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在路上
819400000017

第17章 志的坚强(6)

让我们牢记美国成功学奠基人奥利森马登的这句话:“你的体内有着伟大的力量,如果你能发现和利用这些力量,你就会明白,你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会变成现实。”

博格斯当然不是天生的篮球好手,他之所以能取得今日之成就,靠的是信念和苦练。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博格斯袒露了自己步入NBA的心路历程。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矮小,但却又非常热爱篮球,几乎每天都要与同伴在篮球场上展开一番争斗。当时他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去NBA打球,因为NBA球员不仅待遇高,而且还享有比较风光的社会地位,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理想的目标。但每次博格斯告诉自己的同伴,“我长大后要打NBA”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会笑倒在地。因为他们认定一个身高只有160公分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

同伴的嘲笑并没有动摇博格斯的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去练球,并最终成为了全能性的篮球运动员,成为了NBA的最佳控球后卫,成了有名的篮球明星!博格斯说,从前听我说要进NBA而笑倒在地的同伴,现在会经常炫耀地对人说:“我小的时候是和博格斯一起打球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假如博格斯没有自己的强烈的信念,还会有今天在NBA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骄人战绩吗?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存信念,可能有的人每天都有个新的信念诞生,但他从不行动,结果只是空度时光而已;还有的人可能一生只有一个信念,但却发奋地去做,最终却能实现目标。

但只有那些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才具备永恒的信念,毛泽东的唯一信念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也因之成为举世公认的伟人,如果没有解放劳苦大众的理想和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的支撑的话,成功便无从谈起。

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如果没能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只是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那我们的人生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有了信念支持,一切皆有可能。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

一位记者采访了他,他是这样说的:我在一开始就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倘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最后,小布什总统给这位推销员汇去了15美元。

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像,都会认为将一把普通的斧头卖给总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乔治?赫伯特有了信念的支撑,大胆地做了这件事,并且把这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做到了。

有时候,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生活中时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困难吓倒。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乌云密布的夜晚,只要我们有着对明月的渴望和抱着明月总会出来的信念,静静地等待,往往最终都会等到月光普照大地的美丽瞬间。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病理的解剖》一书中,说了一则关于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

卡曾斯与卡萨尔斯会面的日子,恰在卡萨尔斯90大寿前不久。卡曾斯说,他实在不忍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衰老,加上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穿衣服。呼吸很费劲,看得出患有肺气肿;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头不时地往前勾;双手有些肿胀,十根手指像鹰爪般地弯曲着。从外表看来,他实在是老态龙钟。

就在吃早餐前,他贴近钢琴,那是他擅长的几种乐器之一。他很吃力地坐上钢琴凳,颤抖地把那弯曲肿胀的手指抬到琴键上。

霎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显出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开始活动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神采飞扬的钢琴家。卡曾斯描述说:

“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他弹奏巴哈的曲时,是那么纯熟灵巧,丝丝入扣。随之他奏起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轻快地滑着。“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和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他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起来更高,走起路来双脚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让一个疲惫的老人变得积极和乐观,信念让他找回了生命的光明。

守住自己的信念吧,哪怕它只是黑夜中的一丝光亮,哪怕它只是水中漂流的水草,只要你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就不会亏待你,因为守住了信念就留住了希望。

当信念开始在心中矗立起来时,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司马迁惨遭宫刑写成千古巨著,唐三藏历经艰辛险阻终于取得真经。翻开历史,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砥砺走向成功。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抛弃,不放弃

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你耳边是否响起过这么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这句话源于2007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一句台词,自出现便红于大江南北。不抛弃,不放弃,在电视中最主要的体现者是“钢七连”的班长史今,这是“钢七连”的精神,也是军人的精神,更是尊重人性平等的体现。史今为了当初许三多父亲的一个承诺,也坚信许三多会是一个好兵,他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平等的尊严和受尊重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至于后来的特种兵大队“老A”的中校袁朗,更是被这种精神所折服,像接力棒似的接过来,并深深实践,给与许三多的又是严厉又是关怀,尤其在许三多家庭发生变故,打算离开军营的时候,他更是毫不迟疑的给与帮助,不抛弃,不放弃!

不放弃,不抛弃什么?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就是一位对祖国不抛弃,对科学不放弃的人。邓稼先从小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少年的他看着校园里空荡荡的,他实在是无法离开这片故土。更加上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他进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学生时代的他刻苦认真,丝毫不敢松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地当上北京大学物理系主教。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只限于三尺讲台的教师,他怀抱着满腔的热血积极地投入国民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后来解放战争胜利了,新中国成立在即,邓稼先抱着求学不倦之心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这让所有的美国科学家都大跌眼镜。然而,没人能挽留住他。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由于长期研究核元素,他身体严重受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已经是“两弹元勋”的伟人叹息的说了一句“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他临终前跟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太远啊……”

邓稼先的一生都从未对祖国放弃过,他为祖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他不是一位军人,但是,他用尽一生的力量来研究保卫祖国的武器。这难道不比军人还伟大吗?

我们有多少人能忍受得了寂寞,多少人能扛得住生活一波又一波袭来的痛楚,多少人能视金钱、权利如粪土?那是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没有像邓稼先爱国一样坚定的念头,让人不放弃,终生不弃!