦难我不说,大都能够去承受。不能承受的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有时让我痛恨难受,有时让我庆幸。有时有责备,责备人生为何要如此这般。有时则是深沉的哀伤。想着别人不会有的难受过活感受着不公。尽管了解自己的品性,又能怎样?琉璃般的自己透着坚强的本性。也许只是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虽然心疼的难以呼吸,却笑着告诉所有人‘我没事的!’然后静下来时,自己便笑话自己,何必把自己伪装的那么坚强?好像自己可以承受所有的苦难……呵呵,这好累,好累……即使是伪装,即使很累,只为了不让蓄积于眼底的泪水流下。那是蕴藏在眼底的冰冷,一旦温热便会汹涌,冲毁我久筑的防堤……”

“人生来是受苦的。无所谓坚强,也无所谓不坚强。其实我们都没得选,遇到任何困难,你没有办法,只能拼着脑袋往前冲。想坚强,或者是不想坚强,都只能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过。”

“看了以前写的一些文字,某些深痛的记忆,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努力着坚强,虽然从来都不够坚强,不够从容的面对挫折、苦难,可是至始至终都在告诫着自己不能够脆弱不能够不努力,不坚强堕落给谁看?时间是解药,过往的记忆会随风飘逝”

人生路上美丽的风景很多,但不都属于你,难以预料的苦难却常常光顾你的生活,把它赶走吗?那是在逃避。只有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才能铸就你的坚强,才能丰富你的人生,才能被理智和斗志指引你走向灿烂和辉煌!

你来看看这些人,你可认识:“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活着就有希望,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

——路人甲

“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路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